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蘖肥施用时期对水稻机插秧群体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南方农业·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5384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重庆市主导水稻品种Q优5号为材料,研究机插秧栽培不同追肥时间对水稻群体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追肥时间对该品种的产量、分蘖和成穗率等性状的影响显著,对生育期影响不显著。综合产量、生育期、分蘖、成穗率等因素,确定插后15~25 d为Q优5号的最佳追肥时期。
  关键词 水稻;分蘖肥;施用时期;机插秧;群体;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6.010
  机插秧种植逐渐成为我国水稻现代化耕作技术发展方向[1],其中以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推广最为广泛。由于肥水管理、育秧技术不成熟或者机械本身设计缺陷等多方面原因,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还不能完全实现精确施肥。在施肥器械、专业肥等配套技术没有完全成熟前,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水稻分段施肥依然是机插秧的必要环节。氮肥施用是调控水稻群体结构和产量水平的重要措施,前人已就氮素施用量、施用方法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追肥时间对水稻群体结构有显著影响[2]。施足、施好移栽后的追肥,对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尽快形成高产群体、提高群体质量有明显促进作用。然而现有研究多为人工栽插,机插秧相关报道很少。与传统手插秧相比,机插秧移栽易出现植伤重、生育期短、群体穗数多、穗型偏小、产量不高等问题。因此,针对新品种在毯苗机插条件下的发育特征,开展氮肥运筹研究对水稻新品种推广和机插秧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试验以Q优5号为材料,研究追肥最佳时期及其对水稻群体的影响,以期为加快品种更新、推广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Q优5号为重庆市主导水稻品种,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用不育系Q2A和恢复系成恢047 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丰产稳产、熟期适中、米质优、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等特点。
  1.2  试验地点
  试验地设在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在垫江县普顺镇东湖村3社的水稻基地,试验田海拔405 m,地貌为平坝,耕制为冬水田,面积1 400 m2,土壤为灰棕紫色水稻土,土壤肥力中等,均匀,pH值为6.2,有机质含量16.2 g·kg-1,碱解氮64.1 g·kg-1,有效磷10.76 mg·kg-1,速效钾19 mg·kg-1,排灌方便,向陽,四周无荫蔽,有水源保证。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根据追肥时间不同共设6个处理(栽后5 d、10 d、15 d、20 d、25 d、30 d施分蘖肥),两次重复,小区间随机排列。小区长10 m,宽6.67 m,小区面积66.7 m2,小区四周作埂覆盖薄膜防串肥,处理、重复间设走道,走道宽50 cm,行距30 cm,穴距20 cm,移栽密度16.67万穴/hm2。栽后5 d、10 d、15 d、20 d、25 d、30 d,各处理在对应时间施分蘖肥,尿素用量120 kg/hm2。各小区单收、单晒,称重计产。
  1.4  试验实施
  2017年3月19日机插秧播种,采用小拱棚地膜覆盖育秧,4月19日下午机插,移栽时叶龄3.7叶,分蘖0个,8月24日收割。底肥:施重庆建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5%复合肥(N∶P2O5∶K2O=15∶5∶5)750 kg/hm2+过磷酸钙375 kg/hm2,施后反复耙田,全层深施沉实。移栽后5 d、10 d、15 d、20 d、25 d、30 d,各处理在对应时间施分蘖肥,尿素用量120 kg/hm2。5月7日施90%杀虫单1.5 kg/hm2治螟。穗肥在6月6日施高浓度硫酸钾型复合肥(含K2O 22%),用量150 kg/hm2。叶面施肥:7月15日喷雾KH2PO4 4.5 kg/hm2。7月8日用三拂0.9 kg/hm2+庄艳0.3 kg/hm2+井冈霉素0.675 kg/hm2+扑虱灵0.375 kg/hm2喷施防治穗颈稻瘟、纹枯病、二化螟、稻飞虱等病虫。
  1.5  测定项目
  机插后各小区定点10穴作为观察点,每隔5 d调查记载一次茎蘖动态。成熟期采用五点法,每小区普查10穴,计算有效穗数,并根据平均成穗数取5穴调查每穗粒数、结实率,测定千粒重,计算理论产量,并实收测产。
  1.6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记录调查数据,应用DP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水稻分蘖及成穗的影响
  从表1可见,成穗率以处理1最高,为61.7%,处理5最低,为53.9%;从处理3、处理4、处理5的成穗率可看出随着追肥时间推迟,其成穗率会随之下降,说明适当早施分蘖肥,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减少无效分蘖。
  2.2  不同处理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所有处理均于3月19日播种,4月19日机插,7月20—22日齐穗,处理1的齐穗期最早,处理6最迟,相差2 d,均能实现8月24日收割。不同处理对水稻生育期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2.3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各处理的经济性状及产量调查结果见表3,产量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见表4、表5。可以看出,处理5产量最高,为8 511.75 kg/hm2;处理1产量最低,为6 758.25 kg/hm2。
  从表4可见,处理间F值=7.961>F0.05,处理间差异显著,表明不同追肥时期对水稻产量有显著影响;重复间F值为0.067  3  小结与结论
  合理施用肥料对水稻群体优化及高产株型形态构建具有重要作用,是水稻获取高产的重要保证。前人研究表明,适量施氮能提高籽粒形成期叶片含氮量和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延缓功能叶片的衰老,增加籽粒灌浆物质供应,增加粒重,达到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合理的氮肥调控是提高氮肥利用率、实现水稻高产的重要途径。大量研究表明基蘖肥占整个施肥量的60%~70%,水稻可以达到高产[3]。张巫军等用重庆市主推品种三系杂交籼稻渝香203和渝优7109为材料,设置常规施氮模式CF(基肥、分蘖肥、穗肥重量比7∶3∶0)、氮肥后移施肥模式AF1(基肥、分蘖肥、穗肥重量比7∶0∶3)、氮肥后移施肥模式AF2(基肥、分蘖肥、穗肥重量比3∶3∶4)及不施肥对照处理(CK),研究氮肥后移对长江上游机插杂交籼稻群体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后移的AF2处理有利于大穗形成,同时个体穗部性状得到改善,花后群体生长优势明显[4]。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Q优5号品种特性,开展毯苗机插秧分蘖肥施用时期对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移栽后5 d施用分蘖肥,秧苗尚未返青,对秧苗分蘖的促进作用较弱,群体生长量不足,虽然成穗率较高,但有效穗不足难以形成高产;移栽后30 d施分蘖肥又会导致群体偏大,无效分蘖多,也不利于大穗形成。综合分析,移栽后15~25 d,也就是移栽返青后施用分蘖肥,有利于构建颖花数适宜的高产群体,为高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潘跃,吴子文.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分析与种植机械发展趋势[J].中国稻米,2008(3):21-22.
  [2]  舒畅,唐春江,汤洪,等.水稻机插秧栽培的生育特性及最适追肥时间的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4(2):34-36.
  [3]  彭少兵,黄见良,钟旭华,等.提高中国稻田氮肥利用率的研究策略[J].中国农业科学,2002(9):1095-1103.
  [4]  张巫军,高立均,段秀建,等.氮肥后移对长江上游机插杂交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杂交水稻,2018,33(2):52-57,79.
  (责任编辑:易  婧)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党中央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理念之中,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要不断提高园林施工技术水平,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进而推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基于此,针对园林施工技术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
摘 要 半夏为我国传统中药材,其药理活性丰富,临床应用广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半夏具有镇咳、抗炎、降血脂、抗病毒、抗肿瘤、治疗冠心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药理作用。综述了半夏种类、资源分布、遗传多样性、化学成分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半夏有效成分代谢与调控机理,半夏抗癌活性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结构、含量及生物合成途径的作用机制,半夏种子、种苗、农药
摘 要 道路景观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一环,是体现城市品味的一张重要名片。行道树树穴作为道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发挥功能性,而且要兼具美观性。因此,对行道树树穴的主要处理方式、材质应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同时列举分析了无锡市区内多个路段行道树树穴面层处理的实例及现状,并提出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行道树树穴处理方式。  关键词 树穴;城市道路;行道树;江苏省无锡市  中图分类号:S687.1 文献标
新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林业建设与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得到了高效的应用,不仅能进一步提高林业管理的质量及效率,而且能推动我国林业工程现代化、信息化及智能化发展。主要分析林业信息化建设中物联网技术的合理应用,探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前景。
摘 要 森林经营是提高林地生产力、改善森林质量的有效措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森林经营有多种方法,近自然森林经营是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方法之一。选择湖北省的安陆、钟祥、宜城、谷城、保康、通山等6个县(市)的森林为研究区,以近自然理念为指导,采用观察法和归纳法,按乔林、矮林、混乔矮林对森林经营技术进行重构,提出了点状除杂法、密度调整法、目标树经营法、转变经营法和收获
当前,森林火灾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森林资源的安全,甚至破坏了林区的稳定。因此,森林防火工作对森林保护和林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确保林业的健康与持续发展,则需加强对森林火灾的防范,采取科学合理的防火措施,确保林业能够更好地为当前社会的经济建设服务。基于此,对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
摘 要 随着平菇生产规模逐年增大,传统培养料棉籽壳和玉米芯用量日趋紧张,急需开发新的本地原料来满足平菇栽培生产需求。试验用米糠为N源,加入不同比例的棉籽壳、玉米秆、稻草,共设9个处理,探讨米糠、棉籽壳、稻草、玉米秆等栽培料对秋冬季平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平菇菌株在9种培养基中的菌丝生长速度、长势及子实体产量都表现出明显差异;平菇菌株都能在稻草和玉米秆中生长,其菌丝生长速度比以棉籽壳为主料处理
通过对贵州省国有龙里林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达到巩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成果的目的,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中各国有林场加强森林资源管护提供参考价值。
受到气候条件、环境污染、植物多样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园林绿化的病虫害问题相对比较严重。基于此,对园林绿化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对策,加强对园林的设计,实现对病虫害的检疫,不断完善和优化施工质量,实现施工与养护的有效结合,以此保证园林绿化病虫害的治理效果。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当下流行的话题,多肉植物因为其管理简单、色彩丰富、观赏周期长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分析多肉植物的特征,并探讨其应用价值。  关键词 多肉植物;应用价值;特点  中图分类号:S682.3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6.008  多肉植物的茎、叶或根具有发达的薄壁组织,能储存大量的水分,因此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