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发挥劳模工作室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公司整合汇集全公司位高技能人才,在创新技能传授形式的同时,增加了技术信息交流、科技创新等业务,搭建“五位一体”劳模工作室的新布局。在实现员工队伍素质提升的同时,为企业各项工作开展和目标任务完成提供了保障,并对企业文化推广践行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一、“五位一体”劳模工作室的新内容
为了充分发挥劳模工作室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公司创新提出了“五位一体”劳模工作室新作法,即文化树理念、调研掌实况、实训促应用、攻关解难题、竞赛展能力。
(一)加强文化建设,树立统一理念
为了使新进员工尽快的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公司充分发挥劳模工作室在企业文化传播工作中的作用,建立了企业文化授课机制,即每年在新进大学生分配过来后,工作室成员带头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授课。通过两至三个月的学习活动,精心诠释了国家电网企业“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重要内涵和重要意义,为新员工了解企业文化为更好更快融入企业打下基础。
(二)建立调研机制,掌握企业需求
建立劳模工作室调研机制,过对基层一线需求的分析,直接与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对接,第一时间掌握结构性缺员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企业需求的工作计划,通过发挥教学功能,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用心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并根据需求进行分专业排班。开展了低压带电作业、变电运行规范、供电服务技能提升和高空作业车特种作业培训,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提供了有效的支撑手段。
(三)加强技能实训,提高个体素质
为解决培训人员工学矛盾问题,实行小班授课制教育,每期学员16-20位。并采用了“组长负责制”,开展针对性地细分小组操练,保证每个学员可以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并统筹各种教学方式,采用“实战性”演练、案例分析、互动问答、视频教学、分组操练、帮带示范、阶段性测试等,有效实现了理论知识与生产现场有效的“对接”。同时,实行学员帮带制,建立学员间一带一、一带多的“帮带式”教学,为技艺交流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提高了教学成效。
(四)拓攻关渠道,解决技术难题
一是通过交流拓展视野来增强攻关能力。工作室人员在检修策划、状态检修、准军事化各类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建立各种形式沟通交流的载体和机制,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能力。二是通过科技创新拓展技术攻关,通过为技术专家提供承担和参与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技术攻关和科技项目研究的机会,促进人才在实践中提高技术水平、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通过建立技术团队拓展攻关渠道。建立“老旧变电所改造团队”、“生产项目管理策略团队”、“智能配电网技术团队”、“调控一体化技术团队”、“智能化变电站技术团队”等个技术团队,快速适应国网公司、省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构建要求和科技战略调整的需要。
(五)搭建竞赛平台,展现员工风采
积极承担“三位一体”竞赛和班组达标创建工作,把业务培训、技术比武、岗位建功、创优评比与职工的发展有机结合。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员工,不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造就重视技能人才的良好态势,充分展现了人才的优势及队伍的能力,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五位一体”劳模工作室的新成效
(一)缓解企业结构性缺员的问题
2012年,开办了线路巡视及常见故障诊断处理、配网抢修、用电检查综合知识、用户配电工程图纸审核、低压带电作业、新员工岗前等各类培训班20期,参加对象为配电运检工、装表接电工、抄表核算、用电检查、变电运行等共计800人次。工作室成员授课792课时。轮训结束后,员工返回原工作岗位或重新调配使用。据不完全统计,100%均适应了当前的工作节奏和要求,缓解了结构性缺员的问题,满足了生产一线正常运转所需求的技能性人手,大大缓解了管理的压力。
(二)加快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
自2011年创建劳模工作室来,公司高级工占技能人员比率提高了18.7%,年均同比增长约6.23个百分点;技师占技能人员比率提高了35.5%,年均同比增长11.8个百分点;高级技师占技能人员比率提高了1.4%,年均同比增长0.46个百分点。(见下表)
(三)提高科技的创新能力
工作室着力科技创新,妥善把握“小、实、活、新”的原则,产生了多个具有启发性的课题成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12年,《拉线弯头助力器研制》获市局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温州市质协二等奖、浙江省优秀质量管理QC成果一等奖。《台区接地线》和《防误操作刀开关》均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2013年4月,《主变差动保护校验计算软件的研发》课题获温州质量协会QC小组成果一等奖,《提高低压接户线带电搭接工作效率》和《便携式扁铁加工工具的研制》两个QC成果荣获第六届“海洋王”杯全国QC发表赛二等奖。
(四)解决企业的实际难题
工作室人员有针对性提高“海霞服务队”的服务能力,并与“海霞服务队”队员一起共同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2012年来,主动上门参与乐清市新农村建设、旧城改造等民生工程以及到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奥力船业、合兴集团、中欧船业等大型龙头企业,了解大企业用户的用电情况,听取对电力部门的要求,在供电方案、设备试验、送电、故障排除等方面,耐心为用户答疑解惑提供技术技能支持、提供满意服务,展示了一个讲诚信、负责任,敢担当的企业形象。
(五)承担比赛取得荣誉
2011年9月,阮敏锋参加国家电网公司首届供电服务技能竞赛,获团体二等奖,个人第十,并获“国家电网公司技术能手”称号。在国网公司2011年农电工岗位知识和技能竞赛决赛上,周世铭喜获理论知识竞赛团体三等奖,营销服务专业个人第十三名。11月23至25日在温州市首届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业务技能大比武中,乐清供电公司获电力专业第三名。2012年8月6日,在浙江省电力公司供电服务之星劳动竞赛中,阮敏锋被评为浙江省电力公司供电“十佳服务之星”。2012年11月三名新进员工参加温州市第二届温州市技能大赛进网电工专业竞赛,分别获个人第二、第三、第四。12月,在浙江省电力公司准军事化管理成效竞赛中,赵晓华获省电力公司准军事化管理成效变电检修专业竞赛团体第一。在浙江省电力公司“2013年装表接电技术比武”中,周世敏获得个人第一名、团体第三名,并获“浙江省电力公司装表接电技术能手”称号。
2012年3月份组织14名员工参加省公司组织的《安规》调考,取得了6个100分,8个98分的好成绩,团体总分温州电力系统第一。同年8月,13名员工参加省公司组织的农电配网综合知识调考,以9个100分、平均分99.15的好成绩,名列温州电力系统第一。2013年生产技能岗位考试配电线路专业三级考试集训,我局四名参考人员全部顺利过关,通过率100%,在温州范围排名前列。
三、“五位一体”劳模工作室的新经验
(一)只有提供人才保障,才能实现工作室的正常运转
本工作室囊括了以“国网技术能手”、乐清市供电局技能领头人阮敏锋,全国劳动模范乐清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高泉智,温州市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周世铭,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线路工技能鉴定考评员陈达,共计56名人才为企业各个专业的技术攻关、技能传承、新技术研发和技术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智力和专业支撑。
(二)只有拥有硬件平台,才能实现工作室的培训成效
只有为工作室配备有变电配网技能实训场、电化教室、网络教室、抄核收实训室、装表接电实训室、高低压配电仿真实训室、计量装置错接线排查实训室等理论和技能实训场地,才能为电力系统配网运行检修、变电站运行、营销服务提供规范化操作等培训提供了十分专业的场所,能满足各个技能专业开展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培训,实施各专业工种仿真模拟训练和封闭式训练的要求。
(三)只有传承文化精神,才能实现工作室的延伸作用
在工作室的运转工作中,不管是工作制度,还是激励机制,只有传承企业的精神,工作室成员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强烈的竞争进取动力,能相互促进、互相分享、共同提高。才能提升国网乐清市供电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作者简介:胡海平(1969-),女,浙江乐清人,大学本科,电力企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群众工作;林童(1978-),男, 浙江乐清人,大学本科,电力企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群众工作。
一、“五位一体”劳模工作室的新内容
为了充分发挥劳模工作室在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公司创新提出了“五位一体”劳模工作室新作法,即文化树理念、调研掌实况、实训促应用、攻关解难题、竞赛展能力。
(一)加强文化建设,树立统一理念
为了使新进员工尽快的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公司充分发挥劳模工作室在企业文化传播工作中的作用,建立了企业文化授课机制,即每年在新进大学生分配过来后,工作室成员带头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授课。通过两至三个月的学习活动,精心诠释了国家电网企业“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重要内涵和重要意义,为新员工了解企业文化为更好更快融入企业打下基础。
(二)建立调研机制,掌握企业需求
建立劳模工作室调研机制,过对基层一线需求的分析,直接与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对接,第一时间掌握结构性缺员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企业需求的工作计划,通过发挥教学功能,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用心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并根据需求进行分专业排班。开展了低压带电作业、变电运行规范、供电服务技能提升和高空作业车特种作业培训,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提供了有效的支撑手段。
(三)加强技能实训,提高个体素质
为解决培训人员工学矛盾问题,实行小班授课制教育,每期学员16-20位。并采用了“组长负责制”,开展针对性地细分小组操练,保证每个学员可以与老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并统筹各种教学方式,采用“实战性”演练、案例分析、互动问答、视频教学、分组操练、帮带示范、阶段性测试等,有效实现了理论知识与生产现场有效的“对接”。同时,实行学员帮带制,建立学员间一带一、一带多的“帮带式”教学,为技艺交流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提高了教学成效。
(四)拓攻关渠道,解决技术难题
一是通过交流拓展视野来增强攻关能力。工作室人员在检修策划、状态检修、准军事化各类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建立各种形式沟通交流的载体和机制,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能力。二是通过科技创新拓展技术攻关,通过为技术专家提供承担和参与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技术攻关和科技项目研究的机会,促进人才在实践中提高技术水平、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通过建立技术团队拓展攻关渠道。建立“老旧变电所改造团队”、“生产项目管理策略团队”、“智能配电网技术团队”、“调控一体化技术团队”、“智能化变电站技术团队”等个技术团队,快速适应国网公司、省公司“三集五大”体系构建要求和科技战略调整的需要。
(五)搭建竞赛平台,展现员工风采
积极承担“三位一体”竞赛和班组达标创建工作,把业务培训、技术比武、岗位建功、创优评比与职工的发展有机结合。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员工,不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造就重视技能人才的良好态势,充分展现了人才的优势及队伍的能力,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二、“五位一体”劳模工作室的新成效
(一)缓解企业结构性缺员的问题
2012年,开办了线路巡视及常见故障诊断处理、配网抢修、用电检查综合知识、用户配电工程图纸审核、低压带电作业、新员工岗前等各类培训班20期,参加对象为配电运检工、装表接电工、抄表核算、用电检查、变电运行等共计800人次。工作室成员授课792课时。轮训结束后,员工返回原工作岗位或重新调配使用。据不完全统计,100%均适应了当前的工作节奏和要求,缓解了结构性缺员的问题,满足了生产一线正常运转所需求的技能性人手,大大缓解了管理的压力。
(二)加快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
自2011年创建劳模工作室来,公司高级工占技能人员比率提高了18.7%,年均同比增长约6.23个百分点;技师占技能人员比率提高了35.5%,年均同比增长11.8个百分点;高级技师占技能人员比率提高了1.4%,年均同比增长0.46个百分点。(见下表)
(三)提高科技的创新能力
工作室着力科技创新,妥善把握“小、实、活、新”的原则,产生了多个具有启发性的课题成果,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12年,《拉线弯头助力器研制》获市局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温州市质协二等奖、浙江省优秀质量管理QC成果一等奖。《台区接地线》和《防误操作刀开关》均获得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2013年4月,《主变差动保护校验计算软件的研发》课题获温州质量协会QC小组成果一等奖,《提高低压接户线带电搭接工作效率》和《便携式扁铁加工工具的研制》两个QC成果荣获第六届“海洋王”杯全国QC发表赛二等奖。
(四)解决企业的实际难题
工作室人员有针对性提高“海霞服务队”的服务能力,并与“海霞服务队”队员一起共同为企业解决实际难题。2012年来,主动上门参与乐清市新农村建设、旧城改造等民生工程以及到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奥力船业、合兴集团、中欧船业等大型龙头企业,了解大企业用户的用电情况,听取对电力部门的要求,在供电方案、设备试验、送电、故障排除等方面,耐心为用户答疑解惑提供技术技能支持、提供满意服务,展示了一个讲诚信、负责任,敢担当的企业形象。
(五)承担比赛取得荣誉
2011年9月,阮敏锋参加国家电网公司首届供电服务技能竞赛,获团体二等奖,个人第十,并获“国家电网公司技术能手”称号。在国网公司2011年农电工岗位知识和技能竞赛决赛上,周世铭喜获理论知识竞赛团体三等奖,营销服务专业个人第十三名。11月23至25日在温州市首届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业务技能大比武中,乐清供电公司获电力专业第三名。2012年8月6日,在浙江省电力公司供电服务之星劳动竞赛中,阮敏锋被评为浙江省电力公司供电“十佳服务之星”。2012年11月三名新进员工参加温州市第二届温州市技能大赛进网电工专业竞赛,分别获个人第二、第三、第四。12月,在浙江省电力公司准军事化管理成效竞赛中,赵晓华获省电力公司准军事化管理成效变电检修专业竞赛团体第一。在浙江省电力公司“2013年装表接电技术比武”中,周世敏获得个人第一名、团体第三名,并获“浙江省电力公司装表接电技术能手”称号。
2012年3月份组织14名员工参加省公司组织的《安规》调考,取得了6个100分,8个98分的好成绩,团体总分温州电力系统第一。同年8月,13名员工参加省公司组织的农电配网综合知识调考,以9个100分、平均分99.15的好成绩,名列温州电力系统第一。2013年生产技能岗位考试配电线路专业三级考试集训,我局四名参考人员全部顺利过关,通过率100%,在温州范围排名前列。
三、“五位一体”劳模工作室的新经验
(一)只有提供人才保障,才能实现工作室的正常运转
本工作室囊括了以“国网技术能手”、乐清市供电局技能领头人阮敏锋,全国劳动模范乐清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高泉智,温州市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周世铭,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电线路工技能鉴定考评员陈达,共计56名人才为企业各个专业的技术攻关、技能传承、新技术研发和技术交流提供了有力的智力和专业支撑。
(二)只有拥有硬件平台,才能实现工作室的培训成效
只有为工作室配备有变电配网技能实训场、电化教室、网络教室、抄核收实训室、装表接电实训室、高低压配电仿真实训室、计量装置错接线排查实训室等理论和技能实训场地,才能为电力系统配网运行检修、变电站运行、营销服务提供规范化操作等培训提供了十分专业的场所,能满足各个技能专业开展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培训,实施各专业工种仿真模拟训练和封闭式训练的要求。
(三)只有传承文化精神,才能实现工作室的延伸作用
在工作室的运转工作中,不管是工作制度,还是激励机制,只有传承企业的精神,工作室成员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强烈的竞争进取动力,能相互促进、互相分享、共同提高。才能提升国网乐清市供电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作者简介:胡海平(1969-),女,浙江乐清人,大学本科,电力企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群众工作;林童(1978-),男, 浙江乐清人,大学本科,电力企业管理专业,研究方向: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