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殴中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ql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侵权行为法领域,人身损害赔偿属于一项重要实践性问题,公平、公正的裁判此类案件,直接关系到受害者由于人身权利受到损害的权利保护,而且也关系到群众对法律尤其是法院的评价与看法。现阶段,我国法律界定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还存在很大缺陷,尤其是互殴中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极为混乱,具体确定人身损害赔偿项目不够规范。
  关键词:互殴;人身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侵权责任
  互殴中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属于一项重要的法律实践性问题,同时也是三种侵权损害赔偿类型中争议最多的问题。在实践、立法和理论上,互殴汇中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问题都没有很好的解决,造成具体实践法律过程中出现不统一、不协调的情况,对司法权威性造成直接影响,而且也不能有效保护群众的身体权、健康权以及生命权。
  一、人身权利在互殴人身损害赔偿中的法律界定
  互殴中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承担案件中存在很多突出性问题的主要因素就是立法确定与保护人身权利的态度。所以,首先要探讨人身权利的立法界定。
  依照宪法权利保护的相关原则,必须将法律保护人身权利体现出来,首先必须解决法律界定对人身权利进行保护的问题。其中人身权利内容有身份权与人格权等,然而,就我国法律对人身权益进行保护的性质以及人身损害赔偿内容而言,可知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律法界定人身损害主要是根据人格权最终确定。我国互殴中的人身损害赔偿问题上,内涵界界定人身权利的过程不断发展与演变,我国互殴人身损害赔偿律法所存在的适应于实践发展需要的问题存在权利界定群众人身权利法律保护方面的缺陷[1]。而且律法未能确立互殴中人身损害赔偿与权利保护,从而造成在互殴中出现人身损害时,不能直接依照律法程序来确定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
  二、互殴中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的具体确定
  目前,我国《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为互殴中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进行司法审理提供了有力依据,尤其在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上做出了明确规定,解决了长期以来互殴中所存在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同时也对保护受害人权益的保护起到积极性作用。然而,互殴中人身损害赔偿最终数额与标准认定上,我国各地律法又有很多不同规定,导致律法在确定同一纠纷上的混乱,直接影响了我国司法部门的权威性[2]
  1. 关于残疾与死亡赔偿金适用标准
  在互殴事件中,司法对残疾与死亡赔偿金的明确规定存在最大或者直接性争议问题,尤其在城镇与农村互殴事件赔偿中比较突出,所规定的标准金赔偿是适用于农村人均收入还是城镇人均收入。这对责任人所承担赔偿义务与受害人权益填补具有非常大的关系,而由于这种情况所导致的当事人上诉的现象也非常多,对法律审判效率产生很多负面影响,而且也对社会和谐非常不利。
  律法实践中,司法部门认定原告标准通常都是直接依照原告身份证上原有住址认定。然而,实际上,现阶段我国存在人口严重流动性的特点,所以,身份证上所表明的住址一般很难被视为标准认定的直接依据,而通常原告又极易通过相关举证对自己与城镇标准相符合进行证明,而被告也会对此据理力争,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法院审理负担的加大。通常很多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主要集中在残疾赔偿金与死亡赔偿金的标准上,目前,在我国公众意识中,标准使用体系逐渐产生同命不同价的争议与疑问[3]。为使以上问题与矛盾得到根本解决,需要考虑又有权机关或者国家统计局在残疾赔偿金与死亡赔偿金上确定一定统一的赔偿标准,同时规定一个最低赔偿标准,也可在此规定基础上根据各省级区域具体经济发展水平,对其赔偿金统一标准进行确定。由此不仅解决了互殴中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而且还促进社会对群众人身价值的深入性尊重与认识,以此达到对人身权利进行保护的共识。
  2. 误工费认定
  依照我国所规定的《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误工费赔偿主要具有三种情形,即:受害人没有固定收入,需要根据受害人最近三年所得平均收入来确定误工费;受害人有固定收入,需要根据受害人实际损失收入来确定误工费;受害人没有能力证明其平均收入情况的,需要根据相近行业或当地普通职工平均工资来确定误工费。
  第一种情况是受害人没有固定收入,根据其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确定误工费。在具体司法审判实践中,这种情况一般不具可操作性。其主要因素是案件受害人没有能力证明。由于个人通常都不会事先记载或者保留自己所得收入在将来可能产生的用途[4]。就此事项对受害人做过多要求通常都会不利于保护受害人。
  第二种情况是受害人有固定收入,需要根据受害人实际损失收入来确定误工费。依照这项规定,义务赔偿人必须将受害人实际所损失的收入赔偿给受害人。在这种情况下,受害人就需要证明实际损失金额。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人都固定收入都不会因为受到伤害而减少。具体律法实践中,司法部门就算是在被告抗辩误工费的情况下,不会直接审理原告所提出的误工费是否能够证明受害者实际损失的收入,这些都能够被视为裁判结果,这种情况与《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中的相关规定存在明显冲突。若根据《司法解释》中所的裁判进行严格操作,又会产生不能支持受害人误工费主张的情况。实际上,人们所得收入的手段与渠道存在多样化,而对原告进行严格审查的证明责任又和社会公众观念与社会现实背道而驰。
  第三种情况是害人没有能力证明其平均收入情况的,需要根据相近行业或当地普通职工平均工资来确定误工费。这种情况是对以上两种情况的补充。然而,既然受害人没有能力证明自己的平均收入,有怎么能其相近行业或当地普通职工平均工资进行确定,由此可见,因为《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中规定的误工费与实际严重脱节,直接造成同一法院或各地法院在对误工费进行认定上存在冲突与不一致[5]。   3. 精神抚慰金认定
  在审理互殴中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承担案件时,认定精神抚慰金也是备受争议的问题,主要涉及到如何对精神抚慰金数额进行确定和支持精神抚慰金与否的问题上。而且在审查认定侵权人过错程度上,此过错属于广义上的过错,而且还指重大过失与故意过失两种情形。前提性定位过错会对认定侵权人过错程度造成直接性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到受害人精神抚慰金数额。而律法中所规定的侵权人所承担的经济能力是否能够成为对精神抚慰金数额进行判断的主要因素,就侵权损害赔偿机制而言,很明显不能将其视为对精神抚慰金数额进行确定的主要变量。就精神损害赔偿机制的设立层面而言,这种机制除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受害人精神损失进行填补外,还存在补充赔偿与惩罚性的特征[6]。若将这两项归于精神抚慰金数额确定的范畴,就会不利于保护受害人。此外,现有可以支持与主张精神抚慰金的受害者通常都存在人身受到严重损害的情况。目前律法所规定的赔偿范围一般无法体现对受害人损失的实际弥补。所以,不需要过多限制受害者精神抚慰金金额。
  三、结语
  在侵权行为法领域,人身损害赔偿属于一项重要实践性问题,公平、公正的裁判此类案件,直接关系到受害者由于人身权利受到损害的权利保护,而且也关系到群众对法律尤其是法院的评价与看法。律法的主要作用就是对群众行为进行规范,评价律法行为的后果和承担相关律法责任能够对行为人正确选择行为产生直接性影响,这是由于这一律法制度,使得我国律法规范逐渐演变成行为规范,由此才能实现规范的功能[7]。保护群众权利是律法的真正意义,而律法规范的实际价值要在具体司法实践中体现出来。我国互殴中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上,律法还存在很多冲突与矛盾。值得引起相关司法部门的高度关注。怎样务实、认真以及尊重实际情况的对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反思,从而及时从根本上解决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性问题,是我国所有律法工作人员的义务与职责。因此,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互殴中的人身损害赔偿责任承担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注释:
  [1]沈进.刑事责任原理研究——从刑事责任认定的角度[D].复旦大学,2008,:147-148。
  [2]胡胜.无限防卫权主客观要件的把握[J].中国检察官.2010(14):187-188。
  [3]陳國慶,韓耀元,Liao Zhenyun.解读《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J].中国法律.2006(05):162-163。
  [4]陈国庆.试论构建中国式的认罪协商制度[J].环球法律评论.2006(05):165-166。
  [5]妻子诉求性福权引发性权利讨论[Z].http://www.sina.com.cn,2007:198-199。
  [6]卢克贞.保险公司在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案中的诉讼地位[N].人民法院报,2007:101-102。
  [7]魏斌.保险公司的诉讼地位各有不同[N].人民法院报,2007:795-796。
其他文献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但当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突出,犯罪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手段不断向成人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对家庭和社会稳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防范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需要付出长期而艰巨的努力。本文通过对钟山县人民检察院近三年来受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案件类型及犯罪嫌疑人年龄、学历、性别等数据的分析,归结出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及成因
期刊
所谓“夫妻公司”简单说就是夫妻二人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各自以自然人股东的名义登记的,且仅由夫妻二人作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根据我国现行婚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夫妻对共同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管理、收益和处分权,这表明夫妻同样应该享有以其共同财产设立公司制企业,从事商业活动的权利。根据2005年10月2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订)和2005年1
期刊
“和谐检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形势下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政工部门要立足教育管理职能,充分发挥政治工作的优势,促进检察机关内部和谐,保障检察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抓住着力点,以科学理论、先进文化为引导,夯实“和谐检察”基础  政治建检,突出“三个引导”,提高干警的政治思想素质。引导干警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宗旨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学会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法律监督问题
期刊
摘 要:自从国家的产生起,廉政建设便随之应运而生,成为古今中外各朝各代的执政者必然要面临的考验。廉政建设是否成功,不仅关系着统治阶级政权的稳固,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本文从借鉴古今廉政法制建设的经验入手,分别就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管理、监察监督等方面内容,论述了如何推进我国廉政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贪腐原因;成功经验;建议    廉政自古以来就是大问题,涉及社会的长治久安与历史的发展进步。然而自
期刊
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追求客观真实和受“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现行民事诉讼相关立法對“新的证据”的范围界定过于笼统和模糊,司法解释相互之间规定不一或存在冲突,法官解读困惑,而且可能导致证据随时提出倾向加剧,并动摇举证时限制度,不利于法官对诉讼程序的控制与管理,不利于提高诉讼效率。为了在保障司法公正和维护裁判的稳定性之间建立一种平衡,须将再审“新的证据”予以具体化和明确化,寻求实体公正与程序安定之
期刊
基本案情]  彭某,系110警队民警,受指挥中心指派将涉嫌诈骗犯罪的甘某抓获。在警车上,甘某将随身携带的现金等财物交给彭某,并将其丈夫徐某的电话告知彭某,让彭某帮忙疏通。次日,犯罪嫌疑人彭某便与徐某等人找到诈骗案的被害人陈某让其撤案,后彭某被当地公安民警当场抓获。  [意见分歧]  本案中针对彭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产生了两种分歧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其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与受贿罪。第二种意见认为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构建和完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为着力点,从执行中存在的“执行难”、“执行乱”为突破口,分析了当前民事执行监督的现状,论述了加强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必要性和依据, 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原则、范围、方式和权限。  关键词:民事执行;检察监督;范围;方式    一、执行监督现状亟待强化检察监督制度  当前我国民事执行问题突出表现为“执行难”和“执行乱”, 执行难是指因执行法
期刊
刑事和解是基层司法机关自下而上发起的一场司法改革尝试,刑事和解以其能够促使被害人得到有效的赔偿,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改过自新,回归社会,又能够节约司法资源,近年来成为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各方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刑事和解在刑法中无明文规定,也无相关司法解释,一些地方试点更多地是根据刑事政策或地方部门规范性文件进行探索性试用,故而在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制度仍有待完善。  一、刑事和解的概念
期刊
摘 要:如何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建设、规范办案管理一贯是检察机关司法改革的重点课题。近几年来针对在检察机关内部设置案件管理机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该机制完善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在其职能、运行等方面日渐提出完备的设想。鉴于目前案件管理机构设置之必然与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状况,笔者立足厘清检察机关案件管理机构之职能定位出发,对该机构设置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机构设置做粗浅设想。  关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实务中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解释不一的争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首先对学者争议性的观点进行列举评析,其次,重点分析了职务的属性,对职务的稳定性问题,直接性问题,合法性问题结合案例进行了探析,最后得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含义,职务上的便利包括直接利用自己的便利和利用职位形成的方便条件,并且职务具有稳定性和形式上的合法性。  关键词:稳定性;合法性;直接利用;便利    利用职务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