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逸”与权力语境下的姚兴劝道恒、道标罢道事件

来源 :中国哲学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shix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姚兴劝道恒、道标罢道一事表明,当僧团、僧人成为政治的吸纳对象时,传统仕隐观念以及在这一观念影响下形成的隐士与权力的互动方式,深刻影响了权力对沙门在王道政治中之定位、沙门参与政治之态度、吸纳沙门参与政治之途径的理解.对于权力类比中国政治文化传统得出的判断,沙门的回应并非简单的“不仕”,而是从经教出发,阐发了沙门理解中的“仕”以及“如何仕”,并通过实际行动表达了这一崛起中的社会力量的诉求,向权力展示了自身的特质,不断刺激着权力脱离中国传统的视角与语境理解佛教.从东晋十六国末年佛教的实践来看,长安僧团不仅提供了一条不同于庐山僧团与北魏法果的道路,也在用实际行动丰富着道安“依国主”路径的内涵.
其他文献
辽代法悟和志福在辽道宗授意下为《释摩诃衍论》所做的两部注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辽道宗耶律洪基本人的佛学思想,即以唐代华严学为理论根基,以真心思想为理论核心,并借
该文运用了近代以来海内外禅史学界有关文献与思想研究的最新资料与研究成果,以初期禅与古典禅为例,从思想史的视角深入讨论了中国禅宗会通经教与解经的特点.文章分别从“藉
本文以《齐物论释》为研究对象,聚焦于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对于“俗情”、“俗谛”的肯定性阐释,分析了章太炎如何运用佛学的“中道”义来导引其阐释;进而分析了章太炎如
迄今为止,太谷学派对晚近中国哲学之影响,学界罕有论及.事实上,这种影响在"儒道同源"与"以《易》解经"上表现得较为明显.太谷学派的缪篆、钟泰认为,老子之学本于周礼,与孔子之教并无本质分歧;庄子可谓"讽谏之儒",其学出于儒家颜回.追本溯源,儒、道二家皆本于《易》.刘大绅认为,诸经皆为《易》之注脚.缪篆认为,《周易》所言为道德之普遍原理,《论》《孟》《老》《庄》则是以具体问题印证之,二者如同公式与例题.此外,据文献记载,杭辛斋曾学《易》于王伯琴,王氏亦为太谷学派成员,此一情况鲜为人知.
"诚""敬"是程颐学术的核心范畴,程氏赋予其超越前人的新诠释,从而使其具有新内涵和新功能.在此基础上,程颐对"诚""敬"二者的逻辑关系进行了讨论.在"诚"作为本体境界的层面,程颐将"诚"视为本然的"诚者",将"敬"视为应然的"诚之者",由"敬"的工夫才能抵达"诚"的境界;在"诚"作为道德修养工夫的层面,程颐认为"诚"是比"敬"更高明、更究竟的工夫,在具体践履上是德性修持不可偏废、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程颐的"诚""敬"思想既具有深刻的理论性,又使易学精义得以积极入世,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成人与成己、成物密切相关,学者或持成己包含成人成物说,或持成物包含成己成人说.但基于荀子成人概念的辨析,应当是成人包含成己成物说.成人,是指成为一个全人.全人既要成己
伊藤东涯对周敦颐《太极图说》的研究在日本江户时代影响很大.在他看来,朱熹《太极图说解》偏离了《太极图说》的本义,周敦颐以无极为理、太极为气,"无极而太极"即"理生气"之意."太极""阴阳"本质上皆为一气,"太极生两仪"之"生"是指分化而非创生.朱子则基于理气论释"太极"为理,释"太极"与"阴阳"为体用关系.另一方面,《太极图说》亦有违儒家经典本义.宇宙论、本体论皆非原始儒学内容;《太极图说》明言"五行",而五行并不见于《周易》经传;"主静"工夫源于道家,与《周易》崇阳抑阴的精神不合.伊藤东涯的研究充分反映
熊十力1926年出版的《唯识学概论》与他稍后创作的《唯识论》之间经历了一个由两层体用到单层体用、由体用无实质联系到体用不二的思想转变.正是基于这样的转变,他的体用哲学
作为近代象数易学的代表性人物,尚秉和先生的易学思想对于近日之易学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尚先生对于“先天八卦”的定义,从其文本来看,尚先生对于宋明以来
学界以往对中医逻辑的证成主要是依据“基础论”进行的,即把“中国古代医学逻辑”作为一个派生理念,借助西方逻辑基本信念的支持来证成它.这种路数存在问题.明代医学家张介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