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打开了女儿的智慧之门

来源 :幼儿教育·家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mh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3岁半就能阅读中学生读物,4岁开始编创童话,5岁时已有数百本书的阅读量。她,小学免读;9岁进入市重点中学读初一,在初、高中阶段,学习轻松、身心健康、成绩优良,并接二连三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还在若干活动项目中屡屡获奖。15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全国重点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值得一提的是,在紧张备战高考的同时,她却忙里偷闲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校园小说——《晴天·雨天》。这个女孩叫张玄,一个满脸阳光的女大学生,大家称她为“天才女孩”,而她却平静地说:“我不是天才、神童,只是我母亲教育得科学而已。”那么,她母亲是如何教育她的呢?张玄的母亲张鹤立女士给我们透露:是阅读打开了女儿的智慧之门。
  
  一
  与别的孩子相比,张玄幼儿时期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当时,我也和许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希望早些给孩子灌输知识,开发智力。在女儿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我就开始天天给她讲故事,并买了许多儿童读物,想慢慢引导她自己阅读。我为张玄选购的图书,内容涉及广泛,趣味性、知识性强,主要包括著名童话、彩色连环画等。这些书有的情节有趣、语言优美,有的画面绚丽多彩、生动形象。
  有一段时间,我花在培养她独立阅读能力方面的工夫比较多,每天大约用一个半小时,甚至更长一些时间,目的是想帮助她通过阅读关,尽快拥有自己丰富的读书生活。我认为,只要孩子有了阅读能力,可以自己看书,就既能保证学习,又不用大人劳神费心,一举两得!
  在训练张玄阅读时,我先教她认一些简单的汉字。那时,我常常一边教一边想,这样让孩子一个字一个字机械地记忆,什么时候才能达到独立阅读的程度啊?孩子刚开始还感到新鲜,但很快就会产生单调乏味之感。据我所知,好多孩子小时候都受过识字训练,但往往没有进入阅读状态就半途而废了,可能就是这种方法直接造成的。运用这种方法孤立识字,必须经常进行复习,不然就会遗忘;而经常复习,孩子肯定产生厌倦心理。怎样才能跳出这个少、慢、差、费的旧框子,找到一条适合孩子心理特点的、多快好省的新途径呢?我不停地思索着,不停地寻找着。
  
  二
  一天,我发现张玄趴在沙发上读书,心里很纳闷,因为我知道她有限的识字量绝没有达到这种水平,就好奇地走到她身后去看。原来她是在背书——背的是曾给她讲过多遍的一个精彩故事。让我吃惊的是,她背得非常准确,从头至尾一个字都不错。这给了我很大启发:这种现象说明孩子具有某种潜能,也意味着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有了新的途径。
  我想,如果将张玄背诵时所发出的字音与书上相应的文字结合起来会怎样?或者说,她背哪一个字就看哪一个字会怎样?这样字音和字形的重合,会不会很自然地解决了识字问题?经过琢磨,我理出了三种可能性:一方面可以利用她已有的背诵基础,轻车熟路地、自然而然地将识字、阅读形成一种连接,提高识字效率。另一方面,这样直接地进入阅读状态,可以摆脱孤立识字的枯燥,使学习成为一种乐事,又能依靠文章内容的前后联系帮助识字。再者,将识字和阅读“混合”进行,可以将温故、知新紧密结合,防止遗忘,并可以使这种防止遗忘的方式轻松、自然、不留痕迹。
  我为这意外发现而欣喜不已,于是马上行动,把张玄那个小故事逐字逐句地抄在田字格上,然后握住张玄的手指,让她一边背诵原文的内容,一边按顺序指着田字格里的字。这样,边背边让手指由左向右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不允许跳格或错行,读的时候务必每个字音确凿地落实到相应的字上。于是,原来分离的音形,通过眼看、手指、口念达到了统一。
  这种方法果然很有效,张玄也非常乐意采用这种方法。原来这些汉字对她来说,不过是形状各异的“小方块”,而现在每一个“小方块”又有了自己的读音、意义。一个一个地把它们的音和形联系起来,逐个唤出它们的“名字”。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有意义的游戏啊!很快,张玄用这种方法读完了一本书,也增加了识字量。
  之后,我又选了一套三本很有趣味的连环画《昆虫世界历险记》。张玄很喜欢,但文字太多,故事太长,难以一气呵成达到全部背诵的程度。我就采取分段处理的办法:给她读一段就背一段,再将这一段的文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让她用手点字,音形相对应地指读,每天读一会儿。这时的张玄兴趣越来越浓,只需要给她规定指读的任务就行了,我告诉她从哪页指读到哪一页,从前往后读几遍,然后再从后往前指读。
  
  三
  那时,我一般是早晨边忙做家务,边拿出一部分心思指导张玄,整个过程很顺利、很轻松、很自然。当按正的顺序,轻松指读之后,为了使每个字真正在她头脑里过关,还须按反的顺序来读。当她在倒读的过程中有个别文字读不出来时,我就引导她再按正的顺序读一遍,那么这个字音就自然“推导”出来了。按正的顺序若有某字形成障碍,就可以用这个句子本身的内容、前后连贯的关系启发她,找出这个字的读音来。例如:“仙鹤把饭菜放在瓶子里”这句中的“瓶”字不认识,就可以提示,仙鹤把饭菜放在哪里了?因为她原来对故事已有整体印象,所以这样一提示,“瓶”字的读音就自然地联想起来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张玄的识字量大大增加,已经能够基本看懂儿童读物了。里边当然还有生字,但已不妨碍她对整个内容的理解。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阅读能力,我采取如下一些方式帮助她:当她捧起一本新书时,往往是我读一句她重复指读一句;有不认识的字,我就把这个句子再读一遍。当然,也有时直接告诉她这个字的读音,因为此时她的记忆已明显增强,告诉她以后,再让她把原句重复一遍,为的是形成整体记忆。有时候,我忙别的事,就让她先把生字圈起来,找时间再一并告诉她。由于是母女共读,增加了一些趣味感和亲切感,又使她在遇到困难时,可以获得及时的帮助,还有一种游戏、竞赛的意味,所以张玄乐此不疲。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效果很好。一个月之后,她将这三本连环画通读熟练,就基本具备了看懂图书的能力了。
  为了强化她的阅读能力,我又采取了这样的措施:一页书,她读一句,我读一句,不认识的字问我。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激发读书的兴趣,又可以减轻开始独立读书时的畏难情绪,同时,还可以及时指导她。有一本叫《小詹姆和大仙桃》的厚厚的连环画,我们就是这样读完的。
  过了这个阶段后,我又给她增加任务,一本书我读一页她读一页,不认识的字问我。此时,她的阅读能力已基本过关,阅读兴趣高涨,不但能与我合作,也可以自己通读了。于是,我便开始给她规定任务,把哪一本书读完,或从哪页读到哪页。从此之后,她进入了自由阅读的状态,踏上了博览群书的坦途。前后几个月的时间,她就基本具备了初步阅读能力。到3岁半时,她已经能自己阅读中学生科学小丛书《生命进行曲》了。
  
  四
  由于我注重从小培养张玄自己阅读的习惯,而且每天都适当给她安排阅读内容,使她在早期阅读过程中得到了大量语汇的刺激,为后来的阅读、学习奠定了基础。
  我的家庭教育基本属于“宽松式”,在张玄具备阅读能力之后,我就放手让她自由阅读了。4岁时,她的读书活动往往与摆积木、玩魔方、写字、计算、野外玩耍等交替进行。不过,阅读已有相当的广度。《动物王国》、《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济公传》连环画、《大千世界》、《世界奇闻》等都是那一年阅读的内容。但仔细琢磨,我觉得这些书都是孩子级别的,没有足够的深度。于是,5岁之后,我要求她将阅读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向成人读物进军、向古典书籍进军、向外国书籍进军;同时,加大人生、哲理方面书籍的比重;在读书的基础上,跳出原来思维的框子,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世界、想问题。在以后的4年时间里,张玄阅读了数百部古今中外的各类书籍,这对她的身心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辅导张玄时,我发现了阅读在幼儿认知中的重要意义。阅读是人生学习道路上的第一关,是人们了解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幼儿一旦具备阅读能力,很快就会进入自由阅读状态,可以博览群书。因此,我认为,让幼儿获得独立阅读能力十分必要。
  科学地说,早期阅读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从生理学的角度讲,人在发育过程中,哪方面的神经最早受到启蒙,那么,它就会优先发展。
其他文献
今年年初,国家全面二孩政策开始施行。养育二孩,关系到整个家庭,尤其绕不开大宝这一关,如何平衡大宝和二宝的关系,是每个要养二孩的家长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二孩,生,还是不生?”这个问题不仅家长关注,就连大宝也开始格外关心起弟弟妹妹的话题来了。  因此,我们向4所幼儿园的孩子及其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了解实际情况。共回收有效问卷150份。  大宝访谈录  你想不想要弟弟或妹妹?  在调查中,70.
浙江杭州 陈紫文 5岁  兔子姐妹在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两粒南瓜籽,她俩就把南瓜籽种在了路旁的田里。兔子姐姐每天路过都给自己的南瓜浇水,兔子妹妹爱偷懒,好几天才给自己的南瓜浇水。结果,兔子姐姐种出来的南瓜又圆又大,兔子妹妹种出来的南瓜又瘦又小。  兔妈妈听说兔子姐妹種了南瓜,推着小车来运南瓜,但是兔姐姐的南瓜实在太大了,车子根本装不下。兔妈妈想了一个好办法,她把又圆又大的南瓜像车轮一样地滚回了家,而兔
孩子的看法    大一班的圆桌会 教师胡晓青  为了帮助幼儿提高交往能力,我在班里开展了关于“谁是我们班最受欢迎的小朋友、为什么受欢迎”这个话题的讨论。幼儿回答非常踊跃。  牛牛:我觉得毛艺涵最受欢迎,因为她最漂亮。  叶皓媛:叶炎彬最受欢迎,因为他最帅!  龚宣嘉:我觉得是刘俊熙,他动脑筋动得最快。  于锦隆:刘鑫,因为他吃饭很快。  余杰:我最喜欢方沫涵,每次上课老师说什么她都记得很牢。  刘
几乎每位老师都会为班里个别调皮孩子感到头疼。他们任性、好动、不合群、行为习惯差。凯凯是我们班的男生,也是我工作十多年遇到的一个最难对付的孩子。他在班里不停地惹事,和小朋友发生冲突。跟他说道理的时候,他就紧皱眉头,瞪着眼睛看你。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每次一个新的办法实施后。凯凯会收敛一点,但不用半天,同样的错误又会再次发生。我和班里的老师开玩笑说,管一个凯凯比管一个班的小朋友还累。  案例描述  镜头一
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孩子的心中,相对于母亲的温柔、细致和体贴来说,父亲可能更勇敢,更有力量,也更富有冒险精神。我们挑选了一些有关父子之间关系的问题,向杭州市西湖区文鼎苑幼儿园的孩子和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0份。孩子们是怎么评价他们的父亲的,父亲什么样的行为让孩子们感到幸福或难过,孩子们希望和父亲在一起做什么,又希望父亲和他们说些什么……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答案
小女孩想买一个头戴圆形帽子、衣服上有条纹图案、穿蓝色鞋子的布娃娃,请你帮助她找出想买的布娃娃,用圆图标出来。
浙江杭州 李东阳 5岁  一天,小云朵得到了一塊巧克力,她高高兴兴地吃完了。可是她的妈妈知道了很生气,因为她不允许小云朵吃零食。妈妈把小云朵骂了一顿。小云朵伤心地哭了。  动物森林里下起了雨,可这次的雨却是甜甜的巧克力雨。小动物们都跑出来了,大口大口地喝着巧克力雨。
幼小衔接,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衔接得好,孩子其乐融融地开始小学阶段的学习:衔接不顺,将成为孩子人生的一个坎。有的孩子通过一学期痛苦的历练,才慢慢地适应小学紧张的学习生活,有的孩子在两三年甚至是整个小学阶段,都适应不顺。我们走访了几所城镇幼儿园和小学,了解衔接现状,采访一些家长和老师,提了同样一个问题:在幼小衔接方面,给孩子做了点什么?各不相同的回答可以给人启发。  听讲故事和棋类游戏是幼小衔接的“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能与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儿童,在以后会比较自信、有创造力和合群。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证实:隔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上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有助于找到界限  与父母拌嘴能使孩子有机会学会估量自己。争辩是摆脱儿童无方向状态的一个途径,可以使他们知道自己的能力和界限在何处。  形成自己的意志  法斯说:“争执能帮助儿童变得自信和独立。在对抗中,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知
材料与工具:各色不织布、正方形模具、铅笔、剪刀、针、线、胶枪、棉花、刻刀、尺子  步骤  1.在不织布上画出正方形轮廓。  2.将不同颜色的正方形不织布剪下来。  3.用各色不织布剪出下列图形(注意形状和数量)。并用胶枪按图中所示固定在正方形不织布上。  4.用线以平针将六个面上的图形轮廓缝好固定。  5.将六个面组合在一起锁好边。  6.留一个口子把棉花塞进骰子中并缝合。  小班玩法  玩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