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鸣县壮族农户问卷调查分析

来源 :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k137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以农户为单元,共120户。样本采自双桥、城厢、马头、玉泉4个乡的13个行政村37个自然屯。其中:双桥乡(以下简称双桥)30户,遍及双桥、孔镇、跃进、平稳、伏林、平陆、苏宫7个行政村的北平、韦屯、大路、大塘、二月、跃进、荣场、周皮...
其他文献
1935年4月至1936年10月间红军长征经过了藏族同胞聚居的地区,这是环境最恶劣,战斗最激烈的地区。为了纪念这段历史,编者根据《红色记忆——藏族群众支援红军长征历史资料》《阿坝州志之红军长征在阿坝(1935年4月—1936年8月)》《中国战典(下卷)》等文献资料编辑整理了此文。
1935年4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在经过藏族同胞聚居的地区时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这些会议改变了红军错误的政治路线、解决了红军的团结统一问题,从而使红军从失败走向了胜利。为了纪念这段历史,编者根据《红色记忆——藏族群众支援红军长征历史资料》《阿坝州志之红军长征在阿坝(1935年4月—1936年8月)》《长征行》、人民网的《沙窝会议》及《毛尔盖会议前后》、南方新闻网《毛尔盖会议》、中国网《长征途中决定红军战略走向的历次会议》等文献资料编辑整理了此文。
"九句因"理论是陈那论师对因明逻辑所作的独具匠心的理论总结和创新,形式逻辑中有诸多的数学符号,这些符号也是为了将复杂、无限、繁缛的事物概念、判断、推理加以简化而出现的,同样,陈那的九句因理论也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创立的。当然,陈那的九旬因没有达到完全的符号化,但陈那的九句因理论已基本接近了符号化的程度,至少可以认为已达到半符号化的状态。它的出现标志着因明逻辑对万物"关系"的理解,从不规范走向了规范,从不严谨走向了严谨,从幼稚走向了臻熟,从繁杂走向了简明,从混乱走向了秩序,从相对性走向了终极性。
明朝建立之初,即在甘青地区大力扶持藏传佛教,通过广建寺院、颁行诏谕等措施安定僧俗民众,基本实现了西北边疆社会的稳定。明朝藏传佛教之所以能在这里顺利传播,究其终极原因,是在明朝建立之前本地区就已经具备了民族融合的良好氛围、和睦相处成为深得人心的理念等客观条件。
加强汉、藏因明的交流对了解汉传因明及藏因明的历史与流交,全面把握中国因明实质、推动因明发展以及推进文化融合、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当前,汉、藏因明的交流有很大进步,在组织机构、学术会议、课题合作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但是依然存在诸如大局意识不足、交流平台欠缺、语言障碍、共同话语基础缺乏、人才流失等困境,我们需要从建立语言互译平台、加强义理对勘文本互译、充分挖掘因明的社会功用、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以及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功能等多方面着手,共同推进汉、藏因明的充分交流,推进中国因明的传承和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其中,中国城市史研究异军突起,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深化,研究机构、队伍不断壮大,研究理论、方法不断完善,相关学术成果层出不穷。年富力强、致力于中国城市史研究的四川大学何一民教授成果丰硕,迅速成为该领域的佼佼者,他所领导的四川大学中国城市研究所亦成为中国城市史研究领域的一方重镇。
在一般的现代维语词典里,以“bil”为词根的词其主要的意思是“知道”,“知识”,表示负责,承担的词汇也很少见其构成中含有“bil”。但是,回鹘文契约证实,“bil”在古代维语中曾有过“负责”的含义,它渊源于汉文契约中的“知”。回鹘文契约中的“bil”现象,是迁居吐番地区的回鹘人在生计方式由游牧型转变为农业型的进程和吸收,融合历史悠久的南昌地区的汉文化并逐渐形成自已的新文化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文章探讨的是两件收藏于海外的敦煌古藏文羊胛骨卜文书。其中P.T.1047号系增订,参阅了纳西族东巴骨卜和僳傈、羌族骨卜,破解了文书中象雄语的"占卜方位名称"和"占卜裂纹名称",增译了过去阙译的卦象部分。该文书反映了诸多吐蕃时期的习俗,如:官方占卜,发动战争前要多次占卜;牦牛时常伤入;投毒风习;严禁近亲通婚;以及炭疽发作频繁,连国王也难幸免;羊圈生等,其他占卜文书中少见的内容。IOL Tib J763号系新译。
元代北京藏传佛教佛事活动诸如祈福禳灾之类,种类复杂,名目繁多。根据《元史·释老传》记载,元代北京一年之中藏传佛教佛事活动主要有30余种。但是有些提法不够准确,文章根据目前藏传佛教较为规范的提法加以考释,如"亦思满蓝"、"搠思串卜"、"鲁朝"、"牙蛮答哥"、"斟惹"、"歇白咱剌"、"且八迷屯"、"睹思哥儿"、"收札沙剌"、"阔儿鲁丳卜屯"、"撒思纳屯"、"南占屯"、"卜鲁八"等。除提法不够准确的以外,其余的名称或内容,亦根据目前藏传佛教较为规范的提法加以解
"四魔断境"系藏传佛教觉域派教法义理"魔之断境"之核心内容,是玛久拉仲以"心"为基点的一种思考。她把"心"作为"境"或"对境",并划分为"四魔",认为"我执"的"自我之心"就像"魔"一样,是引起各种业障的根源。藉此,以"四魔断境"为认识人的本性或心性的方法,从"四魔"这样一种独特的视角,把"心"分为四种不同的关系范畴并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分类,注重揭示"自心"的作用,以体识"心性",对"心性"的内在结构与功能提出自己的新说和独到见解。文章认为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