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到柴米油盐,大到奢侈品,我们终生都活在价格战中。今天,我们一起来剖析商海里的“战争”心理,让自己能在消费战中减少损失。
商家心理
不说卖家,且先问买家一个问题:如果你走进超市挑选牙膏,某品牌只有一种包装,和它有两种包装可供挑选,哪种情况下你购买它的概率比较大呢?显然是后者,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品牌都在同类商品中开发不同包装、口味的原因。
选择的可能性越多,你购买的几率就会越高。这是人们典型的选择心态在作怪:人们倾向认为,一旦给出两种情况让你选择,那么肯定有一种就是“比较好的”,而你只要找出这种“比较好的”选项,你就占了便宜。就像“朝三暮四”的故事一样,猴子们从“早上三粒花生晚上四粒花生”与“早上四粒花生晚上三粒花生”中选择了后者,然后就洋洋得意,认为得了多大的好处。其实,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在营销界有这样的一句名言:顾客要的不是占便宜,而是感到占了便宜。营销专业人士刘春雄先生说过:“便宜”与“占便宜”不一样。价值50元的东西,50元买回来,那叫便宜;价值100元的东西,50元买回来,那叫占便宜。中国人经常讲物美价廉,其实,真正的物美价廉几乎是不存在的,都是心理感觉到的“物美价廉”。另外消费者并不是想买便宜的商品,而是想买让他觉得占了便宜的商品。案例中的商家就是看准了人们的这种心理,用这样一个两者比较的方法,让顾客选择一支装的牙膏——本来一支装牙膏5.6元,两支装应当是11.2元或者更低才对,但是商家偏偏定高价钱,这样消费者一衡量就会觉得“还是一支装划算”,于是购买决定就轻易做出。
事实上,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很少有人会认真思考其中的奥妙,很难分析出商家的目的,往往很容易就陷入商家的圈套。小件商品如此,大件商品更甚。
活学活用
当然,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能调换成商家的角色。比如,我有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要出售,刚开始的理想售价是130万元,因为考虑到跟房屋中介接触的过程中,难免要出现讨价还价的情况,所以,我最初开价140万元。两个月过去了,看房的人络绎不绝,但是大家都因为我“决不二价”的态度心生不满,没有成交。
当我明白了这个牙膏品牌的销售策略之后,我突然想:为什么不能把它用在卖房上呢?事实上,很多买房的人也不是掏不起这140万元,只是他们不能接受我不肯降价的态度,说白了,就是他们觉得在购买的过程中没有占到便宜,于是心生不甘。
想明白后,我立即做了一些调整。出售价格是不能变的,因为两个月后房价又涨,140万元已经成为我的心理底线。但是,我可以在不改变价格的前提下,给购房者一些附加的优惠,以实际情况来说就是,把家里的家具及电器赠送给购房者,这样一来免去我搬家时的运送费,二来还能让买家觉得占了便宜。结果,两周后房子顺利售出。而事实上,那些附赠商品的原价也就不超过两万块钱。
对比这两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在消费过程中,很多人并不是真的因为价格低而购买,而是因为占便宜而掏钱。那么,假如你是卖家,或者买家,知道了这个常见的心态之后,能不能做出一些调整,让它更好地为己所用呢?
图/魏克 编辑/张鸣 minni1981@163.com
商家心理
不说卖家,且先问买家一个问题:如果你走进超市挑选牙膏,某品牌只有一种包装,和它有两种包装可供挑选,哪种情况下你购买它的概率比较大呢?显然是后者,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品牌都在同类商品中开发不同包装、口味的原因。
选择的可能性越多,你购买的几率就会越高。这是人们典型的选择心态在作怪:人们倾向认为,一旦给出两种情况让你选择,那么肯定有一种就是“比较好的”,而你只要找出这种“比较好的”选项,你就占了便宜。就像“朝三暮四”的故事一样,猴子们从“早上三粒花生晚上四粒花生”与“早上四粒花生晚上三粒花生”中选择了后者,然后就洋洋得意,认为得了多大的好处。其实,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在营销界有这样的一句名言:顾客要的不是占便宜,而是感到占了便宜。营销专业人士刘春雄先生说过:“便宜”与“占便宜”不一样。价值50元的东西,50元买回来,那叫便宜;价值100元的东西,50元买回来,那叫占便宜。中国人经常讲物美价廉,其实,真正的物美价廉几乎是不存在的,都是心理感觉到的“物美价廉”。另外消费者并不是想买便宜的商品,而是想买让他觉得占了便宜的商品。案例中的商家就是看准了人们的这种心理,用这样一个两者比较的方法,让顾客选择一支装的牙膏——本来一支装牙膏5.6元,两支装应当是11.2元或者更低才对,但是商家偏偏定高价钱,这样消费者一衡量就会觉得“还是一支装划算”,于是购买决定就轻易做出。
事实上,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很少有人会认真思考其中的奥妙,很难分析出商家的目的,往往很容易就陷入商家的圈套。小件商品如此,大件商品更甚。
活学活用
当然,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能调换成商家的角色。比如,我有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要出售,刚开始的理想售价是130万元,因为考虑到跟房屋中介接触的过程中,难免要出现讨价还价的情况,所以,我最初开价140万元。两个月过去了,看房的人络绎不绝,但是大家都因为我“决不二价”的态度心生不满,没有成交。
当我明白了这个牙膏品牌的销售策略之后,我突然想:为什么不能把它用在卖房上呢?事实上,很多买房的人也不是掏不起这140万元,只是他们不能接受我不肯降价的态度,说白了,就是他们觉得在购买的过程中没有占到便宜,于是心生不甘。
想明白后,我立即做了一些调整。出售价格是不能变的,因为两个月后房价又涨,140万元已经成为我的心理底线。但是,我可以在不改变价格的前提下,给购房者一些附加的优惠,以实际情况来说就是,把家里的家具及电器赠送给购房者,这样一来免去我搬家时的运送费,二来还能让买家觉得占了便宜。结果,两周后房子顺利售出。而事实上,那些附赠商品的原价也就不超过两万块钱。
对比这两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在消费过程中,很多人并不是真的因为价格低而购买,而是因为占便宜而掏钱。那么,假如你是卖家,或者买家,知道了这个常见的心态之后,能不能做出一些调整,让它更好地为己所用呢?
图/魏克 编辑/张鸣 minni19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