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Gui用户界面的数学课堂教学探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hsk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等诸多方面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深刻地改变了数学教和学的方式.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教师应当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有关数学内容,研究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因此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备受广大教师的重视.但由于一般软件如PowerPoint、Authorware、Flash等的语言表述形式和数学表达式形式差异太大,导致它们在数学教学应用中的针对性不强,阻碍了其在高中数学教学领域中的深入开展. 本文就信息技术下,通过具体实例对如何基于Matlab-Gui进行数学课堂
  教学进行初步探讨,供同行参考.
  
   一、关于Matlab中的Gui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是用户与计算机或计算机程序的接触点或交互方式,是用户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 计算机在屏幕上显示图形和文本,若有扬声器还可以发出声音. 用户通过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绘制板等与计算机通讯.
   用户界面是包含图形对象,如窗口、图标、菜单和文本的用户界面. 用户以某种方式选择或激活这些对象,通常引起动作或发生变化. 最常见的激活方式是用鼠标或其他点击设备去控制屏幕上的鼠标指针的运动. 按下鼠标按钮,标志着对象的选择或其他动作.
   Matlab中提供了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向导,利用该向导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设计一个图形用户界面,就好像在Windows的画图工具里进行绘图一样. 一旦用户完成该图形界面的外观设计,确定了所有按钮及图形的位置,那么就可以利用Matlab的回调程序编辑器来编写原程序代码,从而该图形界面能够
  完成特定的任务.
  
   二、Gui用户界面与课堂教学的实践
  
   1. 利用Gui用户界面为学生提供“多元联系表示”的学习环境
   “多元联系表示”的实质是对同一数学对象给出几种不同表示,从而使同一数学对象不同方面的特征得到显示.Gui用户界面能够以其丰富的功能对同一数学对象给出几种不同表示(数字、图像、符号等),可以让学习者从不同侧面来认识数学对象,多角度分析、思考数学对象,从而能够较好地把握数学对象的本质特征,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案例函数应用举例
   以下是某地不同身高的未成年男性的体重平均值表(单位:身高cm,体重kg):
  
   问:(1) 根据上表中各组对应的数据,试找一种函数,使它能近似地反映该地未成年男性体重关于身高的函数关系,并写出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2) 若体重超过相同身高男性平均值的1.2倍为偏胖,低于0.8倍为偏瘦,那么该地某校一男生身高175 cm,体重78 kg,他的体重是否正常?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服务于生活,能否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数学素质的综合反映.请同学们思考:以上问题如何转化为数学问题来处理?
   生1:表中数据反映的是两个变量(身高x与体重y)的变化关系,首先应该建立直角坐标系,画出数组(x,y)的对应点,观察这些点的变化规律.有了点的变化趋势,才能大概确定用什么函数来近似反映它.
   师:分析得很好!生活中的数据大多是近似值,这给我们的作图带来极大的不便,大家可以用Gui用户界面描点画图,观察点的变化趋势,试着找一种函数来反映它.
   生2:将表中数据输入空格中,以身高为x轴,体重为y轴建立坐标系,得到散点图,根据这些点的走向趋势,准备用二次函数或指数函数拟合.
  
   生3:尝试了几种函数后发现,用y = abx拟合的情况如下:
  
   用y = ax2 + bx + c拟合的效果也不错:
  
   但是,从两者的图像上很难看出它们的细微差别,那么该如何判断哪个函数拟合得更准确些呢?
   师:从图形上看,的确不容易区别出两者拟合的优劣,请大家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好时机,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并参与到学生中一起讨论.)
   生4:可以利用y1(x)和y2(x)的自变量x取c1列的值时的对应函数值与真实值c2的差的绝对值来比较两者接近程度的好坏,利用Matlab可以算出 |y1(c1) - c2| 的对应数值和 | y2(c1) - c2| 的对应数值,通过数值比较,c3列的误差比c4列的误差小,由些可见,函数y1(x)的拟合效果要好一些,所以,函数解析式应为y1(x) = 2.004 × 1.02x .
   将x = 175代入y1(x) = 2.004 × 1.02x 中,得y = 63.98 ,由于78 ÷ 63.98 ≈ 1.22 > 1.2 ,所以,这个男生偏胖.
   2. 利用Gui用户界面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知识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适当的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再创造以及建构知识.
   教学案例探究函数y = ax + 的图像及性质
   师:请同学们取a = 1,b = 1的值画图,根据函数图像说出函数性质.
   生1:画出函数图像后,利用坐标跟踪功能可度量出函数图像在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的最低点的横坐标是1和-1,所以,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1)和( 1 ,+∞),单调递减区间是( -1 ,0) 和 ( 0 , 1) ,图像关于原点对称,是一个奇函数.
  
   师:图像形状像“耐克”商标,很容易记忆.那么,这个“耐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是否还可以深究?例如,图像在第一象限最低点的横坐标与a,b的取值有无关系?
   (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
   生2:取a = 1,b = 4; a = 4,b = 16两组数值画图并跟踪点的坐标,可以发现:图像在第一象限最低点的横坐标是 ,所以猜想函数在a > 0,b > 0时的图像在第一象限最低点的横坐标也是 .所以,它的性质是……
  
   师:猜想完全正确!以上性质可以给出证明,关于性质的证明我们另找时间完成.大家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3:这个函数的图像有些像初中学过的双曲线,而双曲线是有两条“渐近线”的,所以,我想它是不是也会有两条“渐近线”?取了大量的数值画图,检验后发现,除x = 0 这条渐近线外,确实还有一条渐近线y = ax,但不知怎么证明.
  
   师:证明需要用到极限的知识,我们不妨先放一放.这里,我们可以结合函数解析式进行分析说明:对任意的一个x > 0,总有ax +> ax,所以,y = ax + 在第一象限的图像总在直线y = ax的上方,当x无限增大时, 的值趋近于0,从而y = ax + 的函数值从直线上方趋近于相应自变量时的函数值,再根据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的特点,可知整个函数图像以直线y = ax为渐近线.
   师:本节课同学们对函数y = ax +的图像及性质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归纳,同学们还有不少新发现,类比联想的研究方法和敢于实践创新的探索精神值得大家学习,现在我们列表归纳函数性质……
   3. 利用Gui用户界面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一支粉笔,一本书,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方式,应该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设计,改变它的呈现方式,在教学活动中成为一个活动的组织者,辅导者,学生数学思维的促进者,才可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得到落实,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以及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丰富的学习资源的作用.
   教学案例二分法求近似解
   例:用二分逼近法求方程x3 + x2 - 1 = 0的近似解,精确度为0.000001.
   生:设f(x) = x3 + x2 - 1,利用Matlab作出这个函数的图像,找出函数的零点(函数的零点即方程x3 + x2 - 1 = 0的解)所在的区间 ,然后根据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步骤计算.
  
   师:先求精确度为0.1时的近似解(观察学生的求解情况).
   生:x = 0.78125.
   师:在Gui用户界面输入精度,验证.
  
   师:先求精确度为0.00001时的近似解(观察学生求解情况)
   生:精确度太高,计算量很大.
   师:在Gui用户界面输入精度,求解.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更是学生发现知识、探究知识和表达观点的有力工具,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和信息的相互交流,不断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直到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还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成就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可以想象,这在没有技术的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于坚.运用Matlab软件指导高中生进行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6).
   [2] MATLAB6.0程序设计与实例应用. 向导科技,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3] 王学军,张明辉. MATLAB6.1最新应用详解.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片断一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有关知识,你能有序地写出一个数的所有的约数吗?”  我把“所有的”三个字的字音加重,目的是为了强调,不漏写约数.   很快,大家都写好了1~12这12个数的所有的约数,我把其中一名同学写的展示出来了:  1的约数:1;7的约数:1,7;  2的约数:1,2;8的约数:l,2,4,8;  3的约数:1,3;9的约数:1,3,9;  4的约数:1,2,4;10
期刊
【背景介绍】  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三小节的第四课时“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通过学习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和生活经验,培养学生优化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灵活的思维品质,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2.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其解题方法.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期刊
研究数列{an}的一种递推关系式an = p(n)an-1 + q(n),对于我们解决有关求数列通项an的问题大有裨益.  一当p(n)为1时  由an - an-1 = q(n),通过累加可得an = a1 + q(2) + q(3) + … + q(n),如a1 = 1,an = an-1 +(n ≥ 2),可得an =.  特别地,当q(n)为常数q时,数列{an}是公差为q的等差数列.  
期刊
“运动型”几何题是近几年中考热点,它是以几何元素运动为背景,探讨变化中的几何量之间的关系,常常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数形结合,有较强的综合性.   解决这类几何图形的“运动型”试题,关键是不管点在运动线在运动还是图形在运动,解题时都要发挥想像能力,不被“动”所迷惑,应在“动”中求“静”,以“静”为向导,做到“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转化为静态问题来解,同时,要善于利用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勾股定理,
期刊
【摘要】 GCT数学考试时间紧张,要求应试者要有敏捷的思维,拿到一个题目能迅速找准切入点,采取有效的解题策略来提高解题速度. 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可采取特殊值模型化直观推断数形结合以及逆向转化等方法.   【关键词】GCT考试 数学解题 数形结合 逆向转化    GCT数学考试25道选择题,答题时间45分钟,时间紧张.GCT数学考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重点考查思维能力,体现在考查思维敏捷性和解题
期刊
在竞赛数学中,2,3,5,11一类较小的质数作为除数的整除问题一直是小学、初中竞赛的热点,但是稍微留意这个问题的人就会发现,“7”作为除数的整除问题却很少出现在竞赛中. 因为它的判断方法比较麻烦.判断多位数是否能被7整除的常用方法是:将多位数的末位数字去掉,用缩减了一位的新数减去去掉的末位数字的两倍,再将得到的数的末位数字去掉……反复这个过程直到得到较简单的数,最后的得数如果能整除7,则原数可以整
期刊
【摘要】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应用题是初中代数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中考中应用题的比重增大,题意设计新颖. 很多学生对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到无从下手,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关键在于对已知、未知条件的应用和转化. 分辨已知数据所对应的量名及所在的个体环境,使各量在各个体环境中对号入座,避免数据应用的混乱.   【关键词】 应用题 三量关系 第三量 等量关系    一、三量问题的简介  
期刊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三角形,它的边、角的特殊性在处理许多几何问题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正是因为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性,所以在具体处理问题时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漏解问题,因此,同学们在求解有关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对等腰三角形的分类讨论,不能大意.现就同学们的常见漏解剖析如下.    一、求角度时出现的漏解    例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75°,则其顶角为 ().  A. 30°
期刊
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  2.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  3.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锻炼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
期刊
教学背景 本课是三角函数的第十节,前面已经学习了正弦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在此基础上探讨三角函数中另一类重要的函数——正切函数.  什么叫正切函数?(演示定义:设α为任意角,在α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x,y),规定:比值叫做α的正切,即tan α =. 显然,x ≠ 0,即终边不能在y轴上).   如果我们记正切函数为y = tan x(注意:y = tan x中的x,y不是定义里所取任意点的横纵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