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因是”思想探索

来源 :华夏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约前369-约前286)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因是”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学术界对于庄子“因是”问题的探讨较多,如李巍从立场问题对于“因是”进行研究,认为“所谓\'因是\',即主张一切观点、言论皆为因循特定立场的产物.(李巍:《立场问题与齐物主旨——被忽视的庄子”因是“说》,《湖北大学学报》,2015年第4期)更有学者从”因是“所包含之义进行分析.本文则将对”因是\"进行一个层级的探索,试图通过这一探索,使我们对庄子思想的特色形成一种融通性的认识.
其他文献
人类在对宇宙和地球的不断认识中,推动着科学的前进.本课题以科学家通过对石头的研究,了解宇宙和地球形成的奥秘为线索,创设了“天降陨石中铁元素存在形式探究”“喜马拉雅山脉沉积岩主要成分探究”“海中浮石火山岩探究”三个主题情景.学生在地质勘探的初体验中,认识地球和宇宙的奥秘,复习、强化酸的化学性质,体会酸用途,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要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学生创建线上线下、课上课下融合的“教、学、评一体化”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文章结合信息化教学相关的课题研究,针对高中化学中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关键环节,围绕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在教师和学生中展开调研,以期通过调研了解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对信息化资源和工具的具体需求,更精准地指导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为一线教学提供高效服务.
通过文本分析法对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中插图的数量、插图的呈现形式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科书插图的特点,同时也根据不同类型的插图形式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高三复习备考中,围绕“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创设物质制备、成分探究、性质探究、定量测定等实验情境,合理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内化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认识方式,提升学生自觉运用钠及其重要化合物性质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关于文化素质教育的宝藏和资源,需要不断传承、创新和弘扬.n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增强大学师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和历史认同感.n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两次提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成果.
期刊
“道”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核心概念,历代思想家对其论述极多.而《老子》中对“道”的讨论,可以说是首开先河.陈鼓应认为:“老子之前的思想家关注的问题多停留在人伦物理的层面上,到老聃的出现才将思想视野从\'物\'的世界提升到\'道\'的领域”(陈鼓应:《论道与物关系问题(上)——中国哲学史上的一条主线》,载《哲学动态》2005年第7期).但正如《老子》书中所言: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十四章),(本书所引用《老子》原文均以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为
期刊
新时代,我们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气节精神不可或缺.尤其是对个体道德的塑造、国家民族精神气质的养成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rn一、气节概念的形成rn“气节”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中所独有的概念.在中国古代社会,通常是指个人在思想道德和精神生活方面的价值取向,也就是志气和节操.先秦时期,“气”与“节”是作为两个词使用的.“气”,据《说文解字·气部》记载:“气,云也.象形.”这里,“气”是古代对天上云气的表达.
期刊
以碳酸钠、碳酸氢钠热稳定性比较实验为载体,设计了主题式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展示的四套实验装置:在铁片上实验、串联双管实验、套管实验和面团实验,简便且易操作、实用性强,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展示了学科魅力.
今本《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易经》是一本占筮之书,主要内容包括卦名,卦象,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战国以来形成的解释《易经》的著作,总共有七种十篇.通过《易传》的解释,原本的占筮之书呈现出了哲理化的倾向.《系辞》是《易传》中的重要一篇,其主要内容是通论《周易》和筮法的大义,解释时并非逐句分析《周易》经文,因此与其他篇目相比较更有哲理性,在易学史和哲学史上影响很大.
期刊
我国有悠久的连绵不断的优秀传统文化.每个中华儿女都自觉不自觉地受到自己国家和民族传统的影响.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宣传,使人们感到最亲切最易理解的传统文化在他们的精神生活领域里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重要的精神养料,这样,全民的文化思想和道德素质才能提高.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其前提是承认它历经了时间的沧桑变化,但是它仍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优秀传统文化中含有一些永恒性的东西,也就是说其中含有一些绝对真理的因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