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学生进入小学高段的学习, 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好处于逻辑思维和零散问题的可逆运算认知阶段,他们开始对具体的事物进行理性的分析和逻辑的推演。因此,这时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思维意识,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帮助学生们管理自己的思维和运用思维的学习策略,对他们的思维成长助益良多。推近及远,对孩子进行思维的训练也会对他们的思考方式和深度有很大帮助。思维导图则是一种帮助学生整理自己思维的很好的方法,帮助他们形成理性的思考方式,为他们今后的自我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把英语课程与学生的思维梳理方式相结合,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教与学的主题活动。学生们通过思维导图完成一系列的学习过程,提高了学习和思维的能力。
规划思维,明确方向
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五年级的学生都具备了发散的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推演的能力。因此,课堂的教学也需要适当地调整。在课堂教学中,我不再按部就班地讲课文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后,把各单元的话题进行划分,再重组成相应话题的英语活动。因为这是在话题下的英语活动,就需要把一个话题分为几个方面的小话题。如:在学习“国家概况”的话题前,师生先根据话题一起来进行思维梳理。如:在讲China 时,孩子们就自己想要了解的国家情况反映在思维导图上。于是,思维导图被分为了不同的层级。
在梳理完成中国概况的基本信息目标后,我给学生一个发挥的空间,即在思维导图中加入“MORE”的信息层。这样就保证了孩子可以根据自己对中国概况的了解填充具有自己个性的国家内容。
从孩子们的作业看,我感受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富有个性,又不是童趣;孩子们喜欢,家长们认同。
家长们开始对孩子的作业有了兴趣,他们开始在各种群聊中,晒自己孩子的作业了。 一些家长开始允许甚至帮助孩子完成富有个性的作业,来展示自己孩子的思维特点。
主题阅读,搜集信息
在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后,我给出课本中所含信息的页码,让学生们自己寻找相应层面的信息,完成思维导图的信息填写。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根据自己思维导图的内容,在课本内外寻找信息并完成思维导图。于是,有的孩子想到了《目标》《英语阅读》《外语画报》以及网络资源等。因为是小组合作,所以组长会根据本组所需完成的板块和层级把不同内容分到不同的组员。这样每一个组员的任务也不会很多,孩子们都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因为英语活动的评价方式是小组竞赛,所以,各小组更加团结了。微信群聊中经常看到孩子们在交流各自信息的收获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信息收集以及整理,孩子们的写作也有了很大进步。从以前的三五句话到现在的几十句话,都是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进行了信息整理而完成了一篇篇作文。而这些还不够,英语的工具性就在于,要能够把书本中文字变成孩子脑子里的语言输出。而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要想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就是要从文字的写与背开始。因此,除英语作文外,学生们还要根据思维导图的层级内容,完成具有自己小组个性的国家概况的英语小剧本的创编。于是,孩子们的小剧组又成立了。他们的剧本也很有特色。
语言输出,实景交际
在剧本和作文完成后,孩子们又开始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进行口语交际的输出。于是,英语的课堂变成了剧本排练和演讲准备的舞台。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国家概况”纷纷上演。 在大家进行小组合作时,经常是一个智慧的火花接着又一个,有的小组剧本改了又改,如China 组的剧本就改了五六遍。最后,在表演前还跟我说希望在结尾进行改编。 在France组的剧本排练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编剧、导演、演员各负其责。导演给演员认真说戏,演员们一遍遍地练习。
尤其在孩子们的演讲中,思维导图也被搬上了屏幕。可见,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学习确实起到了引导和帮助的作用。孩子们因为掌握了这种学习策略,而收获了更多的课本以外的信息,并把它们变为了自己的知识,达到了能力的提高并得到了实际的收获。
为了给学生一个舞台展示自己的实际获得,我专门开辟了一个“英语活动课”。在课堂的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演英语小剧或是进行英语演讲,取得了很理想的效果。
活动延展,设计画册
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孩子们完成了思维整理、拓宽资源、搜集信息、整理成文、语言输出,最后完成了英语的实际交际,也就是语言的工具性和交际性的双重性质。同时,孩子们又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但是,到这里孩子们的活动还没有结束。利用思维导图完成一个各国家的概况介绍的画册成为了下一个延展活动。在家长们的支持下,我们要求孩子们一个人完成一个国家概况介绍的画报。这样的作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孩子们还是完成了。
自觉运用,提高能力
在完成了“国家概况”的话题实践课后,我们又来到了“Travel Plan”的话题中,孩子们立刻又跟老师一起进入另一个话题的思维梳理。孩子们根据自己实际的旅行需要,完成了这样一个思维导图。而在同时,他们又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完成了自己的课堂笔记,帮助自己梳理思维,完成了一个个有自己特色的思维梳理。学生根据教师课堂的话题思维引导下完成的课堂笔记;孩子们的作文草稿,文章形式的作文以及微信形式的信息整理 。
这时,有学生提议——老师,我们的旅行计划是“亚马逊” 之旅。我想,这个提议不错,富有挑战性,于是,各组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思维梳理。学生们根据生活中旅行必备的内容梳理这个活动的思维导图。
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以及开展英语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以英语思维导图的指导作为方向,孩子们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完成了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层级方向指引,自主搜集相关信息并整理,完成作文、小剧本、演讲稿,以至于在语言输出环节中,孩子们以英语小剧和英语演讲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演讲以及表演才能。最后,在延展活动中,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完成了十几个国家的画册,介绍这些国家的概况。当学生们能够自觉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学习时,学习英语变得更加易于操作而又富有趣味。
综上所述,面对高年级的学生,思维导图成为一种学习的工具策略,孩子们能够自觉运用并使它成为一种学习工具,它就会像魔法棒一样在孩子们的脑子里幻化出无数奇妙的思维之旅。在这样的旅行中,孩子不仅仅获得了比书本更多的知识,还获得了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 思维导图使学生真正得到了“金手指”!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因此,把英语课程与学生的思维梳理方式相结合,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教与学的主题活动。学生们通过思维导图完成一系列的学习过程,提高了学习和思维的能力。
规划思维,明确方向
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五年级的学生都具备了发散的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推演的能力。因此,课堂的教学也需要适当地调整。在课堂教学中,我不再按部就班地讲课文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后,把各单元的话题进行划分,再重组成相应话题的英语活动。因为这是在话题下的英语活动,就需要把一个话题分为几个方面的小话题。如:在学习“国家概况”的话题前,师生先根据话题一起来进行思维梳理。如:在讲China 时,孩子们就自己想要了解的国家情况反映在思维导图上。于是,思维导图被分为了不同的层级。
在梳理完成中国概况的基本信息目标后,我给学生一个发挥的空间,即在思维导图中加入“MORE”的信息层。这样就保证了孩子可以根据自己对中国概况的了解填充具有自己个性的国家内容。
从孩子们的作业看,我感受到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思维富有个性,又不是童趣;孩子们喜欢,家长们认同。
家长们开始对孩子的作业有了兴趣,他们开始在各种群聊中,晒自己孩子的作业了。 一些家长开始允许甚至帮助孩子完成富有个性的作业,来展示自己孩子的思维特点。
主题阅读,搜集信息
在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后,我给出课本中所含信息的页码,让学生们自己寻找相应层面的信息,完成思维导图的信息填写。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根据自己思维导图的内容,在课本内外寻找信息并完成思维导图。于是,有的孩子想到了《目标》《英语阅读》《外语画报》以及网络资源等。因为是小组合作,所以组长会根据本组所需完成的板块和层级把不同内容分到不同的组员。这样每一个组员的任务也不会很多,孩子们都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因为英语活动的评价方式是小组竞赛,所以,各小组更加团结了。微信群聊中经常看到孩子们在交流各自信息的收获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信息收集以及整理,孩子们的写作也有了很大进步。从以前的三五句话到现在的几十句话,都是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进行了信息整理而完成了一篇篇作文。而这些还不够,英语的工具性就在于,要能够把书本中文字变成孩子脑子里的语言输出。而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要想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就是要从文字的写与背开始。因此,除英语作文外,学生们还要根据思维导图的层级内容,完成具有自己小组个性的国家概况的英语小剧本的创编。于是,孩子们的小剧组又成立了。他们的剧本也很有特色。
语言输出,实景交际
在剧本和作文完成后,孩子们又开始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进行口语交际的输出。于是,英语的课堂变成了剧本排练和演讲准备的舞台。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的“国家概况”纷纷上演。 在大家进行小组合作时,经常是一个智慧的火花接着又一个,有的小组剧本改了又改,如China 组的剧本就改了五六遍。最后,在表演前还跟我说希望在结尾进行改编。 在France组的剧本排练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编剧、导演、演员各负其责。导演给演员认真说戏,演员们一遍遍地练习。
尤其在孩子们的演讲中,思维导图也被搬上了屏幕。可见,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学习确实起到了引导和帮助的作用。孩子们因为掌握了这种学习策略,而收获了更多的课本以外的信息,并把它们变为了自己的知识,达到了能力的提高并得到了实际的收获。
为了给学生一个舞台展示自己的实际获得,我专门开辟了一个“英语活动课”。在课堂的活动中,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演英语小剧或是进行英语演讲,取得了很理想的效果。
活动延展,设计画册
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孩子们完成了思维整理、拓宽资源、搜集信息、整理成文、语言输出,最后完成了英语的实际交际,也就是语言的工具性和交际性的双重性质。同时,孩子们又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但是,到这里孩子们的活动还没有结束。利用思维导图完成一个各国家的概况介绍的画册成为了下一个延展活动。在家长们的支持下,我们要求孩子们一个人完成一个国家概况介绍的画报。这样的作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孩子们还是完成了。
自觉运用,提高能力
在完成了“国家概况”的话题实践课后,我们又来到了“Travel Plan”的话题中,孩子们立刻又跟老师一起进入另一个话题的思维梳理。孩子们根据自己实际的旅行需要,完成了这样一个思维导图。而在同时,他们又以自己特有的形式完成了自己的课堂笔记,帮助自己梳理思维,完成了一个个有自己特色的思维梳理。学生根据教师课堂的话题思维引导下完成的课堂笔记;孩子们的作文草稿,文章形式的作文以及微信形式的信息整理 。
这时,有学生提议——老师,我们的旅行计划是“亚马逊” 之旅。我想,这个提议不错,富有挑战性,于是,各组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思维梳理。学生们根据生活中旅行必备的内容梳理这个活动的思维导图。
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以及开展英语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以英语思维导图的指导作为方向,孩子们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完成了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层级方向指引,自主搜集相关信息并整理,完成作文、小剧本、演讲稿,以至于在语言输出环节中,孩子们以英语小剧和英语演讲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演讲以及表演才能。最后,在延展活动中,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完成了十几个国家的画册,介绍这些国家的概况。当学生们能够自觉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学习时,学习英语变得更加易于操作而又富有趣味。
综上所述,面对高年级的学生,思维导图成为一种学习的工具策略,孩子们能够自觉运用并使它成为一种学习工具,它就会像魔法棒一样在孩子们的脑子里幻化出无数奇妙的思维之旅。在这样的旅行中,孩子不仅仅获得了比书本更多的知识,还获得了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 思维导图使学生真正得到了“金手指”!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