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法应用研究

来源 :天府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nranwe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更强的概念性与抽象性;相对于初中和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很多高中生都会对数学学科的学习感到吃力。很多时候,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都是于高中阶段拉开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不能只顾及部分比较优秀的学生,还要推动学生的共同进步,此时合作学习法就成为一个有效的途径。本文从帮助学生明确意义,建立有效合作机制和科学设计合作学习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学习;课堂应用
  经过教育领域的多年研究实践,教师普遍发现合作学习有着多重作用。首先,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路,提高学习效率;其次,合作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取长补短,促进共同进步;第三,合作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自主学习,教师只作为指导者,因此能够极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法的应用也能够取得上述成果,关键在于教师要掌握正确高效的应用策略。
  一、帮助学生明确意义
  如果从青少年内心的实际需求出发,可以发现与人沟通的强烈意愿使得高中生愿意参与合作学习。但是,很多高中生对于合作学习并不习惯,对合作学习意义的认识也不够深刻。部分学生在以往的小学和初中阶段较少参与合作学习,在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下也总是把同学作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在这種情况下,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时候就是一种矛盾的状态,一方面欢迎这种学习模式,另一方面又很难全面深入地参与进去。
  因此,想要发挥出合作学习法的作用,教师要首先帮助学生树立起对合作学习的正确认识。以“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为例,这部分知识本来就涉及到了所谓“集体”的概念,又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开始,很适合作为教师推动合作学习的切入点。教师可以将学生组成多个小组,给出班级即将举行集体活动的情境,让各个小组进行不同领域的集合分析,最后的成果作为确定集体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参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对合作学习的认识。
  二、建立有效合作机制
  采用合作学习法,并不是将学生组成小组,然后让学生自行去处理合作中的各种事务就可以了。上文论述已经充分说明,不少高中生对于合作学习是不适应的,即使其认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也要一点点去掌握正确的合作学习方法,知道自己应该怎样采取行动。为此,教师应该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要先对学生加以明确的指导,今后再逐步把主动权交回到学生手里,逐步提升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性。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应该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本次合作学习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到什么程度。随后,教师要给出具体的学习任务,比如一个包含着问题的现实情境,每个小组都要去解决这个情境里的问题。还要协助学生进行组内分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发光发热,又能通过观察学习其他同学得到更多的收获。这一切工作都完成后,再让学生去展开学习行动,保障学习的高效。
  三、科学设计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活动形式有很多种,教师要根据各方面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计。如上文提到的设置问题、明确目标任务、组内分工的模式,只是最基本的合作学习形式。如果长期只采用这种最基本的形式,很可能造成学生的“什么疲劳”,导致学生对合作学习的兴趣日益降低,效果越来越差。教师应该尝试将合作学习与更多新鲜有趣的元素结合起来,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合作学习机会。
  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初步”的时候,教师可以转变教学模式,直接把课堂变成一个现实问题场景,需要学生运用简单的立体几何知识来对教室进行布置,向学生提供各种物料,每个小组负责教室的某一个部分。要求学生必须画出“设计图”,不能随意布置,否则可能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再各个小组完成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评比,请各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说明本组是怎样思考的,运用了哪方面的立体几何知识,又是如何具体体现出来的。
  总之,合作学习法的应用能够给高中数学课堂带来更多学生所欢迎和喜爱的变化。教师要积极进行应用,认真研究实践合适的具体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形成新型的师生配合关系,共同去追求更加全面深入的教学成果,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田薇.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应用[J].读写算,2019(34):69.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數学教学实践中,高效课堂的建设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同时也是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一大有效途径。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本文将从发展教学理念,优化教师的教学设计;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发挥空间;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师的教学效果三个方面,紧紧围绕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实践探究展开系统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序开展,与教师所秉承的教学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政策的推行,高中教育发生了一定的优化与改革,学校与教师的教学重点从学生的成绩转换为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的内容与培养目标更具有长远性和可发展性,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更具有实际价值。课堂提问策略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测评的重要途径。立足新课改进行的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师需要做到教育与引导并行,以实际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学生数学方面的思维进行锻炼,实现高效地课堂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训练数理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科目,对于学生而言,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只有通过特定的课堂学习方式,将抽象的课本知识点以适应小学生兴趣的形式进行讲授才能较容易掌握其要点。课堂中,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可以助力学生攻克疑难点,提升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本文从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入手,了解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适当给出一些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
期刊
摘 要:信息时代下信息技術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受技术引导的背后资源为支撑,数学教学有了更加有效地改善高中生学习效果,使其能力得到锻炼。此时教师应当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方法适用的理念、全员关注的态度,使信息技术以恰当的形式应用于概念、探究、复习等多个教学环节,而在此期间,可注意到信息技术会更进一步展现出应用潜力,包括对教学内容革新的帮助、对教学方法更新的帮助,以及对教学模式创新的帮助等。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互联网信息技术成为了当前世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电子书包、电子白板、智慧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的出现,逐渐代替了原有的教育形式,给当前教学形式带来了巨大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智慧教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信息技术;电子书包  小学数学智慧教室的构建与展开,带给了我们更多层面的思考,对于学生们的培养也更加的多元化和丰富化。小学数学智慧教
期刊
摘 要: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兴趣,老师可以引进小组合作模式。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是比较复杂的,对初中生的思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小组内来学习数学知识,可以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在小组合作模式,完成数学任务,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做到学以致用,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阶段;数学学科;应用探析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小组成员一起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一个基本的核心是以广大初中生作为自主学习活动中心,以广大初中生为主体,引导广大初中生积极参与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初中生积极参与这一活动的指导理念,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要真正正确地实现以指导教育学生人格成长的决定为指导教育教学中心,以指导教育学生成长决定为施教,就特别要在教育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行合一”、学习与合理玩教中的“知行合一”、学习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使用图形、线条、颜色等直观呈现关键词内在逻辑关系的一种图形。思维导图形状多种多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来进行,并且教学内容包括了复杂和抽象的内容,只有恰当的运用思维导图,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不断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教学过程,在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当意识到小学数学教育生活化的重要性,从而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环境,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抓住数学学习的关键点,不断在对知识来源进行探索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应当能够挖掘生活中重要的数学元素,不断能够贴近生活,为学生构建形象直观的生活情境,在不断让学生进行生活与课堂相互迁
期刊
摘 要:数学学科是比较有难度的这么一个学科,但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够由难而易,数学这门学科也不例外,学校要提供更好的教学策略,好的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不好的教学策略,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让学生有厌学的心理,因此,本文就小学数学基于信息技术运用的策略展开论述,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里遨游。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策略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道路上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