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最接近学生心灵的学科,语文教师,是与学生的思想有着最直接交流的教师。因此,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这样才能成为有独特风格的教师,才能真正使学生体验到生命的快乐。那如何做一个有思想的语文教师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的一些做法,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看法。
一、要坚持终身阅读
“有思想”,就应该是以广泛的终身阅读为基础,这是对语文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的重要的要求。教师的语文阅读储备,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在新的课改理念要求下,大多数教师把目光转向学生,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语文教师也把学习的重点对准理论的探讨,方法的学习,经验的借鉴,忽视了语文教师自身的特点,对语文阅读的储备不再重视了,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作为学校领导者来说,应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读书,把安排教研活动与安排读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出时间给语文老师读书,要开展有意义的读书活动,把与时俱进的思想真正体现到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修养上来。当然也不能局限于学校的安排,更应主动地吸取文学宝库中的精华,读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时刻牢记自己语文教师这个角色。
二、要有独创见解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对教育教学有认识、有独特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教师,也就是善思考、会思考的教师。反思起自己这几年来的语文教学,自己在其中确实走过了一段曲折之路。刚工作的两年里,教学中我是唯教参是从,奉之为金科玉律。自己在课堂上只是做课本教参的代言人,从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也不敢有自己的见解,到后来模仿陶行知的“心心相印”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观,学习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思想。可是不管自己如何努力地去模仿去探究,最终还是邯郸学步,毫无主见,无法提高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依葫芦是永远画不出瓢的,在学习名家大师经验的过程中我迷失了自我,缺乏自己独到的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所以我开始尝试有选择有借鉴有批判的接纳和吸收名家大师的教育理念。学着从学生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语文课堂;把创新思想注入到自己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每一个设计中,每一次课堂上。
当然,有独创见解并不是去胡思乱想,标新立异,以偏激为深刻,以逆反为新颖。更不是提倡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成为我行我素,目中无人的人;或者成为眼高手低的“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三、要时常地反思自己
美国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语文教师只有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与磨砺中才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远在潮头冲浪。没有反思,教学将只建立在冲动、直觉或常规之上。所以反思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富有新意,更能赢得学生的喜爱。
当然反思应当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学前应认真想一想,所要上的这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有没有注意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课时,我在教学设计中对这首简短的小诗准备得比较简单,以为学生能正确理解,但在上课时,不少学生对这首诗提出许多疑问,反映出极感兴趣又不知所云的困惑。我发现,在备课时忽略了学生这个重要环节。于是我适时重新设计教案,补充一些学生以为难以理解的内容。
课堂教学中也缺少不了反思。教学课堂中的反思是对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内容的反思。
另外教学后的反思是对教学得失做细致地剖析。记得在教散文《背影》时,我将这篇要两课时完成的课文用一课时结束,时间短容量大,教学结束后,反思了一下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目标、重难点是完成了,但给予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远远不够,没有将学生这个主体作用很好地发挥出来。把这些思考在教案后写下,既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还有利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四、与他人之间思想的交流
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这说明,与其他教育工作者之间要有互动合作意识,善于同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配合,开放自己,彼此支持,相互之间进行专业切磋,共同分享经验,实现共同成长。
当一种不良的或者陈旧的教学习惯成为自己发展中的绊脚石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搬走绊脚石,但单凭个人力量实在太微弱,更需要大家的提醒和帮助,因为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时常会出现“当局者迷”的现象。这时,如果你不向同伴们敞开自己的心扉,别人又如何去帮助你呢?所以要让自己充当一回自己的“啄木鸟”,更要大胆地请他人来当一回自己教学上的“啄木鸟”。
随着阅读的广博,思考的深入,经验的交流,理念的沉淀,我的大脑再也不是机械的容器,而是吐故纳新,为我所用;我的课堂再也不是文本教参的代言人,而是以学定教,敢于对教材进行大刀阔斧的删节与增添。我们只有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才能在这次语文新课改的巨浪潮头中站稳脚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阳中学)
一、要坚持终身阅读
“有思想”,就应该是以广泛的终身阅读为基础,这是对语文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的重要的要求。教师的语文阅读储备,往往容易被忽视。因为,在新的课改理念要求下,大多数教师把目光转向学生,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语文教师也把学习的重点对准理论的探讨,方法的学习,经验的借鉴,忽视了语文教师自身的特点,对语文阅读的储备不再重视了,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作为学校领导者来说,应有意识地引导教师读书,把安排教研活动与安排读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出时间给语文老师读书,要开展有意义的读书活动,把与时俱进的思想真正体现到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修养上来。当然也不能局限于学校的安排,更应主动地吸取文学宝库中的精华,读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时刻牢记自己语文教师这个角色。
二、要有独创见解
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对教育教学有认识、有独特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教师,也就是善思考、会思考的教师。反思起自己这几年来的语文教学,自己在其中确实走过了一段曲折之路。刚工作的两年里,教学中我是唯教参是从,奉之为金科玉律。自己在课堂上只是做课本教参的代言人,从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也不敢有自己的见解,到后来模仿陶行知的“心心相印”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观,学习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思想。可是不管自己如何努力地去模仿去探究,最终还是邯郸学步,毫无主见,无法提高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依葫芦是永远画不出瓢的,在学习名家大师经验的过程中我迷失了自我,缺乏自己独到的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所以我开始尝试有选择有借鉴有批判的接纳和吸收名家大师的教育理念。学着从学生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语文课堂;把创新思想注入到自己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每一个设计中,每一次课堂上。
当然,有独创见解并不是去胡思乱想,标新立异,以偏激为深刻,以逆反为新颖。更不是提倡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成为我行我素,目中无人的人;或者成为眼高手低的“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三、要时常地反思自己
美国的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语文教师只有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与磨砺中才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远在潮头冲浪。没有反思,教学将只建立在冲动、直觉或常规之上。所以反思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富有新意,更能赢得学生的喜爱。
当然反思应当贯彻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学前应认真想一想,所要上的这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有没有注意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课时,我在教学设计中对这首简短的小诗准备得比较简单,以为学生能正确理解,但在上课时,不少学生对这首诗提出许多疑问,反映出极感兴趣又不知所云的困惑。我发现,在备课时忽略了学生这个重要环节。于是我适时重新设计教案,补充一些学生以为难以理解的内容。
课堂教学中也缺少不了反思。教学课堂中的反思是对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内容的反思。
另外教学后的反思是对教学得失做细致地剖析。记得在教散文《背影》时,我将这篇要两课时完成的课文用一课时结束,时间短容量大,教学结束后,反思了一下整个教学过程,教学目标、重难点是完成了,但给予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远远不够,没有将学生这个主体作用很好地发挥出来。把这些思考在教案后写下,既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还有利于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提升,更有利于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四、与他人之间思想的交流
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两种思想。”这说明,与其他教育工作者之间要有互动合作意识,善于同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配合,开放自己,彼此支持,相互之间进行专业切磋,共同分享经验,实现共同成长。
当一种不良的或者陈旧的教学习惯成为自己发展中的绊脚石时,最好的方法就是搬走绊脚石,但单凭个人力量实在太微弱,更需要大家的提醒和帮助,因为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时常会出现“当局者迷”的现象。这时,如果你不向同伴们敞开自己的心扉,别人又如何去帮助你呢?所以要让自己充当一回自己的“啄木鸟”,更要大胆地请他人来当一回自己教学上的“啄木鸟”。
随着阅读的广博,思考的深入,经验的交流,理念的沉淀,我的大脑再也不是机械的容器,而是吐故纳新,为我所用;我的课堂再也不是文本教参的代言人,而是以学定教,敢于对教材进行大刀阔斧的删节与增添。我们只有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思想,才能在这次语文新课改的巨浪潮头中站稳脚步。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南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