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拔群:“坚决为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

来源 :党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sie0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与毛泽东、彭湃齐名的中国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之一,毛泽东称赞他“读了半本马列主义,红了半个中国”。他,就是百色起义领导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韦拔群。
  韦拔群,1894年生,广西东兰人。早年就读于广西法政学堂。1916年初在贵州加入讨伐袁世凯的护国军,参加了护国战争。后进入贵州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在黔军张毅部任参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韦拔群追求真知,追寻真理,并以“愤不平”为笔名宣传新思想。1920年,他离开黔军,在广州参加“改造广西同志会”,并担任该会政治组副组长,积极投入讨伐旧桂系军阀陆荣廷的革命活动。
  1921年,韦拔群回到家乡东兰县从事农民革命运动,先后秘密组织了“改造东兰同志会”(后称农民自治会)和“国民自卫军”(后称农民自卫军),号召和带领家乡壮、汉、瑶等各族贫苦农民“打破不平”“救家乡、救广西、救中国”。1923年,他指挥农军三打东兰县城,赶跑了县知事和团总,在当地引起了轰动。
  1925 年,韋拔群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并领导创办了广西最早的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 年,他领导成立了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并担任主任,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他仍在当地坚持武装斗争。
  1929年10月,邓小平、张云逸率领中共在南宁掌握的部队挺进到右江地区,与韦拔群率领的农军会合。同年12月11日,胜利举行百色起义,建立右江苏区,韦拔群任右江苏维埃政府委员、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三纵队司令员。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奉命开赴中央苏区,韦拔群坚决服从党组织的决定,将所部1000余名精壮官兵补充到即将远征的主力部队,自己仅率百余人留守。
  红七军主力离开右江苏区后,韦拔群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战争。从1931年春开始,白崇禧指挥国民党军队,对右江苏区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围剿”,都被韦拔群指挥根据地军民打破。1932年10月19日凌晨,韦拔群被叛徒韦日印(向国民党讨赏后改名韦昂)杀害于东兰县武篆镇东里屯后山的赏茶洞,时年38岁。
  牺牲前,韦拔群尽管数次遇险,但他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他曾坚定地说:“革命者要不怕难,不怕死,坚决为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大豆花开虎张口,馒头花开成个绣球。跟上了时代往前走,好日子就在眼前头……”  流行大西北的民歌“花儿”,被誉为“活着的诗经”,是一个地方生活习俗的映照,人们总是把欢乐、悲伤都一股脑儿唱进歌里。  寻着漫过山梁的歌声,我们来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高山乡。  只见一个个几十米高的桥墩从深沟中拔地而起,托起一条盘旋的折红公路,从高处一路降落到沟底。忽然间,峰回路转,捧出一个小村庄,红墙灰瓦
期刊
自《民法总则》颁行以来,绿色原则在司法裁判中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但在概念层面,面临着对“资源”与“生态环境”内涵界定与绿色原则限制私权尺度把握的困境;在适用层面,存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系起源于淋巴网状组织的一种恶性肿瘤。本文报道了1例经超声引导下腹部肿块穿刺活检]确诊小肠淋巴瘤,为腹部淋巴瘤确诊的手段提出一个新的临床路径
会议
黄河汛期即将到来,这是我沿黄河地区在夏秋两季的一个严重战斗任务。中央根据黄河过去历史上曾有的最高洪水纪录(一九三三年陕州流量二三,○○○秒立方公尺,一九四二年为二
  患者男,28岁.以右上腹胀痛不适为主诉人院.发病以来反复出现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黑便,右上腹胀痛不缓解,近期体重略有下降.无巩膜黄染,既往无肝炎病和胆道病史.查体:生
会议
  女患,42岁,于9月28日中午12时左右食用菌类(蘑菇)以及豆角后,当时患者无明显异常反应,于15时左右出现腰区疼痛,主要位于尾椎以及两腿内部,伴有恶心、呕吐、腹痛,持续不缓
会议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如何通过增强院校与医院的合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成为当前卫生类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
我国《民法典》绿色条款的规则构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以宪法规定为遵循,以绿色原则为指引,以物权、合同、侵权规则的重构为重点,同时以相关环境资源法律为配套.贯
“北上抗日,消灭敌人……”1934年12月,寻淮洲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弥留之际,他反复念叨着这句话,渐渐停止了呼吸。他曾是中央红军五大主力军团中最年轻的军团长,牺牲时年仅22岁。  1912年8月29日,寻淮洲出生在湖南浏阳一个贫农家庭。他成长的年代,军阀混战,列强横行,民不聊生。1927年初,寻淮洲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投身革命。他15岁参军,1927年9月随浏阳工农义勇队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