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任务设计的切入点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2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以学生的兴趣情感及认知水平、课本材料、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应用以及创意求新为切入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各项技能全面发展。
  【关键词】任务设计 切入点
  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化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互相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构建知识。根据“任务型”教学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寻找任务设计的切入点呢?
  一、以学生的兴趣情感为切入点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生是主体,是内因;教师是助手,是外因。教师只有充分、巧妙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点燃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火花,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必胜决心,使他们学习始终沉浸于一种愉快的有成就的氛围之中,信息技术学习才会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数字化音频的简单加工》就是利用软件Cool Edit Pro对录制的原始声音进行一些编辑加工,比如去除不需要的信息,对声音进行适当的美化等。如果单纯地按课本上的例子来讲,学生没什么兴趣,那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拿手的歌曲,运用软件Cool Edit Pro将歌曲中原唱的人声去掉,然后加上自己的声音录音,合成一首属于自己的“独唱”。这样一来学生马上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既毫不费力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切入点
  任务的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实际出发,即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和原有知识水平着手,寻找最近的粘合点。使其具有粘合新知识,建构新知识结构的活力。这个过程是师生双方交际的过程,是学生对以往具有的知识能力输出的过程,也是学生为填补老师(或学生)所提问题中所含信息沟的过程,也是为新的知识能力的培养铺平道路的过程。例如,《数字化图像的采集与加工》中,要求学生能够使用Photoshop加工采集的图片。很多学生在初中已经简单地学习过Photoshop,掌握了软件中一些常用的工具,但没接触过其中比较复杂的操作。不顾学生的认知水平直接要求将两幅图片合成一幅,难度太大。学生的知识有限,他们只能在其中一幅上作修改,无法将两幅图片合成。此时就可以将学生以前在Flash中学习到的图层概念迁移过来,使学生明白两幅图片的合成即图层的叠加,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课本材料为切入点
  充分熟悉教材,明确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多元目标。信息技术教材中渗透了大量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教师要重视教学要求,发掘教材的内涵,融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社会,自然等各学科的知识为一体,并找出与学生实际生活经历相连的纽带,以其作为任务型活动的切入点,使任务既有所依托,又有所拓展。如学习《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时精心设计的这样的问题:如何配置一台5000元以内的台式计算机?学生提出可以去商场实地查看,可以请教专业人员,可以上网搜索相关信息等等方法,然后通过讨论对比得出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设计的任务既切合学生实际,又紧扣教材内容,并使学生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四、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
  设计的任务对学生来说应具有实际意义,贴近他们的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认知知识,通过互动交际谈论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真实课题,使学生的原有知识活跃起来,使其具有融合新知识,构成新认知结构的生命力,进而循序引导,拉进师生距离,形成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如在学习了《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后,教师给学生一个网址——图吧网站,学生按照网站的提示搜索感兴趣的旅游路线,包括驾车路线和公交路线等等。因为很多学生都有旅行的经历,所以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有兴趣,而且操作起来也不难。
  五、以创意求新为切入点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我们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从而让学生多侧面,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并鼓励学生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学习《信息及其特征》时,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任务:野外生存实验。内容如下: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三件物品最合适?请每位同学自主思考,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创新的见解不断涌出,给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很多出乎意料的意见。因此,设计任务时必须以创意求新为切入点,关注现实,与时俱进,锻炼想象力,活用联想力,探索各种方法技巧和策略,使活动丰富多彩,生机盎然,硕果累累。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探索、总结并不断创新,在任务的设计上下功夫。
其他文献
试题简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明确提出,“引導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2019年高考三套全国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文以思辨性见长,每篇选文后的三道客观性试题,主要考查考生三方面的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辨析能力:分析
期刊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科学探究问题或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往往运用到多种有效的方法,比如控制变量法、推理法、类比法、转换法等,其中类比法是研究和学习物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不但能开拓思维、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还能将比较抽象的物理形象化、生活化,对学生理解某些不熟悉的问题非常有益,也是提出科学假设和探索新理论的重要途径。  一、类比法的概念和优势  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
期刊
文学作品是情感的结晶,欣赏它,是一种永远的寻觅和追逐。翻开苏教版语文教科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五彩缤纷的人文天地:可以品读海伦?凯勒对光明的憧憬,可以倾听安妮对和平的祈祷;可以看得见清华园的那片荷塘里浮起的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般的溶溶月色,可以听得见从历史深处传来的苏子面对“大江东去”发出的千古一叹。然而,现实中,为数不少的学生热衷于读金庸、读郭敬明,却对教材里扑面而来的文学气息“想说爱你不容
期刊
【摘要】本文以近几年高考文综历史材料分析题为例,从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失分原因到考查考生什么能力出发,再依据教学经验归纳高考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策略。  【关键词】高考历史 材料分析 失分原因 能力要求  高考文综历史考试把以前新课改前考查学生专一或者某一方面的能力转变为了考查学生的整体综合思维分析能力。在高考中频频出现这种考查方式的题目越来越多,随着出题人的熟练化亦有越来越灵活的趋势。  一、
期刊
【摘要】纸飞机是当今中小学科技实践活动的主要项目之一,通过对纸飞机的制作方法与投掷技巧的教学实践,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关注其合作意识、合作技能,不仅要关注学习成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还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关键词】纸飞机 科技实践 学生主体 合作意识 自主探究  纸飞机活动作为科技实践活动的一项常规内容,也是当今校园科技体育
期刊
敬爱的班主任,战斗在教育一线的同仁们,你们说,每天迎着初升的太阳步入明亮的教室,最能够破坏你朝霞一般明朗心情的是什么?是的,我与你有同感,那就是每位班主任最不愿意遇到的事:一进教室,马上就有课代表前来报告某某同学没有完成作业。如果只有一个人也就罢了,怕就怕好几科都是这种情况,那才叫人头大!我苦于这种折磨,我更为这些缺乏责任感、在作业面前投机取巧的学生们揪心难过。因此,在“十一五”教育科研活动中,我
期刊
【摘要】在《选读》教学中,笔者感到了深深的困惑——如何才能教好博大精深的《论语》,如何才能突破文言的障碍传授这些经典要义,如何使学生在《选读》学习中保持持久的兴趣。鉴于学生水平层次较低且差异较大的现状,笔者尽可能使各水平层次的学生能循序渐进、终有所得。  【关键词】梯度教学 因材施教 反思  一、梯度教学,和而不同  1.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笔者尝试着给学生分成以下几个梯度:  (1)初等生:因为
期刊
【摘要】爱国主义是我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是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协作的一面旗帜。初中的历史教材思想教育性很强,历史学科也具有别的学科没有的优势。历史教材中包含了很多爱国主义内容,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能够给学生心中植入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本文将初中历史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相联系,探索一条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新思路。  【关键词】初中历史 爱国主义 历史事件 教育 民族利益
期刊
【摘要】结合新课程要求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现状,笔者在实践研究基础上发现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的“预设”与“开放”是相互兼容、相互融合的过程,认为“预设”与“开放”有效结合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预设 开放 有效结合 探究性实验  一、问题提出  新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
期刊
【摘要】英语听力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并力求促进全面技能的全面,而英语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中,听的技能也位于首位。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从消除学生在听力中的心理障碍;抓住每节课将听力训练渗透其中;精心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逐步分阶段训练学生听力等四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英语听力方法。  【关键词】偏远地区 初中学生 听力 培养  近年来,我国的外语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偏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