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与扇子

来源 :北京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ua1114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戏曲舞台上,扇子是最为常见的小道具,其使用面甚广。它不单纯是装饰,有的还和戏里的情节有关,对演员的身段动作也能起到辅助作用,在表达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喜怒哀乐的情绪方面,小小的扇子大有文章可作。
  老生戏中,用扇最多的可谓是诸葛亮。只要有他出场的戏,手里总离不开那把鹅毛扇。这不仅表现了诸葛亮的潇洒飘逸、运筹帷幄的形象,而且反映出他的各种情感。比如,在《失空斩》的“三报”和“斩谡”两场中,他就通过这把扇的摇、顿、颤、抖,表现出自己面对司马懿兵临空城下的内心紧张和对马谡不听嘱咐致使街亭失守的满腔愤怒。
  折扇用得最多,生、旦、净、丑都有用的,不少戏还直接与扇子有关。如《秦香莲》中王延龄在陈世美不认香莲之后,就把自己的折扇交给香莲,要她去开封府告状。《乌龙院·刘唐下书》中,宋江把折扇交给前来送信的刘唐,让他带回梁山以作回信。《审头刺汤》里,陆炳在大堂上打开写有“刺”字的扇面,向雪艳暗示“对汤老爷要小心伺(刺)候”等。
  小生戏中,还专有“扇子生”这一行,一般都是扮相知书达理、文质彬彬的儒雅书生。如《拾玉镯》中的傅朋、《红娘》中的张生等,一扇在手,便风度翩翩。《三堂会审》中王金龙手中的折扇,运用展、遮、扬、翻、合等手法,来表达情感和丰富剧情。
  旦角用扇子分为两类:一类是宫中嫔妃、大家闺秀用折扇,如《贵妃醉酒》中的杨玉环、《游园惊梦》中的杜丽娘等;一类是《西厢记》中的红娘等丫环使用的绢质团扇。也有专门以扇子为剧情的戏,如梅派名剧《晴雯撕扇》的全部情节都是围绕着一把扇子展开的。至于《桃花扇》,则更是以扇子为戏了。“桃花扇底送南朝”,一把扇子体现了历史的兴亡。
  净角大花脸使用的折扇一般稍大,有的角色还用长逾两尺的特大折扇,如《艳阳楼》中的高登、《溪皇庄》中的花得雷等。他们的大折扇上画有大朵牡丹,既表现出了权势者的气派,又暗示了他们喜爱女色。
  丑角小花脸也有用折扇的,特别是“方巾丑”和“袍带丑”,前者如《乌龙院》中的张文远,后者如《升官记》中的徐九经。少数用大折扇的丑角也不是好人,《打渔杀家》中的大教师就是狗仗人势的奴才,《四进士》中的刘二混是强抢民女的流氓。湖北名角朱世慧在《法门寺众生相》中扮演贾桂这一角色时,一个人前后要使用两种大小不同的折扇(小的扇子仅有巴掌大小),来表现人物对上谄媚、对下欺压的两副嘴脸,入木三分。武丑一行,有的用稍小些的黑面折扇,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等。《巴骆和》中的胡理还有在手指上耍扇的表演绝活,来刻画人物的机智、粗犷。
  除羽扇、折扇外,还有宫廷戏里的皇后、妃子出场时宫女所执掌的龙凤扇。芭蕉扇在神话戏中则较为多见,如《火焰山》里的铁扇公主、《八仙过海》里的汉钟离等。而圆形的破芭蕉扇,则为丑角所用,如《赵家楼》里的济公、《扫秦》中的疯僧、《戏迷传》里的伍音等,用来表现人物的诙谐、滑稽。
其他文献
俄罗斯一家机器制造厂制造了可生产大型钛铸锭的电子束重熔炉,并已投入使用。
北京市海淀区曾留下了我党许多光辉的历史足迹。20世纪20年代,李大钊、邓中夏、高君宇、陈毅、罗章龙等就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建立了党组织,
通州区档案馆收藏的雷锋文献资料。时间跨度近50年,涉及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信封、邮票、明信片、图书、杂志、日历、剪纸、书签、入场券、请柬.贺卡、节目
俄罗斯最大的铝生产商——俄罗斯铝业公司(Rusal)准备对阿尔汉格尔斯克(Arkangelsk)地区北部的铝钒土矿进行可行性调查。2004年12月,俄铝取得阿尔汉格尔斯克地区三座矿区的开
<正> 1 举步为艰 近期钴市场的平静和非洲中部钴采矿业的剧烈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这些变化有助于将钴市场推向好转之路,钻需求已经连续两年疲软,目前只有微弱改善的势
巴中市水务局于2009年4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是在原巴中市水利局的基础上,按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调整而新组建的巴中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市农田水利、城乡供(排)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