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策略

来源 :中国教师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za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全面了解学生,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各种因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得得心应手,教学效果才会迈上一个新台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接近社会的实例或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产生探究的渴望。亲密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同学关系,培优帮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实验中的化学现象新奇生动,引人入胜。最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学中能恰到好处的安排新奇有趣的实验是上好课的关键,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动力,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教学。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拔苖助长;争议;引人入胜
  化学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他们感到新鲜而神秘。为了使学生能学好这门学科,就必须使他们对这门学科经常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面对学生,认真备课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备课过程是一个有程序的系列过程,备课工作的内容很多,但重要的是要使教师掌握备课的基本技能。主要解决三个问题:教什么?为谁教?怎样教?达到三项目标:教师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教学有法。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如果忽视农村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教学,常常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不考虑农村中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往往不易理解,不能接受;不考虑农村中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规律,往往产生拔苖助长、欲速而不达的效果;不考虑学生的心理反应,老师在教学中等于是肓人摸象,无的放矢;不考虑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就不能使学生的智力、能力、个性和品德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全面了解学生 必须充分考虑农村中学生的各种因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得得心应手,教学效果才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2实施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思维
  美国教育家施瓦布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方法,那么有什么方法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施瓦布认为教师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展现科学知识,学生应该用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内容。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一切化学知识对于他们都是新奇而陌生的,但是农村中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却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接近社会的实例或现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产生探究的渴望。如:在探究酸碱中和规律时,教师先出示给学生一束白颜色的绢花,就像魔术师在变戏法一样先给它喷上一点“水”(无色的酚酞试液),然后再喷上氢氧化溶液,学生就会惊奇地发现“白花”变成“红花”。可是,当继续喷上稀盐酸后,“红花”又奇妙地变成了“白花”。这一反一复的颜色变化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产生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规律的欲望。
  3创设情知教学,培优帮差
  情知教学是:创设情境,引发动机,激励情感,焕发兴趣,启发讲练,多向思维,发展智能,整体育人。我国学者冷冉将情知教学概括为:①亲密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同学关系;②适宜的学习环境,无强烈的光、色刺激,无噪声。无恶臭;③课堂情调又疑问、有惊讶、有迷惑、有争议、有笑声,而以愉快为基调;④学习的情性过程与认知过程时而平行发展,时而合而为一,不存在厌倦的思想,溜号;⑤最大限度的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教师才进行讲解,示范和指导;⑥在教会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情知教学,在情知教学的环境中进一步教会学习。情知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亲密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同学关系,培优帮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再讲化学反应类型时以几个典型实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目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类别得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的结论。情知教学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教师对教法的检验,还能教师和差生,差生与优生之间的感情,使差生觉得自己与优生在教师心目中地位是同等的,获得一种课堂的心理平衡,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动力,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培优帮差。
  4创设实验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实验中的化学现象新奇生动,引人入胜。最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化学实验有利于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因此,教学中能恰到好处的安排新奇有趣的实验是上好课的关键。如:一块木炭,我们把它放在房子外面,经历风吹日晒,几年甚至几千年都不会发生多大的变化。但是把它放入炉火中,你就会发现它通身发红、发亮、发热,不一会儿烧个精光。问:铁、铝这样的金属能燃烧吗?实验:先取一段细铁丝,放在空气中加热吗,它们能反应,但没有燃烧的现象。如果我们再取一段细铁丝或铝丝,把它们放在盛有纯氧的集气瓶中点燃。它们能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光和热。通过此实验,学生对“燃烧”这一问题了解就比较广了。
  5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动力
  问题教学法的核心内容是对问题情境的研究。马秋斯金认为,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问题情境中实现思维的过程,因而问题教学法的要旨就在于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在于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实现教学民主,加强师生交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我在讲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后,提问学生,桌子上的一张纸拿在手上,然后撕碎,再烧掉。这三个过程分别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比较,学生不难得出,后者发生了化学变化,中间发生了物理变化,前者什么变化也没有发生的结论。关于前者学生可能认为是物理变化,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有些现象看起来发生了变化,但实质上未发生任何变化,这恰恰是利用比较提问使学生更准硧地掌握了概念。有些内容可先用启发式提问。如:在讲化学反应类型时,以几个典型实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目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类别得出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的结论。课堂教学提出难易不同旳问题,让不同层次学生回答,他们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差生也会从这种满足中产生学习兴趣。总之,创设问题情境也是教师对教法的检验,还能加强教师与差生、差生与优生之间的感情,使差生觉得自己与优生在教师心目中地位是同等的,获得一种课堂上的心理平一衡,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动力,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培优帮差。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文精神的内涵,作为教师应改变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和价值观。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主要的是育人,是帮助学生成长,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  【关键词】人文精神;物理教学;培养  1人文精神是指关注人,尊重人格和人性  以人为中心来看待世界事物的一种思想态度。根据人文精神的特定蕴藏及其历史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人文精神教育应包括以下内容:  1.1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在当今知识
期刊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缺乏劳动技能,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农村劳动力难以在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在跨地区进城务工的农民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员没有稳定的职业和居所。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
期刊
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精彩。作为教师,就有责任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解除其内心压力,打开心智的枷锁,培养他们鲜明的个性,使课堂成为学生个性展现的舞台,成为适宜个性生长的土壤。  1准许大胆说“不”  一次写字课上,我对学生能否写好“母”字非常没有信心,于是把它作为难点一笔一笔地边讲解边范写。刚一写
期刊
数学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方向性、求实性与严密性的统一体。它包括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逻辑的、直觉的、联系的、发展的思维方法。由于素养是融合于个人内在文化涵养的一种素质的表现,它的获得一定是通过长期的训练而养成的。在小学阶段数学素养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加以实践。  1以兴趣为先导,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前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对全体学生”。凡是适龄儿童,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不是只注重一部分学生,更不是只注重少数学生。在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如何解决、帮助差生转化教育,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的课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体验,对差生的转化与教育作以下浅谈:  1寻找差生的形成原因  所谓的差生通常是指除有智障以外的,在学
期刊
【摘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能否培养出既有个性、适应性和创造性,又有 一定语文实践能力的人才,是衡量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中职学生;语言能力;训练和培养  目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一直沿袭着普通中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忽视了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学生们无法直接参与解读文本的实践活动,形成不了良好的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核心。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有效地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水平,就必须重视对学困生的转化。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的存在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本文拟从学困生成因、心理和教师教法上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关键词】农村;语文学困生;成因;教法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十多年,发现学习语文有困难的学生大有人在,甚至有的学生语文知识已特别贫乏,若任其自由发展,这对他们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
期刊
说到农村小学生能力发展和才艺特长培养的现状,我想先从两个我亲眼看到的真实例子说起:  例一:我在一所农村学校工作,有一次,我校组织了一次学生才艺大赛。从报名开始,所有班主任就被难住了,因为自己的班级根本就推选不出来有才艺特长的学生。到了比赛那天,只有两名在市里培训班学习舞蹈和书法的学生展示了自己的特长,而其他学生只是应付了事,比赛也是草草收场。  例二:有一次,学校组织了一次讲故事比赛。由于平时开
期刊
【摘要】在目前语文教学中,确实需要解决一些问题。注意力不集中者、思维拓展不开者、心猿意马者的学生大有人在. 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愉快的投入的学习中来,可利用音乐的魅力。一、音乐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二、音乐可锻炼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三、音乐还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四、音乐有助于学生情感的激发。  【关键词】调动积极性;锻炼想象力;促进思维发展;集中注意力;情感激
期刊
【摘要】少数民族语言由于地域的特殊性和民族的习惯性,与标准普通话之间无论在声母、韵母、声调还是在思维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迪庆是典型的方言区,方言特色明显,致使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普通话时,语音方面发音不够标准、方言思维,表达不清楚,难度较大。但是只要针对问题,找准难点,加强训练就能够逐步掌握并得到提高。  【关键词】普通话教学;问题;解决方法  语言文字是人际交流的工具和信息传递的载体,做好语言文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