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转型背景下《食品检验与分析》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 :广州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lie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出现,对于食品检验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检验与分析》是一门实践性与应用型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本文简要分析了应用转型背景下食品检验与分析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并从优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对策,以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满足应用转型下,食品相关行业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其他文献
针对中德两国规范关于带部分螺纹的螺杆伸入螺孔中的普通螺栓连接构件,在受静态剪力的作用下,其承载力的计算规定存在一定差异,且实际工程中,经常有部分螺纹伸入螺孔中.本文在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数值模型,分析螺距和螺栓数量对带部分螺纹的螺杆伸入螺孔中的连接承载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螺距的增加,试件的极限承载力逐渐减小;随着螺栓数量的增加,相比无螺纹伸入螺孔中的极限承载力,其下降幅度几乎没有变化,与单剪单个螺栓连接的下降幅度几乎相同.同时,对我国工程中常用的
化工专业学生在校外化工实践基地参加毕业实习,可以使学生学习和了解如何将原料转变成成品的生产全过程、管理体系和企业文化.在当今工程专业认证的背景下,毕业实习是化工专业的学生将所学化工理论知识进行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达成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目标的关键环节.本文结合目前校企合作共建化工实践基地中遇到的教师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企业建化工实践基地的积极性不高、共建化工实践基地的有效合作机制不完善、缺乏实习效果的考核机制等突出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以期后续得到改进和实施.
空气源热泵是纳入GB 55015-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中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之一.在北方清洁取暖电气化、长江流域供暖常态化、建筑能耗超低化趋势的推动下,空气源热泵供暖应用迅速增长.由于空气源热泵供热能力和建筑热负荷需求随室外温度变化趋势相反,空气源热泵供暖设计中的平衡点确定对系统容量、供暖性能和投资运行费用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低温型和常规型空气源热泵供暖产品在不同地区、不同节能等级、不同建筑类型建筑中应用的性能和经济平衡点变化,结果显示热泵初投资影响使经济平衡点普遍高于性能平衡
丽泽SOHO总建筑面积达17.28万m2,结构高度为191.5m,由反对称复杂双塔及跨度9m~38m弧形钢连廊共同组成,形成世界最高的中庭之一.本文进行了缩尺比例为1∶25整体结构模型的振动台试验,研究了该模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点,评价了其整体抗震性能,并对结构薄弱部位提出设计改进建议.试验结果表明:层间位移、扭转位移比及损伤情况能够满足规范要求;结构模型在8度大震后仍保持良好的整体性,具有一定的抗震储备能力;该结构体系设计合理,结构总体可以达到预设结构抗震设计性能的目标.
为了研究盐分侵蚀与干湿循环共同作用下水泥土性能的劣化情况,分别考虑了硫酸钠、氯化钠及其复合盐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对水泥土性能的影响.试验设置硫酸钠的浓度依次为0.0mol/L、0.1mol/L、0.2mol/L和0.3mol/L,氯化钠和复合盐的浓度为0.2mol/L、0.4mol/L,进行了电阻、超声波、无侧限抗压强度、电镜扫描等试验,分析了盐分迁移、形貌特征、强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内部微观特征,阐述了作用机理.结果 表明:在上述盐溶液作用下,随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水泥土试样均表现出电阻率下降、含盐量上升、表
专题化、系列化微课可以弥补微课建设的无序化、碎片化短板.本文围绕“色谱法”进行系列微课的设计和开发,将色谱法设计为3个主题,11个子微课,并根据每个知识点的特点,采用多种微课制作软件和方法进行微课的制作,探讨了系列微课设计和开发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微课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
为解决普通碳素钢筋锈蚀现象,提出使用2304双相不锈钢筋替代普通碳素钢筋,提高混凝土构件耐久性.分别对配置HRB400钢筋和2304双相不锈钢筋混凝土梁进行正截面抗弯试验,分析其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和挠度变形,并与规范理论计算方法进行对比.研究表明:2304双相不锈钢筋混凝土梁与HRB400钢筋混凝土梁受力特点相似、符合平截面假定,两类梁的开裂荷载接近;2304双相不锈钢筋的混凝土梁极限荷载较HRB400钢筋混凝土梁提高约33%;荷载相同的条件下,2304双相不锈钢筋混凝土梁的挠度较HRB400钢筋混凝土梁
光伏组件温度升高会导致光伏电池转换效率降低,建筑立面安装的组件温度过高还存在火灾风险.本研究基于趋势面分析等研究方法,建立了建筑立面安装的光伏组件温度随工作环境参数和安装方式变化的模型,利用实验数据对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了验证,误差较小,该模型可准确的预测建筑立面安装的光伏组件温度,指导实际工程计算,保证建筑立面光伏高效安全应用.
结构化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根据该课程的特点以及开设年级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水平和英文水平,在结构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入了双语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对于外文书籍及其他资料的参考和学习.英语的引用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由少到多、由简到难,通过5年的实践和探讨,探索出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为了研究不同几何尺度钢纤维混掺和钢纤维与高性能合成纤维混掺对活性粉末混凝土(RPC)弯曲韧性的改善效果,基于P-CMOD曲线探讨了混杂纤维种类、纤维掺量等对RPC弯曲韧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混掺纤维RPC试件表现出比单掺钢纤维RPC试件更好的变形能力,P-CMOD曲线下降段更加平缓;钢纤维与高性能合成纤维混掺,可以显著提高RPC裂后残余强度和控制裂缝扩展的能力;当钢纤维掺率为1%时,钢-粗聚烯烃-PVA纤维混杂RPC试件的韧性指标均比相同纤维掺量的钢纤维与其中任一种合成纤维混杂的试件有所提高,表现出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