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伸肌腱结构损伤的3.0T MRI表现

来源 :医学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手指伸肌腱结构损伤的3.0T MRI表现.方法 运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小柔线圈对24例指伸肌腱结构损伤患者进行MRI检查,分析指伸肌腱结构损伤的MRI表现特征.结果 指伸肌腱结构损伤(末端腱损伤7例、中央束损伤12例、伸肌总腱损伤2例、矢状束损伤3例)的MRI主要表现为肌腱附着部的FS-PDWI信号升高,肌腱连续性中断、断端回缩,肌腱内及肌腱周围组织FS-PDWI信号升高等.结论 3.0T MRI检查是明确指伸肌腱结构损伤部位及程度的有效检查方法,对指伸肌腱结构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离子型大环类的钆特酸葡胺在儿童MRI检查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应用钆特酸葡胺对比剂检查的578例儿童相关资料及数据统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增强扫描578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结论 钆特酸葡胺无论是在用药安全、患儿的耐受性及MRI都有上佳表现,是安全和高效的儿童对比剂.
目的 研究SPECT/CT探测颅内肿瘤125I粒子植入放射浓聚计数值与剂量关系,探讨颅内肿瘤粒子植入后剂量可视化的可行性.方法 在CT引导下应用模板辅助穿刺颅内肿瘤模型.所有植入针按照术前计划在肿瘤内呈锥形分布,CT扫描植入针位置无误后按照术前计划植入2.035×107 Bq粒子25颗.然后将术后头颅模型进行SPECT/CT扫描及图像融合.CT图像传入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TPS)行验证计划.在肿瘤最大层面分别沿着和垂直中间植入针方向测量40 Gy、60 Gy、80 Gy、100 Gy、140 Gy等剂量线
人工智能(AI)已成为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领域最重要的技术革命,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进步及硬件的升级,人工智能发展迅猛.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的图像分割、图像分类识别和计算机辅助诊断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本文主要讲述人工智能在肌骨影像中的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神经纤维脂肪性错构瘤(FLH)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1年8月10例FLH的临床及MRI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1~37岁,中位年龄21.5岁.10例患者均行MRI平扫.结果 9例累及正中神经,MRI表现为正中神经远段及分支增粗,在轴位MRI图像上,增厚的神经外膜包裹多条增粗的神经束,低信号的神经束被大量高信号脂肪组织分隔,呈“同轴电缆”表现;在冠状位或矢状位MRI图像上可见圆柱状增粗的神经束,走行迂曲,低信号的神经束与高信号的脂肪交替排列,呈“意大利面”改变;3例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是新生儿的急危重症之一,如不及时治疗会危及患儿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国际及国内大量研究证明,超声在RDS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发症的诊断及指导治疗等方面有诸多优势,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人们观念的不断转变,超声检查技术有望成为诊断RDS的首要辅助检查方法.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指标在预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侵袭性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确诊并手术病理确诊的278例PTMC患者资料,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是否存在腺外侵犯将PTMC患者分为侵袭性PTMC组和非侵袭性PTMC组,比较两组之间的超声检查病灶特征.结果 在278例PTMC患者中,侵袭性PTMC组65例(23.4%),非侵袭性PTMC组213例(7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MTC病灶特征如最大径、多灶、微钙化和包膜侵犯与PTMC
目的 探讨基于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版本2.1(PI-RADS V2.1)评分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其他临床变量构建诺莫图对PSA“灰区”前列腺癌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2016年10月~2021年10月204例行多参数MRI检查并有病理学结果的患者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MI)、总PSA(tPSA)、游离PSA(fPSA)、游离/总PSA(f/tPSA)、PSA密度(PSAD)、前列腺体积、直肠指诊(DRE)、PI-RADS V2
目的 探讨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女性盆底功能受不同分娩方式影响的评估.方法 选取初产妇176例和未育女性85例,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89例产妇纳入观察1组,选择性进行剖宫产分娩的87例产妇纳入观察2组.未育女性85例纳入对照组,受检者均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其中初产妇于产后6周检查,详细记录受检者Valsalva、静息状态下盆底功能各项参数值,对比3组在不同状态下的差异.结果 在初产妇中观察2组产后6~8周、12~14周盆底肌力等级均高于观察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比不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arcinoma,PH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改善肝癌患者预后和降低死亡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常规和增强影像学检查因其无创且相对准确的独特优势已逐渐成为诊断肝癌的首选方法,然而其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和评估疗效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肝癌靶向对比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常规影像学和非靶向对比剂检查的不足,本文旨在对近年来肝癌靶向对比剂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患者女,70岁.发现膀胱占位半月入院.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尿路成像平扫+增强显示膀胱右侧壁囊实性肿块影,边缘光滑,大小约6 cm×6 cm×4 cm,平扫CT值约2 ~ 30 HU,实性部分CT值约30 HU,动脉期实性部分CT值约44 HU,静脉期实性部分CT值约52 HU,排泄期实性部分CT值约68 HU,增强扫描实性病灶呈轻中度渐进性强化(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