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有效途径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viane_px3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有效的进行听力练习是当前英语学习者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影响英语听力学习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的方法,旨在提高英语听力学习水平。
  【关键词】影响因素 基础知识 文化背景 记忆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20-01
  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是学习和运用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英语学习者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准。在这几大要素中,听力是基础,更是关键。现在,我国中学、大学的各项考试中,听力都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环节。
  传统的英语教学受“应试教育”的支配,英语学习和教学往往注重分数而忽视英语学习的能力的培养。由此,听力成了绝大多数学生英语学习薄弱的一环。为了提升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笔者通过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分析了影响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因素,并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
  一、影响听力学习的主要因素
  1.词汇、语音等基础知识的障碍
  词汇的掌握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听力是通过声码的形式把单词传递到人的听觉系统,通过对大脑的刺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如果听到不懂的单词,就不可能像做阅读那样去根据上下文意去推测,因此只能放过听不懂的部分。另外,有些学生的发音不标准,这就导致其在听力学习中不能准确地进行辨音,而辨音能力则是英语听力的基础。如果不能准确地分辨语音,就会混淆听到的单词,进而混淆词义,如将“never” 理解为“nerve”。还有一些如不能准确的区分重音、连读、弱读等语音现象,就会导致句子难以听懂。有时候学生不根据语调来准确的判断说话人的意图和态度,这就会导致意义理解的差异。
  2.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障碍
  听力的学习绝不仅仅是对单词的简单听写。文化是语言的基石,要学好一门语言,对于其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听力材料的内容,往往会涉及到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沿革、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讲,文化知识背景的缺失往往是造成听力困难的重要因素。因此,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对于英语听力的学习有着极重要的促进作用。
  3.记忆的障碍
  听力学习的过程中,对一些长对话中出现的句子,很多学生都记不住。即便是听力理解能力很强的英语学习者,在听力学习的过程中也难以将对话中的全部细节都清晰地记住。另外,在听力学习时,对话中所出现的信息也主要考学生的短时记忆来进行信息的加工和有用信息的提取。因此,对对话中信息的短时记忆就成为困扰一部分英语听力学习者的拦路虎。
  二、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策略研究
  1.加强基础知识掌握,全面夯实基本功
  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要以扎实的基础为铺垫,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有效的练习。
  (1)加强语音和语调等的练习。准确的辨音是和正确的发音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学习者本身的英语发音就不够标准,那么在听力的时候就难以迅速准确地分辨出听到的单词。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的语音语调问题,主要是因为其没有进行过严格系统的语音发音练习和长期忽视发音练习的结果。鉴于这种情况,学生可以自己进行听说的练习,例如找一些标准的语音磁带进行训练和模仿练习,或者找一些发音标准的同学进行对话。这样,就可以在不断的训练中取得英语听力的进步。
  (2)加强英语词汇的记忆。词汇是学习语言的基本材料,掌握的词汇量越多,那么在平时的阅读和听力时就能够较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平时的听力练习中,学生要尽可能的归纳经常出现的词汇和短语,尽量多的掌握一些单词,同时也应该注意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发音和语法上的区别。另外,由于听力中的词汇往往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记住并写下来,因此,掌握更多的词汇能够帮助学生准确的答对题目。
  2.拓宽知识面,增加文化背景知识
  听力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对语法和词汇有所了解,更要对对话内容的背景知识有所了解,以求准确迅速的对听力对话的内容作出判斷。但是,单纯的听力练习并不能获得较宽泛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不仅要为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更要教学生一些语境知识,帮助学生较多地掌握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民俗风情、历史沿革和地理文化等文化背景知识。同时学生也应该在课后较多的关注一些英语国家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可以多听一些英语歌曲、看些英文电影等。这样,随着不断的积累,学生的知识面就会拓宽,语感也会不断的加强,这样,在听力学习的时候就会容易得多。
  3.立足个人条件,强化连贯记忆能力
  在听力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不能简单地接受一些机械的信息,亦不可以追求听懂对话中的每一个单词。在听力学习时,要尽量减少对单个记忆单元的记忆,要紧紧抓住单词、句子和整个文章意思之间的联系而对其进行整体的把握和记忆。学生在听力练习的时候要逐渐改变以单个单词为感知单位的记忆方式,要以整个句法结构为单位进行训练和提高。例如学生可以在每句话结束后,复述其大意,然后逐渐过渡到整个文章大意的复述。学生在听力练习的时候,也可以有选择的注意对话中的过渡句或者段首尾的句子。在听力进行的时候,学生也可以边听边记下一些关键的词语和句子,也可以用缩略词代替等,这样的连贯记忆,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听力学习时的记忆能力。
  总之,影响英语听力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很多,提高英语听力水平并不能一蹴而就。要想提高听力水平,学生必须做到循序渐进,而且要将听说读译等几个方面的要素结合起来,并将几个方面的要素综合运用。这样,才能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英语听力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小涓.大学英语听力技能培养探幽[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吴桢福.冗余现象与听力训练.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 (3).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英语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基础课程,亦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对学生的日后就业和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为了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本文对较为符合高职高专当前教学形势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 英语教学 工学结合 应用策略  【Abstract】University English is a foundational cours
【摘要】英语的听、说、读、写四者密切相关,相互渗透,互为基础,又呈螺旋式提高。写的训练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寓写于听、说、读等诸方面的训练中,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学生写的能力。本文仅就如何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问题进行探索,以期找到一条满意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 基础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12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倡导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眼界,给学生提供更多进行英语语言交流的机会。学生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及合作、探究精神,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程标准 教学活动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14-01  新的
【摘要】中职的计算机学科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规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素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通常是把理论与实践分开来,忽略了学生在任务操作过程中的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因此,本文提出把“理实一体化”应用到计算机教学当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不仅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还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关键词】理实一体 中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16-01  一、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我国基础教育《新英语课程标准》在其基本教学理念中:“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任务型教学,尤其是利用网络资源设计任务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活动已逐渐被英语教育工作者认识,它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15-01  几年来,通过不断研究,不断实践,我摸索出一种方法,就是分组进行教学。它提高了差生的英语成绩,较好地解决了两极分化问题。2003年我在高三年级两个教学班中使用分组教学,112名学生高考及格率达95.3%,优秀率达49%,平均分80.1分,三项指标名列全县前茅。2004年,我又接高三两个班的
煤炭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倚赖的主要能源之一,而煤炭开采的供不应求又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自2003年以来,这一矛盾更为突出。2005年6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煤炭工
In recent years, social responsibility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pursue their own development, firms lea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加剧,作为企业最宝贵资源的人力资源的价值也逐渐显现出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也已经成为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