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余生飞翰墨不求出世觅金丹——试论马焯荣的比较文学研究

来源 :理论与创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mi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焯荣先生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一直默默地在比较文学领域辛勤耕耘,先后出版了<田汉剧作浅探>、<中西宗教与文学>、<笠翁莎翁喜剧对读>、<老舍创作与古今中外>、<中国宗教文学史>等比较文学论著,还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了<泛比较文学与坐标法>、<科场、沙场、情场-世界性爱文学的两大原型>等系列比较文学论文.综观马先生比较文学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外古典戏剧的平行研究、中国现代作家的影响研究、宗教与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三个方面
其他文献
我班作为“提高家长情绪管理能力,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实验班,已经参与课题研究一年多了。在2008年5月中旬,我班学生与家长接受了课题组的前期测试,
为了提升老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着力打造一批能够引领全市素质教育、并能够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专家型校长和教师,天津市2009年启动并实施了“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面向全市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古人的话深刻地揭示出环境于人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的影响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具有全面、长效、潜在的特点。校园文化能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进而
开教研会我们已经司空见惯,但对于开“学研会”,很多人似乎不曾思考过,也不曾实践过。没有学生积极、主动、有效的参与,没有学生对于学习的钻研与感悟,教师的努力都会付之东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