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效率的提升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yo7908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而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方法制约了课堂效率的提升。本文结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探讨了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具体策略,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一、 前言
  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传播、处理和应用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要求,为以后的生活、工作打下基础。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结合多媒体和网络教育,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
  初中课程通常一节课为45分钟,教师讲课20分钟,演示10分钟,10分钟留给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剩余的几分钟作总结,但看似合理的课堂结构却极容易受到其他不定因素的影响。如:教师课件内容过多,用时较多,超出了20分钟,或者因为教学设备等突发情况,导致课程实施过程中浪费时间,学生的10分钟操作时间就会被减少;或者是,现在初中信息教师大多一个人带几个班级,而各班级学生个体差异影响班级的平行性,课程进度不一样,教师的课件单一,不能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无法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较少,不能锻炼其自主性。
  (二) 课堂教学程序繁琐
  教师在教学课程中一边讲解一边分配任务,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课程的所有知识点,而学生在教师讲课的同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导致:第一、教师很难把握课程进度,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第二、学生边听课边操作而不能认真听讲,跟不上教师讲课思路,无法掌握课程重难点,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积累问题但没有时间解决问题。课堂程序繁琐,学练冲突,教师不能完成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标。
  (三) 任务驱动法教学
  教师在课前强调本课的重难点,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探索,完成任务。这种课堂教学的优点在于课堂自由,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缺点在于不能够照顾全班学生的个体能力,好学生更优秀,而差学生滥竽充数、蒙混过关,同时课堂纪律松散,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策略
  (一)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支持者和促进者。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探索,有选择性、创造性地选择教材内容,采用高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爱好兴趣相联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帮助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则要自主地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能力。
  (二)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善于结合创新性教育思想,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如学习《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时,教材上知识单调地罗列了软件系统的组成,不能满足学生对计算机方面的知识需求。教师可帮助学生在百度中搜索计算机发展方面的最新动态,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开阔视野,与其他学科很好地交叉渗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 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由于家庭、地区、学生个体的差异,信息技术教学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很难统一实施。教师可结合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软硬件实施,成立课外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分层次教学。如:水平低的学生练习打字,学习画画等基本操作;中等水平的学生学习Excel、Word等办公软件,学会制作PPT;高水平的学生制作网页、动画、程序设计。开展兴趣小组的学习,即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专长和创造力,训练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竞争与合作式教学
  教师可适当组织一些竞赛活动,巩固学习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如:在学习完Power Point后,将学生按照优、中等、差的原则公平搭配分组,每组3~4人,每组自由选择一种水果,共同制作PPT,鼓励插入音乐、动画、超链接等,在课堂上公开展示,老师按照评分标准给每一组的PPT打分,评出最佳作品并给予口头或物质奖励。教师可对所有的PPT进行点评,指导各组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既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培养了各小组之间的协作能力。
  教师可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在网络、班级群或者是班级表扬栏里面展示,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和平台,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作动机。
  (五) 多元化评价
  态度和成果,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的具体表现,积极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扬自身优点,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增强学生的自信。评价内容不能只关注学习成绩,还要结合学生平时的态度、积极性、创新性等多个方面。
  四、 結束语
  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石伟苹.优化信息技术教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教法浅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1):237.
  [2]陈旭.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5):156-157.
  [3]罗建茹.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成功(教育),2013,(10):235-236.
  [4]郑锋.中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隐性知识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15,(25):33.
  [5]董丽华.提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的策略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6,(11):126-127.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本文开篇论述了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尔后解读了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接着分析了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最后以诠释教师备课要求结尾。教学浅见,一纸管窥,分享同仁,旨在促进自身不断地提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心得体会;教学要求;备课  一、 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知识的高速普及,电脑早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每一个家庭必备的电器设备,电脑的使用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人性化,学生们无
期刊
摘要:在民事诉讼中,证据的提供对整个民事案件的审判来说十分重要。有了证据那么就可以对接下来的民事诉讼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能让整个民事诉讼案件尽快的得到最终的结果。这样一来,不仅能提高案件的处理速度,还能让整个民事诉讼简单化。由此可见,在民事诉讼中,证据搜集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中证据搜集制度存在一些问题,在实际的民事诉讼案件中对案件的办理造成了阻碍。为了让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各高校不断加强有关工作,努力探索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新途径。经过多年的努力,各校在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上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不可否认,当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应处理好四对关系,做好三个转变。    一、处理好四对关系    1.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通过系统深入的
摘要:船舶企业提升自身的法律风险管理能力,不仅能够推动船舶企业更好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而且能够在提升船舶企业盈利水平、维护传播企业声誉与形象方面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船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作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船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船舶企业;法律风险;问题;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D922.2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
摘 要:本文以云桌面实验室技术为平台,分析了基于云网络的语言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与优势,建设具有辽东学院特色的网络语言实验室,并为语言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  关键词:云网络;语言实验室;信息化  2012年,在全国第一次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明确提出了全面落实“三通两平台”的教育信息化核心任务。同时强调要加强学校数字化终端和应用平台建设,并号召注重从实际出发,探索建立
2002年7月22日至31日,经过近一年筹备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80多位大学校长和17位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著名大学的校长、学者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17 patients with benign urachal masses and 30 patients with urachal carcinoma treated at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were anal
[摘 要]教师要有效利用计算机这一单一学科的课堂教学时间,尽可能地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有效地培养和渗透,使学生在意志力、品德等方面得到良好发展。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基本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 综合素质 创新意识     一、良好品行的培养     品德教育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是新课改理念的核心,它要求每名教师必须提高德育渗透意识,自觉地把学生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