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kf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依那普利与氯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心衰患者60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男35例,女25例,年龄21~78(60.39±13.52)岁.冠心病2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0例,扩张型心肌病18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各30例.氯沙坦组:25~50 mg,每日1次口服;用50 mg/d者26例,低血压状态者4例用25 mg/d.依那普利组:2.5~5 mg,每日1次口服;用5 mg/d者25例,低血压状态者5例用2.5mg/d,疗程12周.受试者仰卧或左侧卧位30度,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和心尖四腔心切面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质量指数按照Devereux等公式计算,正常参考值参照王静等测定的国人标准.整个疗程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12周各测定1次.并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2周心功能(NYHA分级)及心胸比值等变化.应用国际通用的SAS统计软件包在微机上进行统计分析。

其他文献
现已知人类β地中海贫血(β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β地贫)突变种类有170多种,突变类型和突变频率随地域和人种变化很大,其中中国大陆人群常见的突变频率较高的突变类型有十几种.目前,临床上检测β地贫突变类型最为常用的方法是PCR反向点杂交(PCR-RDB).20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适于临床应用的高通量、自动化的诊断分析技术平台--液态悬浮点阵检测技术的诞生,
新的教学观念提出:教学是一种师生的相互对话,是一种相互交往的活动。而目前小学英语课堂重结果、轻过程,忽视了学生主动、积极、快乐地参与,使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作为一个被动的“认知体”而存在。所以我们要改变学生被动发展的处境,实现学生活泼、快乐、主动的发展,在英语教学中探求师生互动的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来优化师生互动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良好的氛围,是实现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