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走,欣赏啊

来源 :中学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swz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品是情感的结晶,欣赏它,是一种永远的寻觅和追逐。翻开苏教版语文教科书,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五彩缤纷的人文天地:可以品读海伦?凯勒对光明的憧憬,可以倾听安妮对和平的祈祷;可以看得见清华园的那片荷塘里浮起的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般的溶溶月色,可以听得见从历史深处传来的苏子面对“大江东去”发出的千古一叹。然而,现实中,为数不少的学生热衷于读金庸、读郭敬明,却对教材里扑面而来的文学气息“想说爱你不容易”。文学大师巴金先生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此语何等精辟啊!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我试图以教材为载体,着力探求文学作品的美学境界,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底蕴,使整个教学过程充盈着“文学”的味道。
  一、变浓缩的诗词为精美的散文
  文学是心灵悸动的痕迹,是意象所辐射出来的美趣,是潜隐在文字背后的深刻的灵思,被视为“浓缩的都是精华”的唐诗、宋词等古典文学作品更是如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善于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引领学生进入诗词的艺术境界,让学生能运用空灵蕴藉的语言传达作品的审美蕴涵和字里行间浸润着的诗人的心灵世界,让学生能运用散文化的笔调以素描和写意的笔法对作品进行富有情趣的描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谁能说这不是一种最生动的、近乎完美的鉴赏方式呢?
  二、变无声的图画为有情的文字
  现行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中有插图近百幅,作为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插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面对一幅幅精美的插图,学生很难做到不去寻求或思考画面背后的内容。因此可以借助学生的艺术思维,把图画表面可意会也可言传的或蕴藏在图画里的某些潜在的东西用文字尽情地表达出来。这是学生为一幅反映战争的图片(见高中语文必修二)撰写的解说词:
  呼啸着俯冲的轰炸机,此起彼伏的凄厉的爆炸声,如山崩塌的断壁残垣,惨不忍睹的横陈的尸体,汩汩流淌着的鲜血,在日寇轰炸后留下的一片废墟上,受伤的小男孩孤独无助地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号:“妈妈,你在哪里……”
  当年东坡居士评王维的画时说:“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图画是静态的,是无声的,但又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只要让学生用心去看图读画,他们就可以用笔记下图片里传递出来的“画外音”。
  三、变悬疑的结局为延展的故事
  许多叙事性文学作品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可以通过续写、补写故事情节等方式来充分挖掘文本资源,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借以表现人物、体现情感、反映主题。比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构思巧妙,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教学《项链》时,我曾指导学生运用延展性想象进行续写,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学生们为《项链》设置的结局同样精彩纷呈。
  结局之一:
  “啊!”听了女友的话,玛蒂尔德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的眼前闪现出舞会上旋转的人群,闪现出熠熠生辉的钻石项链,闪现出十年辛苦的情景,她只感到整个大地在旋转,眼前公园里鲜艳夺目的花朵犹如一张张嘲笑她的脸蛋。自己的十年艰辛竟是一场噩梦!她想哭,然而没有眼泪,她想喊,然而喉咙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好久,她才回过神来望着佛来思节夫人,呐呐地说:“谢谢,夫人!我明白了,假的……”
  女友吃惊地望着她,玛蒂尔德惨然一笑,猛然收回双手,“假的,我明白了,一切都是假的!”她转身奔出了极乐公园。
  结局之二:
  路瓦栽夫人那天真得意的笑容僵住了。
  “五百法郎?……假项链!——不!不会的……”路瓦栽夫人的心直往下坠,语无伦次地说。
  “可怜的玛蒂尔德,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路瓦栽夫人紧绷的心弦断了,她仿佛一下子坠入了无边的黑色深渊,“我的天——”她惊呼一声,倒在公园的栏杆上。
  从此以后,狭小的阁楼上少了一位女主人;水果店、肉铺前少了一个讨价还价受奚落的劳作妇;而大街上却多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女疯子,整天目光呆滞地望着女人颈上的各色项链,口中念念有词:“假的,我的钻石项链……假的……
  风景迷人的阿尔卑斯山山谷中的一条公路边,插着一个标语牌,提醒驾车人:“慢慢走,欣赏啊!”文学宛若一道永恒而瑰丽的风景,将一如既往地诱惑并驱动着我和我的学生们欣赏着、品味着、享受着。
其他文献
当夏雨肆虐的时候,意味着又到回首的时间。带着对秋的渴望,我们在夏释放着激情,但当我们送走又一届初三的那一刻,我们的心仿佛平静了些许。  一个学期前我曾经用艰难困顿来形容我们的工作,我记得有几句话是这样写的:“在一阵新鲜感过后,随之而来的是一次次的口角,一次次的暴力冲突,一次次的辱没师道尊严……圣洁的校园里,上课时穿行于课堂外的学生,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诱引着那性善孩子自由的渴望。没有吆喝声
期刊
【摘要】中职学校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夯实基础,并通过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服装专业 创新能力 途径分析  创新教育是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呼唤而产生的,它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价值取向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大都直接走向工作岗位,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创
期刊
(全国卷I·小说)  试题简评  2019年高考全国卷I的小说阅读题选文颇出人意料。鲁迅的小说一向以思想内涵深刻难懂著称,所以多年来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单独命题省市的试卷,都未从鲁迅小说作品中选取命题材料。今年全国卷I选取《故事新编》中的《理水》作为命题素材,其古今杂糅的艺术形式、借古喻今的创作意图、杂文化的语言风格,以及由这些因素共同形成的荒诞性和讽刺性,对考生来说非常陌生,文本理解很有挑战性。加之
期刊
人生就如一张空白试卷,等着你用自己的智慧去填写,用丰富的想象去描绘。  人生的试题中有填空题。你将用什么去填满它呢?你可以弹琴,因为弹琴可以愉悦身心;你可以下棋,因为下棋可以益智;你可以学书法,因为书法可以修身养性;你可以绘画,因为绘画可以怡情;你还可以读书,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人生,拓宽自己的视野。当然,你也可以用吃喝玩乐来度过你的人生,但那样的人生是庸俗的、无味的。  人生的试题中还有选择题。当
期刊
(浙江卷·小说)  试题简评  《呼兰河传》是现代著名作家萧红的长篇小说。萧红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1911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1942年病逝于香港。1940年写于香港的《呼兰河传》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和灵气的“回忆式”长篇小说。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种各样人的生与死
期刊
【摘要】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如果在课堂上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师生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教师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就能保证学生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的学习才能成为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教学改革 有效性教学 宽松和谐 教学环境  关于有效性课堂,近年来,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已经从各个学科、多角度、全方位地做了探讨、研究并已结出累累硕果。  有的研
期刊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效率是保障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获取相关学科知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验的关键。本文分析了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化学 教学策略 有效课堂  一、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高中化学课堂往往采用灌输式的教学
期刊
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因为此,几乎眼下所有的语文教学中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的影子,老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下面让我们分成各个小组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课堂上经常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面,但细细推敲,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实在很多。这些所谓的“合作学习”,往往只是表面上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追求的也只是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摆摆“花架子”、“走过场”,其效率很低。那么,如何才能
期刊
试题简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中明确提出,“引導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2019年高考三套全国卷的论述类文本阅读选文以思辨性见长,每篇选文后的三道客观性试题,主要考查考生三方面的能力: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辨析能力:分析
期刊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科学探究问题或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往往运用到多种有效的方法,比如控制变量法、推理法、类比法、转换法等,其中类比法是研究和学习物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不但能开拓思维、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还能将比较抽象的物理形象化、生活化,对学生理解某些不熟悉的问题非常有益,也是提出科学假设和探索新理论的重要途径。  一、类比法的概念和优势  类比法,也叫“比较类推法”,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