预知乃交易的灵魂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_ji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中外无数的交易大师循循善诱地教导我们要顺势而为,否则结局注定悲惨。顺势而为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成功交易的至理名言,是绝对的真理,是不可置疑并且无法打破的。然而,真相并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对大部分交易者而言,所谓的趋势,往往是事后才能下定论的东西,而令人痛苦万分的是交易必须在事先作出,这里面存在时间的相位差,弥补它的唯一办法就是预知,当然这种预知依然受制于概率而非绝对。
  这意味着,一切交易都是预知或者预测的结果,失去了预知这个环节,交易是不存在的。我们看着上证指数的历史走势图,严肃地教育着后来者“瞧瞧,998-6124是多么清晰的大级别上涨趋势啊,在这种上行的趋势中怎么可以做空或者空仓呢”,质问非常有力且充满着自信。
  但是,只有那些亲历过的人才知道,当初股指从998爬升到1200多点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够确定市场已然处于大级别的上涨趋势中了呢?就算后来抵达3000点之上,市场中猜顶的人所占的比例也还是更高些的。
  可是,今天回头看,谁不知道那是个大型上涨趋势呢?
  我们也不能因为市场上涨的猛烈或者放量流畅而确定上涨趋势,当年2319点之后的上涨,在那个平台突破后,有多少人确信牛市回归并且不用几年6000点就将被踏平。然后,刚突破3000点不久,市场就急转直下,不仅跌破2319点,更杀低到去年的1949点。
  原本以为市场处于大型上涨趋势中了,结果被活生生套死在山顶。知道所谓“顺势而为”只是虚妄的道理了吧。我们似乎永远身处牛市或者熊市而不自知,这才是真理。有不同意见吗?呵呵,很好,请问:1949开始的上涨,是不是一个大型上涨趋势的开始?你能确定吗?
  其次,人是一种奇怪的天生具有反骨特性的动物,潜意识里常常以为自己最牛叉,因而在不知不觉中会抵抗市场趋势。比如上面的案例中说到998-6124牛市,在突破2245点历史高点之前,都以为市场是反弹而不是大型上涨趋势,一旦突破,聪明人马上清楚市场已经处于大型上涨趋势中了。
  但是,要不了多久,股指接近3000点整数关口,关于市场见顶的论调和思维再次甚嚣尘上——明明知道市场是上涨趋势,就是不服,不知不觉走到了市场的前面去了——而猜顶就是这种病症的表现。之前不承认上涨趋势,自然不敢重仓,盈利就异常艰难,弄得不好甚至还要亏钱;及至确认上涨趋势,猜顶将再次成为你大胆博弈的重要阻碍,频繁进出在所难免,账户增值同样十分艰难;到最后,发现市场根本跌不下来,于是卖了媳妇全部杀进,可惜没多久就是5·30暴跌!回望998山脚,市场已经到4300点,可账户盈利呢,微乎其微,一个5·30就是5个跌停,不仅没赚,还搭进去不少。谁说牛市就一定赚钱?我看熊市一定亏钱才是真理。天生反骨,让交易者走到了趋势的对立面而不自知。
  可见交易者在每次决定重仓入场时,脑海中都有过自己的预测性判断,即后面上涨趋势是否继续。而入场就表明他的预测是上涨趋势继续,反之轻仓或者空仓等待也显示了他们对于后续趋势的判断比较悲观。而不管怎么去预测,市场依然是市场,他走他的,你测你的。
  于是结局只有两种:预测对的,就赚大钱;预测错的,颗粒无收。顺势而为的至理名言,宛如一场烟雾,它压根儿就不可依靠。顺势而为是专家们忽悠新股民的最佳法宝,给你一种感觉,市场中交易获利很容易,只要顺势即可。可就是不讲清楚,所谓趋势是事后才能看清的东西,你想当下抱住趋势的大腿,结果发现抱在了熊爪上,悲剧。
  每次我看到那些老同志开导小韭菜们“跟随才是精华”时,我只能默默地离开,同时心里暗暗地祝福他们真的能找到那条可以依靠、可以抱得到也抱得住的趋势大腿,并大发横财。如果我们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始终无法找到那条大腿,那只能证明自己并不适合在这个市场中存在而已。
  大腿是一定有的,也是很确定的,但无论如何要清醒地知道,也许是自己的努力不够,也许是智商不够,也许是情商不及格,也许是运气不够好。总之,一个合格的交易者,必须能够事先高胜算地确认那条大腿到底属于牛还是熊,否则怎么做都是错的,怎么做都是赔钱,怎么做都是雷锋叔叔。
  同时,如果我们自己能力不够,还是要勇敢地面对,不要自我忽悠,然后说关于市场趋势的预测是不靠谱的等等类似彻底不靠谱的论调。那足以证明,这个市场完全不适合你生存,不管你觉得这个市场多么有趣多么好玩多么勾引人,总之,你就是该决绝地不再回头,然后优雅地说一声“撒哟那拉”!
  先有预测,才有应对。一个预知厉害的人,不可能应对一片空白。一个预知厉害的人,水平就不可能低哪儿去了。
  难道一个预知厉害的人,会很差吗?
其他文献
利率市场化的大幕拉开,银行开始上演“争宠大戏”,不惜提高利率吸收存款。  近日,交通银行广州分行网点推出“存款利率一浮到顶”的短期优惠活动,将两年、三年、五年定期存款利率上浮到顶,即上浮10%;且规定,只有满足新进存款、单笔金额在人民币5万元(含)以上才能享受利率上浮到顶的优惠,且每日有限额,需要审批。  有单笔金额规定、有限额,还要审批,照理说这样的活动受众面并不算大,却引发了各界的广泛讨论,甚
期刊
优秀的领导团队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基石。低效的管理,轻则造成企业效益低下,重则导致企业陷入亏损。据有关部门对2000多家亏损国有企业调查,其中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造成的亏损占2/3以上。  国企如此,上市酒企也不例外。那么,哪些酒企的管理最为出色呢?《投资者报》研究院根据公司的管理费用率评选出最佳管理和最差管理类酒企。  所谓的管理费用率,就是企业的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这个比例越低,说明企业在取得相
期刊
“转融券开始试点了,但现在并没有多少愿意出借券源的机构。”2月28日,华泰证券一家营业部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总公司要求我们积极找券源,现在成效不大。”  正因如此,尽管各方声音解读转融券为大利空,试点当天市场却一路飘红。由于参与转融券的机构力量太小,做空力量不足为惧,当天沪指上涨2.26%。  记者在调查中还了解到,为吸引更多客户参与,部分券商悄然降低融资融券开户条件。  过去开户的标准
期刊
因业绩表现无常且波动巨大,绵世股份成为《投资者报》研究院“上市公司黄连奖”获得者之一。  公司业绩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主营业务房地产无稳定收入。在无房屋销售的情况下,2011年与2012年,公司大部分净利润来自于子公司转回的资产减值损失。2010年~2012年前三季度,公司近三年的净利润变动都在85%以上。  在房地产业务收入不稳定的状况下,公司开始引入餐饮业务,但直至2012年年中,该项业务一直处于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基金公司子公司遍地开花。短短3个月,就有约20多家子公司破茧而出。根据2012年11月1日起施行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基金子公司即将可以开展专项资产管理业务,使基金管理公司投资领域,从现有的上市证券类资产拓展到了非上市股权、债权、收益权等实体资产。  基金公司为何会集中成立子公司?上海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代宏坤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分析,一方面,在各类
期刊
常言道: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激烈的竞争格局下,各大酒企不惜耗费巨资为自己做宣传。  由此,近年来央视广告“标王”成为了酒企的盛宴。上市酒企的营销费用也因此水涨船高。  在央视2013年黄金资源广告招标竞购大会上,酒企表现依然抢眼。根据《2013年CCTV央视黄金招标资源现场结果统计》显示,央视2013年招标现场累计中标138.81亿元,酒行业的中标金额高居榜首,达到42.08亿元。  去年夺得
期刊
“华映科技近70%的业务还是帮大股东加工,但公司准备努力把这一比例降下去,触摸屏玻璃基板业务就是为公司的新发展服务的。”2月22日,华映科技董秘陈伟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2013年初,《投资者报》研究院推出了“上市公司黄连奖”,华映科技就是其中之一。本报研究员认为,急剧恶化的现金流预示着公司业绩表现已是强弩之末。现金流严重不匹配、应收款回收期过长等各种迹象显示,公司的业绩存在粉饰嫌疑
期刊
9页刑事申诉状、76页证据材料,只为说明两个字:事实。2月20日,浙江本色集团董事长吴英正式提出申诉,她想把自己知道的事实真相全部公布。  2月23日,云南里程律师事务所律师朱健伟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整个调查过程非常不顺利,案件疑点重重。  不过,他毫不犹豫地说:“目前掌握的资料已经能证明,虽然历经一审、二审、最高法院不核准死刑,并在重审后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但是,吴英无罪!”  吴英的申诉请
期刊
“如果五粮液去年春节在厦门的消费额是2000万,那么今年只有1500万。”厦门建发酒业销售公司(下称“厦门建发酒业”)的一位销售代表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在今年春节所在的2月销售月中,高档酒销售遇到了寒流。别看才500万,事实上,下降了近30%,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据,同时公司高端葡萄酒的销量也大幅下滑。”  去年以来,随着限制“三公消费”、限制酒类价格及严格酒驾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酒类企业遭
期刊
自政府限制“三公消费”以来,上市酒企就遭遇着一波接一波的冲击。去年底的塑化剂事件,更是令其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劫难。2月26日,白酒龙头贵州茅台和五粮液接到了4.49亿元的反垄断罚单,引得业界一片唏嘘。  在这一多事之秋,投资者眼中昔日的白马股,还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答案是肯定的。  近期,《投资者报》研究院借用美国投资大师彼得·林奇衡量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PEG,并结合201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增长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