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急救路径护理的效果分析

来源 :康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eid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急救路径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我院急诊抢救室,在2019年4—11月期间,在我院急诊抢救室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共有72例,将上述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2019年4—7月入院患者自动归入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2019年8—11月入院患者自动纳入观察组,实施急救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急诊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入院至进行PTCA时间更短,临床总有效率更高,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急救路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急救路径护理;临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286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由于患者发病后心肌活动并不稳定,故极易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此时若不能给予患者急救有效的治疗将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且这类患者的预后比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更差[1]。对于这种情况,临床主要采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进行治疗,但是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在发病后的黄金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我院医生认为应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为此本文特制订了急救路径护理方案,并将其应用于72例患者的急救过程中,采用对比论证的手法分析该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下面请看详细报道。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2019年4—11月,我院急诊抢救室共接收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72例,将上述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男女患者数量分别为16例和20例,年龄为35—78岁,平均(52±1.9)岁。对照组男女患者数量分别为19例和17例,年龄为36—82岁,平均(53±0.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结果表示差异微小(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可继续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入我院急诊抢救室后,由护理人员为其提供常规急救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急救路径护理,具体方法为:(1)入院之前:护理人员接到院前急救人员的电话以后需要立即准备相关抢救药物、心电监护仪和吸氧装置等。(2)入院10分钟内:当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以后,护理人员需在10分钟之内完成监测生命体征、18导联心电图检查、建立静脉通道等救治措施,同时需对患者进行五分钟的吸氧治疗,氧流量应控制在2~5升/min,获得患者的第一份18导联心电图检查报告以后,护理人员则可在患者静脉采集血液标本送检。一旦确诊患者的病情则应立即通知相关医生会诊,并遵医嘱为患者提供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瑞舒伐他汀等药物[2]。(3)入院11分钟至30分钟内:这段时间内需要护理人员完成床旁一系列检查,包括血糖监测、血常规检查、电解质检测、凝血功能检查,等等,要求护理人员在15分钟内获得患者的第二份18导联心电图检测报告,20分钟内完成床旁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检测,并结合上述检测结果明确诊断患者病情,排除患者存在的药物禁忌症。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其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辅导。(4)入院31分钟至120分钟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一旦出现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处理,并在40分钟内将患者送往心导管室接受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5)入院121分钟~360分钟内,当患者接受PTCA治疗以后,护理人员需要持续进行心电监护,并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掌握患者是否存在心前区疼痛症状,同时需遵医嘱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另外还需要护理人员为患者制订饮食方案,叮嘱其禁食禁水,待胸痛症状患者以后可适当食用流质食物,并根据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逐渐过渡至普食。
  1.3觀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入院至PTCA治疗时间以及临床总有效率。
  2 结果
  2.1急救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所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临床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因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所致的常见疾病,当患者的冠状动脉闭塞时间超过18分钟以后,其心内膜下方的心肌细胞则会发生坏死情况;若患者闭塞时间超过3小时,心内膜下方心肌细胞坏死区域则会不断扩大;闭塞时间超过6小时,则有可能发生透壁性心肌坏死。由此可以看出,把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黄金救治时间窗的重要性[3]。目前临床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以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为主,但有医生介绍,患者进行PTCA的时间越早效果就越好,为此我院提出了急救路径护理干预措施,这是一种基于临床路径护理发展而来的新型护理方式,可结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点在有效时间内对其展开急救护理,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从而提高临床总有效率。研究结果表示观察组住院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和入院至PTCA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急救路径护理可取得理想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荣宁,朱宏,周海英,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J].健康大视野2020年3期,第165页,2020.
  [2]朱丹.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急救路径护理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20(11).
  [3]张昊昕.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救护理效果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v.27(S2):139-14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应用在乡镇卫生院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对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效果。方法:本文病例筛选在我乡镇卫生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患者50例,将所纳入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分组方式分成两组进行护理研究,组别主要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分别有25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分别采取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将最终两种护理方法获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对。结果:护理后与对照组指标比较发现,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PBL教学法与CBL教学法在精神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48名精神科实习护生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1月—2021年01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24名和观察组24名,分别给予PBL教学法和CBL教学法,比较两组带教效果。结果:两组的讲课评分、病例分析评分、操作成绩评分和理论成绩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两组的带教满意度基本一致(P>0.05)。 结论:在精
期刊
【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方法:以2020年1—12月间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8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下半年44例患者采用了加强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并作为研究组,上半年44例患者未采用加强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并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研究组患者侵权风险、并发症风险、技术操作风险、责任心不强风险、意外风险、病情观察不严密风险发生率降
期刊
【摘要】目的:对接受开胸术治疗工作的患者使用按压气管诱导咳嗽排痰护理内容,并对其产生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随机抽选我院开胸手术患者40名进行研究,抽选时间2019年3月—2020年11月,依据双盲法内容将其划分为X组(研究组)与Y组(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20名。对Y组患者使用吸痰管刺激排痰护理内容,对X组患者使用按压气管诱导咳嗽排痰护理内容。将X组与Y组患者咳痰表现、舒适表现。结果: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酒与药物依赖科护理敏感指标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酒与药物依赖科的临床护理工作,选择最能直接反映酒与药物依赖科护理质量的护理敏感指标,针对每项敏感指标制定相应的集束化护理措施,通过培训后开始实施,对比实施集束化护理前后各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酒与药物依赖科实施集束化护理前后,各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酒与药物依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室护理,研究组予以优质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院感相关知识掌握优良率为95.00%,与对照组的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為5.00%,低于对照组的22.5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时机入住层流床对急性白血病巩固化疗期间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住院费用、时间影响。方法:此次研究需要选取急性白血病患者,共计60例,纳入时间段为2019年2月—2020年7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n=30例)与对照组(n=30例),组别不同入住时机不同,观察组患者于粒细胞缺乏前入住层流床,对照组患者在粒细胞缺乏后入住层流床,在此期间需要研究人员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为严重烧伤患者实施早期综合肠内营养护理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12月本院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中选取8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对照组(n=43)例采取口服天然食品方式行肠内营养护理;观察组(n=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鼻饲或口服营养液的综合肠内营养护理,持续10天,比较两组患者体重、血糖、血生化指标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体重、血糖、
期刊
【摘要】目的:结合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症状和特点,总结1例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根据我院1例DVT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基本情况等信息,实施疼痛、肢体、管道、心理以及健康知识教育等护理措施,提升患者康复效率。结果:在充分落实护理计划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且在17d后痊愈出院。结论:DVT患者的身体康复离不开临床护理干预,实施合理的护理措施可强化疗效,促进患者快速痊愈回归正常生
期刊
【摘要】生理学是职业教育中一门相对基础的学科课程,也是构建基础科学和临床医学他们之间互通的有无的桥梁。职业教育中生理学课程中包含的课程教育能提高生理学者的综合素养,促使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护人员。本文就职业教育中生理学教育的改革进行研究。  【关键词】职业教育;生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4;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