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抢救及临床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ing09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在急诊工作中并不常见,因此很多临床医生往往缺乏对本病的诊治经验。由于病情发展比较快,临床症状比较严重,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我院近年来收治有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共35例,现将所获得的临床救治经验及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抢救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095-02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在急诊工作中并不常见,因此很多临床医生往往缺乏对本病的诊治经验。由于病情发展比较快,临床症状比较严重,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我院近年来收治有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共35例,现将所获得的临床救治经验及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5例均为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67岁。
  1.2中毒原因及发病时间。35例中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食用的有18例,食用腌制咸菜中毒的有11例,食用硝酸盐加工的咸肉中毒的有6例;其中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食用的患者发病时间最快,大约在食用20~40分钟后发病,中位发病时间为30分钟,这些患者在中毒后将食物残余物及患者呕吐物送防疫站檢验后都证实毒物为亚硝酸盐;食用腌制咸菜和咸肉的患者发病时间大约为3~12小时,中位发病时间为7.5小时,许多蔬菜如白菜、菠菜、芹菜、萝卜、生菜等均含有较多硝酸盐或亚硝酸盐,称为“嗜硝酸盐蔬菜”;嗜硝酸盐蔬菜如腐败变质或腌制不透,煮熟的蔬菜放置时间过长,苦井水或含硝酸盐较多的水在铁锅内加热过夜后,经硝酸盐还原菌或二价铁离子的作用等,其中的硝酸盐在体外被还原成亚硝酸盐,摄食过多均可发生中毒。以上食用腌制咸菜和咸肉的中毒原因均原于此。
  1.3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35例全部出现口唇、指甲及面部青紫;出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腹痛、呕吐的有31例,占总数的88.57%;呼吸困难的25例,占总数的71.43%;出现心悸、胸闷的15例,占总数的42.86%;出现血压下降的11例,占总数的31.42%,昏迷呼吸停止的2例,占总数的5.7%。化验:出现白细胞增高的13例,心肌酶谱增高的9例,肝功能异常的10例,血气示代谢性酸中毒的6例。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的14例,ST-T改变的9例。尿亚硝酸盐定性检查全部为阳性。
  2结果
  入院后立即给予催吐、洗胃、导泻、吸氧、补液、利尿等治疗,减少毒物的吸收和促进体内毒物的排出,迅速明确亚硝酸盐中毒的诊断后,同时:立即应用亚甲蓝每次1~2mg/kg,一般成人1%的亚甲蓝注射液5~10ml加入葡萄糖注射液20~4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15min推完,然后再用同样剂量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点维持。其中30例在第一次静推后1h紫绀及相应症状逐渐消失,5例紫绀及胸闷、呼吸困难、恶心、乏力等症状仍存在,给予相同剂量第二次静推,然后继续静点维持,患者症状逐渐好转。血压下降的11例,给予休克体位,头部及下肢抬高,加快补液速度,适当应用升压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治疗。昏迷伴呼吸停止的2例,立即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应用呼吸兴奋剂,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正压通气给氧。出现心悸、胸闷,心电图异常的给予心电监护,出现肝功能异常,血气分析示酸中毒等情况均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经过抢救治疗,所有中毒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大多数在治疗1h后,中毒的临床表现基本缓解,尤其是皮肤粘膜青紫症状明显消失,较轻的住院2~4d出院,较重的5~7d出院,经过2~3个月随访,无后遗症及并发症发生。
  3讨论
  亚硝酸盐中毒病情的严重程度与食用亚硝酸盐的量成正比,食用亚硝酸盐如将亚硝酸盐当成食用盐的临床症状比食用咸菜及咸肉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临床症状较重,临床疗效与就诊时间早晚,能否及时确诊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有关。有时患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食,出现临床症状后就诊,不一定能提供中毒病史,以致易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冠心病等,造成延误治疗或误诊。本病具有以下临床特点:集体发病;口唇及粘膜紫绀,且紫绀与呼吸困难不成正比。此外应排除引起发绀的其他因素,如硫化血红蛋白血症,该病常有服用非那西丁、磺胺类药物病史,亚甲蓝治疗无效;血红蛋白M病,常为显性遗传发绀自幼出现。急性发绀如果氧疗无明显疗效,可以进一步行高铁血红蛋白定性试验,取静脉血5ml在空气中放置15min,如果始终呈深棕色,即可诊断为亚硝酸盐中毒。有条件的应尽快做残余物、呕吐物、排泄物的毒物测定,分光镜检查可有特殊吸光谱,获得性高铁血红蛋白阳性是确立诊断的依据。但若等化验结果回报后才行救治,将延误治疗,对高度疑似病例可用亚甲蓝试验性治疗。此外应注意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的其他因素,如芳香族氨基化合物中毒:如苯胺、硝基苯等,除有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表现外,还常有中毒性肝损害及溶血性贫血表现;还有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属隐性遗传,出生时出现紫绀,但全身症状轻微,实验室检查发现NADH-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乏。
  亚硝酸盐中毒诊断明确后要尽早使用高铁血红蛋白还原剂-亚甲蓝,亚甲蓝为亚硝酸盐中毒的特效解毒剂,进入血氨液后能迅速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从而使中毒发绀症状缓解。因其为氧化还原剂,小剂量应用可以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血红蛋白,但是剂量过大可起氧化作用,对本病抢救不利,因此宜先用小剂量,症状不缓解时隔1~2h重复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细胞色素C均可增强亚甲蓝的还原功效,同时达到保护重要脏器的作用。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虽然不常见,但出现时多为急性群体食物中毒,具有突发性、紧迫性的特点,且患者表现症状明显,诉求较急切,要求急诊医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平时亦应加强理论学习,掌握各种毒物中毒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抢救流程,提高急诊科对群体食物中毒的救治能力。
  参考文献
  [1]戚仁锋,主编.诊断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71
  [2]朱子杨.中毒急救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47-248
  [3]张勇军,许平,孙文英.小儿中、重度亚硝酸盐中毒抢救体会.中国医刊,1999,34(6):44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改善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8例,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疼痛护理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  结果:用分类量表法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24h与72h疼痛程度,两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普外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把腹腔镜技术运用于普外科急腹症中,对其进行诊断及治疗并观察其效果。  方法:对在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120例急腹症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诊断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将进行开腹探查术,每组患者各60例。  结果:实验组中被确诊断有58例,占96.7%;对照组术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  方法: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成两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与护理的患者视为(对照组),将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的患者作为干预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自我管理状况。  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干预组患者反流性疾病问卷及自我行为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健康教育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干预对人流患者手术前后焦虑和人流综症合发生率的影響。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8例人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比两组患者焦虑状况及人流综合症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其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护理前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患者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神經精神症状的效果。  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院的112例COPD患者进行了预见性护理,首先对神经精神症状进行风险性预测,制定护理计划,并根据护理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治疗护理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结果:出现神经精神症状7例次:肺性脑病2例次、低渗性脑病2例次、脑梗死1例、药物相关神经精神症状2例次。  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分辨力超声检查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膝、肘、腕关节患者关节的超声特点,观察超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010年4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57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被检者均使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查,观察患者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检查结果,统计超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检出价值。  结果:57例患者共171处关节,使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查
期刊
摘要:慢性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各种肝脏疾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经环节,主要表现为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过度沉积。目前仍无有效逆转的手段,而进展到肝硬化等终阶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病死率也极高。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治疗作为再生医学领域新热点,被证明可以有效干预肝纤维化的进展。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ABCD2评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  方法:应用ABCD2评分标准分析92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评分结果与近远期发生脑梗死的关系。  结果:ABCD2评分与脑梗死发生率呈正向性:低、中、高危组发生率分别是为19.57%、45.16%、93.33%。  结论:ABCD2评分是评估TIA患者发生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以利尽早为TIA患者采用有效应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和急性发作的影响。  方法:将8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记录两组患者急性发作例数和次数,采用生活质量(QOL)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入组时及干预6个月后的生活质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性发作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机救治尿毒症合并脑出血护理方法和操作心得。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2月以来收治的6例尿毒症合并脑出血病人,经确诊后立即行急诊腹膜透析置管术,采用百特公司生产的HomechoiceAPD机和袋装5L腹透液进行自动腹膜透析,每日透析9个循环,首选2.5%腹透液,每次交换1100ml,留腹2小时,每天出超约2000ml,使血浆渗透压缓慢下降,使病人处于轻度脱水状态。自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