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 猫头鹰 农药

来源 :绿色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garet9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用农药保护古树,还是不用农药保护猫头鹰,成了矛盾对立的问题。禁用农药,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人类发明了农药,以为是征服了自然,战胜了自然,结果适得其反。
  
  1999年底在首都博物馆开了一个座谈会,到会的有许多专家及新闻记者。座谈前,主人先领客人们在院里参观了一下,许多棵古柏上都停歇着长耳,俗称猫头鹰。有的树上伫立一只两只,有的四五只,最多的超过十只。主人告诉我们,今年院里共有60多只,往年最多可达100多只。要看到它们很容易,低头先看树底下一片一片白色的粪便和它们吐下的鼠类残骸,抬头差不多便能发现它们。我们在下面观看、交谈、拍照,它们一动不动,都在“闭目养神”,似乎多年如此,已经习惯了。在北京,而且在城市的中心,这么容易看到这么多保护动物,确实是个奇迹!但主人告诉我们,近年来不断发现死亡的猫头鹰从树上掉下来,有时候能捡到几只,希望专家们提意见,怎样才能保护这些猫头鹰。
  
  我第一个发言,我不是专家,只能从保护自然的角度谈谈我的看法。猫头鹰的死亡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吃了中毒的老鼠,因此我反对施用农药(确切地说,是包括杀鼠剂、杀虫剂等在内的化学毒剂)。不仅这里不能用,全北京也不能用,全国都不能用,这是一个涉及保护猫头鹰、保护所有生物、保护人类、保护生态的大问题。我顺便介绍了一下使用农药的历史和西方目前禁用农药的情况。没想到我的意见遭到了几位专家的反对。他们鉴于我是70岁的长者,没有正面反驳,但用不同的理由说明农药还是要用。有的说古柏是孔庙里的活文物,保护古树第一,不能为了保护猫头鹰而不要古树;有的说猫头鹰是候鸟,它们的栖息地在蒙古和西伯利亚,即使这几十只猫头鹰没有了,也不影响大局;有的说,猫头鹰所以来,是因为这里有古柏,没有梧桐树,招不来凤凰,所以要保护猫头鹰,首先要保护古树;有的说,治理古树的害虫要用综合的办法,但别的办法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所以归根到底,农药还得打,尽管他们的发言有的是抱着莫可奈何的态度,有的是抱着不得不用的态度,有的是抱着非用不可的态度。
  听到这些意见,我感到悲哀。因为他们都是专家,他们应该最懂得农药,也最懂得生态,但他们的意见却如此地趋于一致。当时因为会议时间就半天,而且主人是指望办法,并不需要争论。所以我忍住没有再发言,但总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因为这不是一个农药问题,而是一个生态观念的问题。他们的发言都有道理,有些意见我也同意:禁用农药得有个过程,尽量使用低毒高效的农药。但他们的观点有个共同点,光考虑自己专业范围,光从人类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生态出发,从保护自然(当然包括保护人类)出发。
  关于禁用农药,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早在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作家卡逊(Rachel Carson)就出版了一本书《寂静的春天》,全面论述了农药的危害。开始她遭到了猛烈的攻击,甚至谩骂,说她“煽情”,是“歇斯底里老处女”、“自然的女祭司”。经过一场有关生态保护的激烈辩论,她的书得到了上自总统下至平民的重视,美国国会终于制定了禁用某些农药的法律,而且改变了美国人甚至全世界的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开创了一个环保的时代。
  当时,农药作为一个伟大的科研成果出现,发明DDT的科学家保罗·米勒还获得了诺贝尔奖,但它开创了一个污染环境的时代。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生物的多样性、遗传的变异性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其特点。人类为了改善生活和提高经济效益,却反其道而行之,努力培植单一的农业、林业和牧业,并精耕细作这种或者那种单一作物,破坏了自然界的格局和平衡。大自然就差遣了一支“别动队”与之对抗,于是出现了“害鸟”、“害兽”、“害虫”。其实在生态学上,“害鸟”、“害兽”、“害虫”是个不确切的名词。所谓益害,只是对人类而言;即使对人类而言,有时候也说不清楚。以麻雀为例,我们就经历过一个先要消灭后又平反的过程。对其他生物也是如此,这方面有害,那方面有益;只看到其害,未看到其益;废之有害,用之有益;今天有害,明天有益;对人类有害,对大自然有益,终归也是对人类有益。人类发明了农药,以为是征服了自然,战胜了自然。结果是适得其反。
  第一,农药是不分敌我的,既消灭对人类有害的对象,也消灭对人类有益的对象;既消灭“害虫”,也消灭“害虫”的天敌。人们本来想毒死老鼠,却毒死了老鼠的天敌猫头鹰。
  第二,从长远来看,农药很难控制“害虫”。经常使用化学药剂,使得许多应该被控制的群体产生了抗药性。它们适应性强,繁殖力强,农药对它们的作用越来越小。人们不得不加大农药的剂量和毒性,而这些群体又会产生新的抗药性。当它们既适应了农药的控制,又失去了天敌的制约,就可能出现爆发性的增长,逼迫人们采用这种消防手段犹如以油浇火,陷入越来越糟的境地。所以农药实际是帮了倒忙,它控制了人类不想控制的,却控制不了人类想控制的。
  第三,农药不仅杀死昆虫和老鼠,杀死它们的天敌,也杀害其他生物,乃至人类。许多化学药剂很难降解,其毒性可以残留几月、几年甚至几十年,既可以蓄积在土层中,也可以通过食物链,转移和蓄积在植物、动物和人体内,很多化学药剂具有破坏神经系统、破坏染色体、干扰细胞分裂、破坏遗传物质等贻害无穷的功能,几乎对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的生命在内构成威胁。这种危害有的可以检测出来,有的目前还检测不出来。所以,实施农药的危害绝不是一时一地,而是一种持久的、全面的、生态性的灾难。
  从农药的发明和推广到农药的被谴责和禁用,是人类和自然较量的一个过程。较量的结果当然不是人定胜天,而是天定胜人。较量的最后,人类只有在臣服自然的心态下,才能找到出路。西方许多国家开始认识这点,一方面通过法律禁用多种农药,另方面寻求新的途径来控制有害群体。由单一的“消防”时代进入到多种防治手段并用的综合治理,现在又进入到以生态保护为指导思想的科学管理。
  相比之下,我们确实是落后了,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人仍然是“一棵树上吊死”。保护古树者可能会说,“我们的情况特殊,保护古树第一”。其实“古树第一”的提法,和“害虫”、“害鸟”“害兽”的提法一样,都是人本位的。我就不认为猫头鹰应该第二或者第三,北京城市这个人工生态系统几乎驱赶了所有的野生动物,现在除了乌鸦、麻雀、老鼠、苍蝇、蚊子以外,有幸能看到猫头鹰,确实是件好事。如果经过专家们的努力,把古树和猫头鹰都保护下来,那更是一件大好事。会后经许多家报纸和电视台一传播,就有许多人买了门票,专程去首都博物馆观看猫头鹰,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孔庙里生存着古柏,是非常珍贵的活文物;孔庙里生存着猫头鹰,也是非常珍贵的活文物。这些,都是传播绿色文明的好教材。孩子、家长、学生、老师、群众、领导、新闻界都来关注这个事,就等于启动了一个绿色的网络,就是一股无形的力量。从这个意义来说,我看没有必要分第一第二,从生态观点来看,保护古树和保护猫头鹰都非常重要。至于说“没有梧桐树,招不来凤凰”,我的理解,这个“梧桐树”指的是生态,没有相适应的生态,既无梧桐树,也无凤凰。我们不保护生态,则古树和猫头鹰都保不了。
  如果说保护古树要施用农药有其特殊理由的话,那么,粮农、棉农、菜农、果农、花农以及园林、畜牧、仓储、环卫等方面使用农药,都有其特殊的理由,其心态也是共同的:莫可奈何,不得不用,非用不可。各行各业的专家们可曾想过,你们吃的粮食、蔬菜、鱼肉、水果,饮用的水,呼吸的空气,脚下的土地,生活的空间,几乎都含有农药;再加上其他环境问题,我们所处的生态日益恶化。林中无鸟、河中无鱼、花草中没有昆虫的“寂静的春天”,没有降临西方,却有可能成为我们的现实。电视前几天报道,离北京很近的白洋淀出现了大面积死鱼的现象,波及全湖1/3。看到那白花花的死鱼,看到那哭丧着脸的渔民,再想想死于化学疾病的亲友越来越多,这种命运也许就潜伏在你我的身上,我们能无动于衷吗?饮鸩止渴,必死无疑,难道我们非要喝这杯毒酒不可吗?奇怪的是我们就生活在这种怪圈里,人们最难辨认最难逃脱的就是自己制造的这种怪圈。
  当然,这不只是某些部门施用农药和有关专家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决策者通盘考虑的问题。但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取得共识,不就有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吗?
其他文献
一    车向西宁,想起一首民歌:黄河、长江是两条辫子,青海湖是照人的镜子……想起诗人阳飚的《青海湖长短句》,短的一句是青海,长的一句是西藏。长长短短的句子通向天堂,“天堂的路好走吗?”  前来接站的小冯,全西宁最高的个子,身板硬朗得像背着一截钢轨。小冯接了我再去接《诗刊》的李志强、《绿色中国》的耿国彪、《人民日报》的杨少波。我们是到这里来采风的。来青藏高原,来宗喀巴大师出生的地方!  在西宁广场
期刊
西红柿玫瑰汁 西红柿去皮、杆,黄瓜洗净,鲜玫瑰花适量。将它们搅碎后过滤,加入柠檬汁、蜂蜜,每日饮用。  西红柿、黄瓜含谷胱肽和维生素C,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使沉着的色素减退,从而使肌肤细腻白嫩。  栗子炖白菜 栗子200克,去壳切成两半,鸭汤适量,煨栗熟透,再加白菜200克及适量调味料,炖熟即可。栗子健脾肾,白菜补阴润燥,常食可改善阴虚所致的面色黑黄,并可以消除皮肤黑斑和黑眼圈。  醋泡黄豆 取
期刊
动画片《风之谷》是日本动画大师宫崎俊的代表作之一,深具生态理念,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将其作为推荐影片之一。  影片讲述的是千年之后的未来世界。  那时的世界,人类已经很少了,大多分布在一个个小城镇和小村庄里。空气和水变得极差,很多地方需要戴防毒面具才可以进入。森林里到处都是奇奇怪怪的虫。一些被称为“荷母”的虫更是长得有鲸鱼般大小。绝大多数的人认为虫类是危险而有害的。  更可怕的是一种孢子,人若
期刊
要闻    胡锦涛提出建设和平繁荣的和谐世界  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9月15日上午再次举行全体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对当前国际形势及重大国际问题的看法和立场,对加强联合国作用、推动联合国改革、促进国际发展合作等问题提出了具体主张。胡锦涛指出,新的世纪为人类社会发展展现了光明前景。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
期刊
曾经读过一首描写藏羚羊的诗,其中这样写道,“雪原上/一双眼睛/仍炯炯有神/注视着那方生生不息的土地/来,我在巨浪中等你/来,我在灰烬中等你”,随同这首凄美的诗,可可西里野牦牛队(原青海省玉树州至多县西部工作委员会)留下了一段短暂而悲壮的历史。在2005年一个初夏的日子,北京一家不起眼的宾馆里,记者见到了原可可西里野牦牛队(原青海省至多县西部工委)办公室主任靳炎祖和队员扎西才仁。面对这两个来自青藏高
期刊
“春天到了,鲜花开了。今年花儿红,明年花更好。”——2007年3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给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江西代表刘艳琼回信中这样写道。  3月16日,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刚刚闭幕后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香港记者提问时,又说:“紫剂花盛开了,今年花儿红,明年花更好!”  不用说,温总理的这些话有其特定的含义。但作为采访本次大会的记者,我觉得,温总理的这些话恰是对本次大会
期刊
带着一路的风尘,当我们的汽车抵达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东麓,资水、沅水上游的洞口——这个“茶果之乡”的小县城时,已是傍晚时分。夕阳血红,气温依然灼人,只有穿城而过的平溪江吹来风,清凉如许。职业的敏感,记者意识到这是绿的延伸——    拯救回龙洲    站在洞口大桥上,对面是立在平溪江中的一片绿洲,洲内风景宜人,林间百乌云集。空气中弥漫着树叶和泥土的芬芳,伴着绿色映着夕阳的光泽,我们迫不及待的走进了这
期刊
湖南泰格林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岳阳林纸集团)始建于1958年,地处万里长江和洞庭湖交汇的三江口处,北枕长江黄金水道,西临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东依京广铁路大动脉、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便利的水陆交通、湖区丰富的淡水资源与芦苇、杨木原料,使这里被国内外造纸专家喻为发展造纸工业的黄金宝地。  经过40多年的发展,泰格集团已成为集制浆造纸、林业基地开发、发电供热、轻机制造、科研设计、国际港口贸易于
期刊
当汽车行至哈尔滨郊外哈阿高速公路零公里处时,一排方方正正通体绿色的建筑映入记者的眼帘,同行的黑龙江三丰环保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徐晓平女士介绍,这就是他们公司所在地,这些建筑的格调和色彩都是公司董事长王清刚一手设计的。当时记者并没有在意,但走进三丰公司才发现,这里的设计和布局都独具匠心,简洁中透着优雅,粗犷中蕴含细腻,工作中附带休闲,紧张中不乏人性,这一切驱使着我要急切地走近它的设计者——黑龙江三丰环
期刊
在蝴蝶泉森林公园的植物王国里,飞舞的蝴蝶忽上忽下,落到了游人的头上、肩上、手上。人们不但观赏到了数万只彩蝶飞舞时精美绝伦的奇观,更能感受到大自然中蝴蝶与人相戏的奇妙境界,深刻体会到只有聆听、只有感悟、只有凝视,人与自然才能达成一种默默的交流,柔情的倾诉和深深的依恋。此情此景,令人不由发出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的千古奇问。    蝴蝶泉森林公园位于云南大理,海拔 2030米,占地面积1996亩,是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