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鸭不同部位肉的风味特征分析

来源 :发酵科技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1010ping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酱鸭不同部位肉的挥发性有机物特征及其之间的差异,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及差异鉴别.结果表明:酱鸭皮中的挥发性有机物主要包括酯类、醛类、烯醛类、醇类和萜烯类等,其中萜烯类是植物中的典型挥发性有机物,很可能是由添加的香料引入的;鸭胸皮和鸭腿皮中的挥发性有机物存在差异,鸭胸皮中部分酯类、醛类物质的质量分数更高,包括2-甲基丁酸乙酯、3-甲基丁酸乙酯、异丁酸乙酯、乙偶姻、3-甲基丁醛、丙酸乙酯、2-甲基丁醛、己酸乙酯、己醛、戊醛、1-戊醇和3-甲硫基丙醛等;鸭腿皮中反-2-己烯醛、异戊醇、羟基丙酮和乙醇等物质的质量分数更高.实验表明:鸭胸皮和鸭腿皮的风味存在差异,二者可以各自聚为一类.实验结果为酱鸭的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其他文献
哈罗德·布鲁姆强调批评的身份独立性,其文学批评中饱含着书写者本人的精神向度、情趣意志与生命坚守.以布鲁姆为参照,中国文学批评标准的现化性建构需要强调文学批评的自主性和创性新,同时批评者应对文学怀有敬畏之情,在批评实践中应坚守内在精神独立性、坚持自我审视、坚守民族身份;应对文化话语的过度侵袭和批评的商业化倾向有所抵制,并对当前“泛娱乐化”的批评倾向保持警惕.
要把传统宗教文化置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中进行传承.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结合起来;把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与各级干部加强对宗教基本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把阐释宗教教义、宗教文化对社会的深刻影响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同中华文化相融合结合起来;把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同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结合起来.
为控制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密度,达到防疫及疏散要求,根据交通运输部《客运场站和交通运输工具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指南(第四版)》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防疫时期高峰时段站台的客流密度为0.754人/m2拥挤度的规定,采用数理统计和经验公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车站客流密度并对客流密度阈值分级预警,并从车站、行车和线路联保3方面提出降低客流密度的措施,最后以北京地铁沙河站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客流密度预警等级和疏导措施在沙河站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为疫情期间地铁客流疏导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加喜特时期创作的《正直受难者诗篇》是一部以虔诚信徒遭受苦难为主要内容的智慧文学作品,本文在细读作品文本的基础上,引用同类作品相互参照,指出该作品的宗教思想包括鼓励敬畏神明、慨叹凡人不能理解神意、宣扬马尔杜克的至高地位这三个方面.在对马尔杜克的信仰有着深厚基础的中巴比伦时期,外族统治者加喜特人却崇奉以恩利尔为主的两河流域传统宗教,因此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很可能与不满当时加喜特王室的官方信仰有关.
仕蒙金人杨奂、刘祁、杨果等通过自己的诗文作品对故国金朝灭亡作了反映.这些作品是了解他们于乱世中作出弃金投蒙抉择的第一手材料.结合相关史料,对他们的“金亡”题材诗文进行解读、分析,诗史互证,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价值.对于仕蒙金人在行动上与情感上表现出的不一致,可从当时北方正统观、夷夏观出现的新变化去寻找答案,还可以借助“人的内心世界和人性是复杂丰富的”这一具有普遍性的理论进行解释.
本文认为“四教”是教学次序,文先德后,由浅入深;“四科”是教育次序,德先文后,由本而末.儒家强调志道、据德、依仁的道德理想追求,也重视游艺的日常生活实践;在德行与学文的关系上德行为本,学文为末;道德实践是人生根本,学问知识是实现道德的基本途径;德性要成为德行,必须好学,关键是学会中庸之道.儒家道与学相辅相成,下学上达,由学致道,目标是成就圣贤人格.《论语》德行与学问的关系,为后来《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埋下了伏笔.
新时代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事关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中,存在着与西方多元价值取向交错并存的冲突、受市场经济体制下物质享乐至上思想的冲击以及简单的理论灌输与机械说教等方面现实困境,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需要从理论认同、情感共鸣和行动落实等方面协同推进,建构信仰建设的有效路径.
港澳地区钱学研究视野广阔,方法多元,有以下几个特点:立足于中西比较文化角度进行阐释,对钱锺书语言风格和作品翻译进行分析,强调从文史哲交融角度评价钱锺书的文学理论,以及对西方钱学的重视等.龚刚、黄维樑、张隆溪三位教授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
为实现酿酒生产的生态闭环,利用酿酒丢糟制备有机肥.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跟踪了3个生产批次的有机肥理化参数,剖析了丢糟制肥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并对肥料进行指标评价.结果表明:3个批次丢糟制备有机肥的理化参数均保持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发酵时间为30d,pH为7.0~7.5,水的质量分数降低至25% ~28%,有机质质量分数维持在70% 以上,总氮质量分数保持在3% 以上.微生物种群结构与丢糟发酵理化指标有一定相关性,杆状细菌(Bacillus)和曲霉属(Aspergillus)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一直是优势菌
通过研究多种前体氨基酸的添加量、添加时间和补料工艺对环孢菌素A发酵效价的影响,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发酵24 h时添加6 g/L的L-缬氨酸可以使环孢菌素A发酵效价达11.75 m g/m L;将培养基中初始糊精质量分数降为6%,采用发酵过程中补加葡萄糖的方式维持残糖质量浓度为20 g/L,增加了发酵过程中的菌体生物量,延长了发酵周期.优化后的发酵工艺在200 L实验罐发酵效价达到15.414 m g/m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