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不应在语文教学中淡化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fya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中考、高考语文都以笔试为主,朗读很自然地被淡化了。不少老师把早读当成了可以随意被挪用、挤占的公共时间。久而久之,老师和学生对早读都流于形式。
  个性化朗读课堂教学中学语文由于中考、高考语文都以笔试为主,朗读很自然地被淡化了。不少老师把早读当成了可以随意被挪用、挤占的公共时间。久而久之,老师和学生对早读都流于形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整齐划一的集体朗读代替了个性化朗读;课代表领读,这种一腔一调的读法也难免令人生厌;更值得关注的是不少老师、学生把默读与朗读划上等号,师生的这种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朗读的认识,越是高年级,朗读的声音就越小。没有琅琅书声的语文课堂实在是残缺的,朗读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中学语文教学应重视并强化朗读。
  一、范读是进行朗读指导最直观的方法
  中学生虽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但同时仍具有很强的向师性。为了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朗读训练,达到“新课标”提出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范读能有效地感染学生,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许有不少老师认为,自己地處客家方言区,自己求学时老师是用客家方言授课,普通话讲得不标准,羞于启齿,还不如听名家朗读的录音。这种观点看似有些道理,但通过尝试后,我却注意到教师的范读是任何名家的朗读都代替不了的。如在教学《再别康桥》时,我叫学生跟着录音朗读此诗,同学们仍用一个腔调和节奏去读全诗。当时我好生气,认为这样读诗简直是糟蹋了如此美妙的诗歌意境。同学们看出了我对他们的朗读的不满意。有人小声议论:“老师您读读吧!我们照着您读就是了。”我声情并茂地用我那“三甲”水平的普通话朗读一遍。学生直接领略老师的语调和表情,仔细体会诗的思想内容和感情基调。当我再让同学朗读时,超过三分之一的同学都能模仿我的语调和表情去朗读。可见,一些感情浓郁的课文,更加需要教师的范读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朗读的规律和技巧。
  二、朗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主要的训练”。也就是说,读的训练是完成教学任务,即培养阅读能力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读出来的,只有多读,才能理解课文,才能增强语感,才能提高语文能力。随着年级的提高,阅读量的增加,默读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毋庸置疑的。但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读与“看”是有区别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保证学生在四十分钟内有一定的朗读时间,就必须合理安排时间,科学施教,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白杨礼赞》一文中的第五年自然段和第七自然段是讲白杨树形美和神美的段落,也是文章的学习重点。教学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朗读中悟其美,于是我先让学生标出描写白杨树的形容词和动词,并对学生作重读的提示,第七自然段后四句均为反问句,每个句子的前面分句采用平直调来朗读,最后一个分句采用扬上调朗读。通过有感情集体朗读和个性化的自由朗读,学生都能说出从哪四个方面来写白杨树的形美,以及白杨树的神美和象征意义。这样“以读代讲”的方式,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诵读是获取诗词作品情感美的基本途径
  “诗中有画”,诗是有声的画。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把古诗词的韵律、节奏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表现出来。只有通过反复吟诵,才能把储藏的符号还原成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学生进入角色,与诗人同甘苦、共喜怒,直接受到感染熏陶。诵读则犹如神奇的指挥棒,它能调动学生多种器官,让学生出于口,入于耳,铭于心,多方面体会作品的情感美。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仅56个字便把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听了这一喜讯后,欣喜若狂,归心似箭的情态表现得惟妙惟肖。诵读首联时应采用先急速后舒缓的语气,读后让仿佛感受到突如其来的消息让诗人悲喜交加、酸甜共涌之态。颔联、颈联写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朗读时突出“愁何在、漫卷、喜若狂、放歌、好还乡”,然后用铿锵有力、激昂的语调,辅之于高兴的神情进行朗读。朗读尾联时,第一句用急速语气,读出迅捷如飞的回乡画面,然后用凝视远方的神情,稍微放缓语速来朗读最后一句,把诗人迫不及待的回乡心境表现出来。
  四、反复朗读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文时,学生常常感到困惑的是写的与想的很难一致。这跟朗读的少很有关系。如果美文名篇读多了,丰富畅达的词语自然如汩汩泉水奔涌至笔下。学生习作后,跟读的关系更为密切。文章怕读,一读毛病就出来了。因此,我在辅导学生课堂习作时,常常会引导学生先轻声读一遍,这一遍学生很容易发现错别字、添漏字、用词重复、错漏用的标点符号等语病,并及时修改。然后再让学生细读全篇,读时如发现接连不顺或拗口的地方,便可及时删改。通读全文后看看标题是否拟写妥当,选材是否合意,中心是否突出,文体是否合体,布局是否合理,段落是否分明,并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修改、调整。接着可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习作在学习小组内传阅,让组内同学评读文章的优缺点,取长补短,进一步锤炼语言,提升自己的作文魅力。可见,写作过程既是思考的过程也是朗读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把朗读作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一项内容进入教学和训练的范畴。
其他文献
关于信息商品价格形成理论的思考石正义信息商品的价格是信息市场最基本、最活跃、也是最难确定的因素,信息商品价格形成基础是信息商品价格理论研究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目前对
对咸宁师专1994~1997年级2615名学生HBsAg携带情况的调查分析,检出HBsAg阳性者244人,平均阳性率为9.33%,整体人群中男生阳性率10.98%,女生阳性率6.76%,经统计学分析表明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文章确认有很大一部分传染源在学生中存
体育舞蹈已逐步进入高校体育课堂,如何确立体育舞蹈教学原则及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试图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加以探讨,以期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本文就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研究型大学的工科数学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及方法:要将数学思想贯穿于工科数学教学中;要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意识贯穿于工科数学教学中
初中物理教学技术应用传统的物理概念教学主要存在平铺直叙、缺乏创新、教学枯燥等缺点。而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以实现教学最优化。在物理概念引入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使概念教学由抽象变具体,由微观变宏观,由静态变动态,从而使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  一、通过计算机课件模拟物理情景引入  “电流”概念比
摘要: 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渴望,尤其是小学生,更需要表扬,渴望得到别人的的赞赏和认同。一句由衷的赞誉、夸奖、激励语,会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需要尊重和信任,需要教师的正确评价。在教育中给他们尊重和信任,适当的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奇迹往往就会发生。  关键词:教学评价 表扬 学习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工具,集声音、文本、图片、动画和视频为一体,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在传统的古典舞教学中,教师传统形式用钢琴配乐,形式单一,内容受到乐曲种类
媒介融合使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呈现出新特点,给电视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视新闻编辑记者必须转变原有工作思路和方法,以应对融合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而促进自身的提
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和中国共产党十四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已成为全国各
本文从分析鄂东南的主要土壤类型、地域分布、成土特点及土壤性状、农业利用状况入手,具体评价土壤生产力及潜力发挥程度,并对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出初步设想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