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ad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意义重大。我们要通过巧妙生成问题,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有效的引导分析,调动学生的潜能;解决问题,相互质疑释疑等促进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问题解决;策略
  “问题解决”就是以问题为切入口,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获取、组织、加工信息的学习实践活动。它一般分为“生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质疑释疑”四个阶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问题解决教学,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巩固、领会、应用已有化学知识,而且能够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一、巧妙生成问题,激发探求欲望
  问题解决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巧妙的生成问题,引导学生感知问题,达到激发学生探求欲望的目的。问题的生成关系到问题解决教学的成败。“化学问题设计的核心思想应是突出‘有效’。”问题设置的最高艺术在于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充分调动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本人长期教学实践,我认为问题的生成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
  1.依据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生成问题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依据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生成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它往往给学生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也能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比如我在教学《金属和金属材料》这部分内容时,从日常生活中各种金属元素与用途等生成问题,使学生对丰富的金属类型感到惊讶,情绪激昂,我随即将问题提出:那么有谁知道这些金属为什么用途不同?它们的性质如何?其中又涉及到怎样的化学知识呢?在问题生成的过程中,使学生清楚了这一章节需要学习的内容,也激发了学生探求的欲望。
  2.援用化学史料生成问题
  “化学给人以知识,而化学史给人以智慧。”所以通过介绍化学史料生成问题能够有效的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智慧,将学生引入到未知与已知的不平衡中。例如我在教学“质量守恒定律”这部分内容时,就巧妙的运用化学史料生成问题。该部分学习内容抽象难懂,枯燥无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前先介绍一段关于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的过程,使学生对于质量守恒定律产生探求的欲望,使学生思维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运用化学实验现象生成问题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实验非常丰富,且形象直观。运用化学实验现象生成问题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愿望。比如我在教学《酸和碱的性质》该部分内容时,先进行实验:将装有盐酸的容器敞开瓶口放置在空气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对瓶口产生的白雾感到惊讶,于是我转而生疑:瓶口的白雾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形成的?这说明该物质具有什么性质?我们又该如何保存它呢?有效的使学生迸溅出思维的火花。
  二、有效引导分析,调动学生潜能
  引导学生对生成的问题进行分析是化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由于化学现象是异常丰富的,所以产生的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呈现出的信息也是丰富的,有次要与重要信息、显性与隐性信息,干扰信息、无关信息、设陷信息等。一方面我们要指导学生进行信息整合,通过组织和加工信息,简化次要与附属信息,有效去除干扰信息、无关信息、设陷信息等,使学生准确的把握呈现问题的主干,使问题表述趋于简约、明了;其次,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信息转换,即引导学生用熟知的方式去描述生疏信息,模糊概念,尝试不断调整方向,直至清晰。通过转换,我们能够有效化陌生为熟悉,变未知变量为已知变量,化繁就简。
  例如我在教学“硫酸”这一部分内容时,先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归纳出硫酸的特征: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为了帮助学生对已知信息进行整合与转换,我又进一步依据生活现象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慎将浓H2SO4溅到皮肤或衣服上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并说说你这样做的原因。
  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依据硫酸的化学性质,对硫酸的特征进行整合与转换,寻找出解决的方法,通过逆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组织、获取、加工信息等综合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解决问题,相互质疑释疑
  在对信息进行有效整合与转换的基础上,化学课堂生成的问题水到渠成的得到解决。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问题既是课堂学习的起点,但一个问题的解决绝不是课堂的终点。因为问题的解决往往只是一个阶段的学习成果,一个问题解决的同时又会派生出很多新问题。
  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善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还要引导学生在已有问题解决的基础上,不断发现与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相互质疑与释疑。“疑是思之源,质疑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质疑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实施化学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思维火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加强“问题解决”教学,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突出问题的分析与转换能力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相互质疑与释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龚雪冰.浅谈初中化学新授课中的问题设计[G633.8],化学教与学,2012,01期
  [2]唐建良.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G633.8],数理化学习,2009,02期
  (作者单位:山东省即墨市龙山中学)
其他文献
品牌名称的汉译极为重要。翻译目的论的提出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取灵活的翻译技巧对原文进行增删甚至重命名提供了理论支持,而接受美学认为离开了读者的审美接受,作品就没有了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崇尚道德的文明古国,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代,发展市场经济不能离开道德因素。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正是对各种资源进行高度整合和合理运用,力求在有限的资
新课程改革要改变传统的机械灌输的教和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学的现状,改变重知识轻情感、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方式,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学习潜能,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探究等实践活动,学会积极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针对黄河的冰层特点及冰厚测量的现状,研制了一种新的冰层厚度测量仪,介绍了测量仪的结构及特点. 用MSP430单片机对信号进行采集、处理,实现了对测量结果的实时显示及声光报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和基本单位,是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建设学生自主参与型班级,是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去,在参与过程中,增强其集体
综述了独立分量分析(ICA)问题的模型、原理,以及定义在基本ICA问题的上的各种算法,包括信息最大化infomax算法、负熵最大化法、最大似然法等,并对各算法性能作了比较.并介绍了可获
美国是全球最早建立外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国家之一。由于维护国家主权与促进投资自由化的失衡、美国国家安全界定的模糊以及救济措施的缺乏,中国投资近年来频遭美国国家安全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它包括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提供给学生最佳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成功的机会,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教学呢?下面浅谈我的几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发展离不开实验,生物领域的所有知识几乎都是从实验中获得的。因而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生物知识,教师必须加强高中生物实验课程设计,提高高中生的生物实验能力。高中生物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等,还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由此可见,高中生物实验的重要性。基于此,下面笔者将就如何提高高中生的生物
【摘 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的解决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普遍的表现形式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定义、概念的理解到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提高到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问题”及“问题”教学,它们无不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实现。因此,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业基础水平,师生重组旧知识,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