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新题:“疯狂朗诵”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dqqqq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武汉某高校一食堂,上午8时,正值用餐高峰,13名学生突然站成一排,对着正在吃早餐的同学们大声朗诵一段演讲词,立刻吸引了无数惊诧的目光。原来是学校演讲社团的同学为了练声兼练胆,专门在食堂等人数众多的地方进行的“疯狂朗诵”。食堂“疯狂朗诵”持续了一个多星期,而且他们准备发展到公交车或地铁上。不久食堂管理人员与保安人员对食堂“疯狂朗诵”进行了劝阻,演讲活动被迫停止。
  这一事件引发了师生们广泛的争论。“疯狂朗诵”的理解与支持者认为,演讲的内容励志,而一边欣赏朗诵一边就餐,也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乐趣之一;甚至有不少渴望提高胆量与演讲能力的同学加入了这一群体;也有不少师生认为不够合适,毕竟是在公共场所,影响了他人的生活……
  对于这一事件,你有什么样的思考与感悟呢?请结合材料的内容,联系社会现实,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是典型的时事、现象评论作文。
  材料本身,近乎零度写作,没有明显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取向。因此见仁见智,可以对在公共场合大声朗诵这一现象表示理解、赞同,也可以颇有微词,指出不当之处。
  作为典型的时评类作文,可以按照“引、议、联、结”四部曲。引,要求简洁概括事件,切忌扩写。议,是重点,不仅要就事论事,还要将事论透,对材料多维透视,从不同角度,使“材尽其用”。从朗读者角度,可以肯定其勇气,敢于挑战自我;也可以委婉地劝告应注意公共文明,不影响他人生活。如果从保安角度,可以肯定其做法的合理性,也可以指责其简单粗暴。但保安很显然并非材料的主角,因此,不宜浓墨重彩。旁观者角度,也不失为一个好角度。可以从如何面对新事物、异类现象等方面来思考,一方面可以指出其扰民,一方面也可以倡导多一份温厚心态,多一份开明和宽容。
  解析材料,本题其实考查的母题是“个人自由和社会规则”“个人自由与公共文明”之间的关系。
  当然,在充分剖析材料基础上,能适当联系现实,缘事而发则更好。甚至适当拔高一点,到国民心理层面,则文章更具思想深度和广度。
  【参考立意】
  面对新鲜事物,多点包容与接纳;心怀善意,对梦想与激情多点理解与支持;锻炼自我,磨砺自我,突破自我;以欣赏的眼光发掘与善待生活之美;表达自我需求与遵守公共规则应兼顾;追求个性自由,也遵守社会公德。
  【佳作示例】
  少一些别里科夫,多一些堂吉诃德
  □一考生
  (标题巧用两个文学形象,呼吁社会多一些宽容开明,激励勇者不惮前行;对仗工整,精致,意蕴丰厚。)
  某高校学生在食堂疯狂朗诵,被保安制止,引发热议。有人认为在公共场合高声朗诵,影响他人,应该加以制止。而我不以为然。
  于保安和校方而言,出于何种目的制止?“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我想保安应无恶意,而是源于条件反射的职业习惯——“千万别出什么乱子”,这是一种典型的“别里科夫式”的思维。(从现象入手,深入分析人物心理,揭示本质。)
  这一事件,也折射出社会面对异类和新事物,缺乏耐心和宽容,习惯于贴上“广场舞大妈式”的标签。而这些朗读者,显然不同于广场舞大妈。他们选择在食堂——本就是熙熙攘攘、嘈嘈切切的地方。不仅不会扰人,或许会成为他人饭后茶余的精神套餐,这和吃饭时听音乐、看电视有何区别?(通过和“广场舞大妈”的比较说理,深入分析,两者貌似相同,实则不同,分析细致,让人信服。)
  因此,希望高校、社会、民众少一些别里科夫式的惯性思维,看到异类和新事物,不要轻率“棒杀”,而是多一份开明和包容。(对上一部分的小结。)
  于学生而言,疯狂朗诵的背后,是一腔热血孤勇,一腔拿云心事。他们书生意气,不恤人言;敢为异类,敢犯笑侮,梦想路上从不反顾,无疑是象牙塔里的一股清流。
  一腔热血孤勇,其情何壮!(分解论点,警策句立骨,便于后文展开,礼赞疯狂朗诵的原因之一,也显示文脉。)
  谁的青春不癫狂?癫狂的背后,是理想的张扬,青春的燃烧。
  海子在酒馆里,在广场上,对着食客、路人,声情并茂地朗诵自己的诗歌,面对冷眼,他依然像堂吉诃德一样,踽踽独行,沉醉在诗歌的王国。这位昔日的异类,却成为后来无数人的励志偶像。在我看来,这些疯狂朗诵者,和当年的海子并无两样。
  每一种异想天开甚至脑洞大开的梦想,都应该被尊重和呵护。13名大学生,列阵朗诵,专门在稠人广坐、众目睽睽下练声练胆,暴露不足,挑战自我,这是何等的勇气!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同理,今天,他们可能是众人眼中的狂人,但明天,这些勇士必将成为达人,看“众人平地上,唯我碧霄中”。
  一腔拿云心事,其智可嘉!(分解论点,同样警策句立骨,礼赞疯狂朗诵的原因之二,也显示文脉。)
  当你在责难朗诵者哗众取宠时,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然后再下结论。事后得知,他们是播音系、传媒系的大学生。他们有着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很多人“秋月春风等闲度”的大学生活中,他们“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规划生涯,瞻望未来。他们的人生早有规划,不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临时迁就。如此理性和前瞻的智者,怎能视为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的精致利己者而加以制止?(几处引用,使文章语言鲜活,妙趣横生,意随笔到,既睿智、典雅又幽默。)
  鲁迅说:即使是天才,他的第一声啼哭,也不会是一首好诗。林肯、丘吉尔等巨人最初的演讲,也不免怯场,期期艾艾。但他们敢于通过自我加压式的训练,练就了雄辩的口才。(运用引用论证、类比论证,既使例证丰富,又具有雄辩的力量。)这些勇敢的青年,何尝不是如此?他们今天在食堂里朗诵,明天还将前往广场闹市、公交地铁;他们甚至渴望嘲笑,迎接异样的眼光。“人上一百,种种色色”,他们扪虱而谈,旁若无人。从这里,走向万人中央,这样志存高远的追夢者,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
  但愿这个社会,多一些堂吉诃德,为梦想而战,特立独行;也愿这个社会,少一些别里科夫,开明包容,宽容异类!(收束有力,曲终奏雅。)
其他文献
【适用话题】艺术与生活 动漫 生活习惯  随着《猫和老鼠》试播集“甜蜜的家”播出,那块金黄色诱人的奶酪首次亮相在第二集《午夜小点心》,之后的剧情中也总能看到杰瑞为了奶酪和汤姆斗智斗勇,久而久之,大家就会产生一个观念,那就是老鼠喜欢吃奶酪。  事实恰恰相反,老鼠对奶酪并不感兴趣。早在2006年9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史蒂夫·米尔斯基发表了一篇《核能的未来,老鼠与奶酪的关系》的文章,对于老鼠是
期刊
【适用话题】饮食与文化 民以食为天 经济与餐桌 饮食风俗  看过电影《赵氏孤儿》的朋友,一定记得葛优在剧中把面条吃出了火锅感觉的名场面。但是,如果尊重历史事实,葛优是不该吃面条的,因为当时的主食里还没有面条这一项。那么,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主食都有哪些呢?  俗话说“人食五谷杂粮”。五谷即粟、黍、麦、稻、菽五种作物,自古便是中国人的主食来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五谷的地位是迥然不同的。  粟,即今人俗称
期刊
【适用话题】尊重历史 民族记忆 注重细节 全情投入  河南卫视2021年的春晚节目《唐宫夜宴》热度不减,它用现代科技使古典文化焕然一新。节目里的主人公——一群在夜宴前夕,前往宫中“上班”的唐朝小女官,个个怀抱乐器,一路说笑玩闹,待到接近宫闱时立马换上“严肃脸”,一本正经地迈起了小碎步。  小女官们憨态可掬、灵动可爱,加上精美的舞台布景切换,实在太好看啦!  这群小女官,在当时是什么身份?  从她们
期刊
时事引读 >>  2021年7月17日至22日,河南出现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大部分地区降暴雨或大暴雨,多地出现洪涝灾害,抢险救援紧急展开。一时间,“河南暴雨”冲上了各大社交平台热搜热榜,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河南遭遇了一场怎样的强降雨?据官方消息,7月20日16—17时,郑州短短1小时内的降水量高达201.9毫米,有人夸张地形容为“相当于1小时倒进150个西湖”,整个城市,特别是地势低洼的街道
期刊
【适用话题】人与自然 树木 吉祥 园艺  从古籍记载来看,槐、柳、榆和梧桐最受古人青睐。这些树木不仅很常见,且都非名贵树种,那为什么古人特别喜欢呢?原来它们都有特别的象征,都是古人眼里的“吉祥树”。  槐树:先秦时已被官方选为绿化树种  俗话说:“门前有槐,升官发财。”从栽植历史来看,早在先秦时槐树已是被官方选定的绿化树种之一。据《周礼·秋官》“朝士”条,周王的庭院有“左九棘”“右九棘”“面三槐”
期刊
导语:前不久,凤凰传奇改编的《海底》火爆抖音,有种触及灵魂的温暖,不仅歌声治愈,歌词更是美得不可方物。原来,抖音爆红的歌曲中,不只有“热爱105°的你”这样通俗洗脑的曲调,还有很多超凡脱俗的绝美歌词。哼唱着这些神仙歌词,摘抄在本子上,仿写在作文中,就能悄悄地提高自己的文采。  011  散落的月光穿过了云,躲着人群,铺成大海的鳞,海浪打湿白裙,试图推你回去。——《海底》(作词:一支榴莲;作曲:一支
期刊
有一些陪伴我们二十年的书,从未被阅读过,我们却总是带着它们走南闯北,哪怕行李箱的空间很紧凑,也要把它们仔细地装好。  偶尔,我们把它们从行李里拿出来,会随手翻一翻 ;读完一句后就又将它们小心地放回去。  又过了二十年,有那么一瞬间,似乎某个强大的力量逼迫我们必须一口气将它读完:犹如上帝的启示。只有在这一瞬间,我们才明白之前带着它跋山涉水的意义。这本书必须要陪伴我们一路披星戴月、风尘仆仆,如今它终于
期刊
大多数人都会先找出不好的地方或者欠缺的部分,然后想办法隐藏或改进,以求达到理想目标。但我认为这种做法不见得是正确的。因为不好的那一面也许也有好的地方,所以并不是要将坏掉的部分修理好,而是大家都应该去找出隐藏在缺陷里的美好。如果可以將好的部分做得更完美,不但可以弥补原本的缺陷,还可以让它看起来更棒。  无论是谁,最糟糕的地方其实才是最有魅力的地方,正因为有那些缺点才能看出那人的深度。  (山的那边摘
期刊
对“好马不吃回头草”的真实性一直存有疑问,有机会问了一下草原上的朋友,这才知道,一般马的习性都是低头往前吃草,它不会左顾右盼,也不会回头吃草。如果错过了,牧马人把它牵回来,它再低头往前吃。看来,并不是好马,而是所有的马都不吃回头草。我想,如果真是一匹有灵性的好马,它就不会如此。如果前面无草,后面草好,好马就该吃回头草。  “好马不吃回头草”并不科学。只要是人都会犯错,犯错不可怕,怕的是不知错,不改
期刊
暮霭沉沉,新月如钩,教室里稀稀疏疏地坐着二十来个住校生,正专注地温习功课。  春夜如此多情,晚风微凉,缥缈花香,从窗口望出去,依稀绵延的远山荡漾着层层温柔,城北小区最后一幢楼仿佛宽阔的黑色巨人矗立在操场围墙外,而他怀中,正揽着一株盛开的花树,皎洁如月,在夜色里闪着灼灼光华!  我被这猝不及防的邂逅紧紧摄住了魂魄,天!这浪漫,这诗意,这宋词般的旖旎婉约,让人目眩神醉,洁白柔软的花瓣似乎一直舒展延伸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