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大型城市智慧化应用平台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中兴通讯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jkdhfjkhasdjklfh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6868 (2014) 04-0021-004
  摘要:提出了一种无线城市应用平台,以承接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该平台利用大数据的理念和技术,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构建了融合基础层、架构层、应用层3个层面,基于移动网络、有线网络和数据中心等基础网络的一种集大数据传输、存储、处理、运用为一体的智慧化应用体系。该平台提供通过用户和内容的共享,以统一呈现的形式,为市民、企业和政府提供一站式城市信息化运营管理公共服务,是大型智慧城市化建设的典型案例。
  大数据;无线城市应用平台;智慧城市
  This paper proposes a wireless application platform that promotes smart city in Shanghai. The platform makes full use of big data and leverages the advantages of mobile internet. It has three layers: base,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It is a smart application system which combines data transfer, storage and processing, and it based on the mobile network, cable network, data center and other basic network. The one-stop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enables information sharing with a standardizing presentation form for citizens,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It is a good case of large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big data; wireless city application platform; smart city
  1 大数据时代
  1.1 大数据的概念
  麦肯锡公司在2011年6月发布了报告——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报告提出:大数据指的是大小超出常规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合。但它同时强调,并不是说一定要超过太比特的数据集才能算是大数据[1]。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2]中指出了大数据的“4V”特点:数据量大(Volume)、输入和处理速度快(Velocity)、数据多样性(Variety)、价值密度低(Value)。
  大数据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概念还在不断演变。但不可否认的是,大数据将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就像公路、铁路、港口、水电和通信网络一样不可或缺。
  1.2 大数据时代到来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数据量变得越来越庞大。人们使用社交网络每天会产生照片以及聊天记录等数据,选择网络购物会产生浏览记录和偏好等数据,上传和下载视频会耗费流量……,种种迹象表明,全球已进入数据大爆炸时代。麦肯锡研究表明,大约每两年,全球的数据量就会翻一番,到2020年或将达到35 ZB之巨[3]。近几年,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每年都在100%以上,中国也跟随全球的步伐迈入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经济市场中,政府和企业的决策将更多地依赖数据的分析和支撑,而再不是像以往那样仅靠经验和直觉。
  2 中国城市智慧化进程中
  面临的问题
  中国政府对智慧城市的推进不遗余力,国务院、相关部委及各省市政府等出台了一些关于智慧城市的政策措施,大力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智慧城市建设仍存在三大问题。
  2.1 缺乏顶层设计与宏观指导
  目前智慧城市并没有出台国家级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各地方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建设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城市管理者对自身城市发展现状和城市自身的特色认识不足,导致智慧城市建设停留在技术层面。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迫切需要顶层设计,以指导产业链上各方在建设过程中做好相关工作,共同完成智慧城市的建设。
  2.2 信息化孤岛现象严重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各部门应联合起来,做到信息共享。但现实情况是,各地各部门信息化系统是根据自身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因结构、标准等重要参数的不同,造成数据交换困难。许多城市的智慧城市管理工作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和管理,“各自为政”现象突出,资源难以实现共享,智慧城市从“先行区”变成了“孤岛区”。
  2.3 缺乏有效评估体系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因而缺少权威的智慧城市评价体系。据了解,仅2012年末,就有3个关于智慧城市的不同的评价体系发布。缺乏完整的、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不同城市的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埋下了隐患,最终可能建出一大批不能互联互通的信息孤岛。只有通过制订科学的评价体系,用数字来量化衡量智慧城市建设,才能科学地落实智慧城市建设。
  2.4 特大型城市智慧化的特殊困难
  在上海这类特大型、国际化城市,城市的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其对智慧城市的需求强烈,但智慧化的道路却更崎岖艰难。除了前面提到的城市智慧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三大问题之外,还有很多特殊困难。   特大城市环境的复杂性带来需求多样性,即城市里的市民、企业、社会组织的需求相对其他城市,要求会更高,更加多样性、个性化;城市管理者需求的特殊性(需求层次高,需求的内容等必须达到国际化水准);特大城市海量信息、数据带来的难题(与其他中小城市比,信息数据的海量性带来的信息拥塞等诸多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难度问题,包括由于上海的城市信息化建设起步早,缺乏早期的整体规划导致各类系统、数据多样性、不兼容,难以变成有用的信息或应用等。
  3 大数据在智慧城市建设
  中的作用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数据做支撑。实时、全面、系统的数据采集和实施是智慧城市的基础,从食品安全溯源系统到智能社区的管理和安防,从汽车导航、电子警察到交通调度和售票系统,各个行业的智慧化都要依赖于数据采集、统一调度和分析挖掘。智慧城市的本质是数据的智慧处理。智慧城市通过把各个行业和各个部门的数据调动起来,让大家实现共享,让智慧应用服务于市民的衣食住行。
  3.1 打造智慧政府
  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一个智慧的政府。大数据使数据共享成为可能,政府管理层利用数据库可以实现高效互联互通,极大提高政府各部门间协同办公能力,提高为民办事的效率,大幅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最重要的是为政府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撑。例如,在城市规划方面,通过对城市地理、气象等自然信息和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人文社会信息的挖掘,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强化城市管理服务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交通管理方面,通过对道路交通信息的实时挖掘,能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并快速响应突发状况,为城市交通的良性运转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3.2 打造智慧企业
  当今社会是一个数据驱动的社会,大数据处理将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企业可利用云平台实现数据集中化,形成数据资产。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各子公司和部门信息管理系统每天产生大量的交易数据和业务数据,如果这些系统数据不能共享或互联互通,将严重影响对大数据的统一管理与价值挖掘。另一方面,企业应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充分挖掘数据信息,推动企业实现智能决策。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大数据挖掘和应用可以创造出超万亿美元的价值,数据将成为企业的利润之源,掌握了数据也就掌握了竞争力。企业必须更加注重数据的收集、整理、提取与分析。
  3.3 服务智慧民生
  大数据的核心价值,能帮助我们从海量信息内容中按照不同需求提取资源,从“眉毛胡子一把抓”中分出“轻重缓急”,提炼出解决方案。也正因如此,它也被视为突破那些体量庞大、跨部门、跨地区民生难题的“撒手锏”。
  由于我们的无线城市平台采用了大数据的思维和技术,实际上会产生3个效果:平台本身是开放的、全接口的,本身就是一个吸收大数据的平台;平台提供的部分应用就是大数据分析的结果;百万级、千万级的访问数据、行为数据本身又产生出新的大数据,并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服务,这就是我们致力于平台建设的原因和思路。
  4 大数据背景下的无线
  城市实践
  目前在大数据背景下,通信运营商已发挥各自优势,开展智慧城市的诸多实践。以上海移动为例,前期从基础层、架构层和应用层3个层次开展了无线城市实践。上海移动的无线城市架构如图1所示。一是基础层,打造优质基础网络以承载海量数据高质量的传输和存储;二是架构层,建立基于云计算的泛在平台,为大数据应用提供基础架构平台;三是应用层,从强政、兴业、惠民3个方面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及各种服务。
  4.1 基础层——基础网络
  (1)移动网络
  根据爱立信《流量和市场数据报告》显示,移动数据流量将以5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18年底,数据流量将增加约12倍。工信部数据也显示[4],截至2014年1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2.35亿,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流量超165 MB,同比增38.6%。大流量消耗意味着大数据的产生,运营商应建设一张高性能的移动网络以支撑移动数据流量的快速增长。移动运营商目前提供的移动网络服务包括2G/3G/WLAN/TD-LTE。尤其是抓住先发优势,加快TD-LTE网络建设,通过手机终端、中国移动的移动无线上网设备Mi-Fi、数据卡、用户终端设备(CPE)等数据类终端为客户提供高速上网服务体验。TD-LTE网络将为未来大数据的发展提供网络保障。
  (2)有线网络
  在互联网宽带方面,满足个人和政企客户高速接入互联网的需求,提供多种有线接入方式,带宽灵活选择。可提供基本高速上网功能,承载多种新型互联网综合应用,如多媒体信息查询、IP电话、视频会议、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等。
  在数字电路方面,依托运营商丰富的传输网络资源,向企业事业单位提供数字电路、光纤等线路,企业事业单位可以自由选择带宽通道及多种接口类型,建立安全、可靠、高速的专用数据通道环境,承载语音、数据、视频等各类业务。
  (3)数据中心
  应用“大数据”需要具有高效安全IT服务的数据中心,运营商可为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器托管、带宽租用、系统运维等一揽子数据中心服务。
  4.2 架构层——基于云计算的泛在
  平台
  (1)无线城市平台
  无线城市平台承载了用户及内容数据,并可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需求,从而进一步丰富平台内容。同时可借助运营商级的鉴权机制,实现个人身份认证,为用户特供特定个人信息查询,并且可提供在线支付。
  (2)集团短彩平台
  企业短彩信包括集团短信、集团彩信等服务,可为企业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短信和彩信群发下行+上行互动方式。企业可实现内部办公信息传递、营销服务信息发布、客户需求收集和意见反馈等功能。
  (3)视频监控平台   视频监控平台是通过移动、固定资源相融合的方式,将固网上的监控业务延伸至移动领域,实现对监控图像随时随地的浏览与控制。拥有包括前端视频采集、移动终端客户端、视频实时监控等7项功能。可应用于车流监控、违规车辆拍照、交通事故处理、重点商城监控、人流疏导、排污检测、空气质量监测、小区安保、无线车载监控、社区敬老院等领域。
  (4)物联网平台
  随着智慧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展,物联网更多地应用在智慧城市领域。通过建设行业应用管理平台,可加强对各行业物联网终端的服务和管理,为客户提供流量查询、终端管理、业务统计等多项基础服务功能。主要客户有公共事业、银行、各大交通运输等企业。
  4.3 应用层——强政、兴业、惠民
  在应用层,上海移动无线城市以强政、兴业、惠民为理念,整合本地优质战略信息特色资源,实现应用层大数据的整合。通过用户和内容的共享,以统一呈现的形式,为市民、企业和政府提供综合一站式城市信息化运营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1)强政
  大数据在政务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可有效促进政务信息化和创新社会管理。在政务信息化领域,整合各委办局的数据,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办事指南服务,为市民提供政府各职能部门办事流程、服务内容及相关资料,并且可为市民提供常见的问题解答和政策解读,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在安防领域,通过大数据技术应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安全防范能力;在民生领域,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和运作效率,及个性化的服务,如医疗、卫生、教育等部门。
  (2)兴业
  基于平台层的能力输出,运营商可充分开拓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满足金融、交通运输、制造、电力、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的需求,开发出移动办公、无线遥控、电力无线监控、数字化园区在内的各种行业应用。
  如上海某区实施的“智能停车诱导”项目,通过将区内74家停车场(库)的13 000个停车泊位纳入系统,以其及时准确的信息,为市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结合现实路况规划出最合理的停车线路,满足个性化的停车需求。同时,结合短信、彩信查询,市民还可以通过手机得到查询结果的反馈。
  (3)惠民
  上海无线城市门户已上线近百项应用,涵盖政务、公共事业、生活服务、交通、金融、购物、教育等十大领域,在城市账单、智慧医疗、移动票务、餐饮外卖等方面逐步形成了亮点应用。比如在公共事业应用方面,平台可为市民提供多渠道的电子化账单查询和便捷的支付手段,方便市民查缴各类账单。实现足不出户、365天24小时随时随地地缴纳水、电力、燃气、有线电视、移动通信等5大类帐单费用。
  5 未来大数据应用展望
  无线城市的发展战略是建立一个“无线城市统一平台”,用户可以通过不同终端设备一键接入无线城市,实现全国300多个城市站点自由切换,便捷地查询、办理全国各地各种业务,业务种类全面覆盖政务民生、智能交通、就业信息、公共事业等多个领域[5]。
  运营商最大的优势是拥有海量的用户、业务数据。目前,基于用户数据的分析挖掘技术主要被用于影响客户感知的网络运营和客户服务领域,以提升业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通过各类业务和网络运营数据的分析,通过数据驱动业务流程,培养用户习惯。将来,运营商可精确洞察数据,进一步从数据成本中心向数据运营中心转变,引入创新业务模式,挖掘行业客户,与合作伙伴开展业务合作[6-15]。相信在政府主导,运营商和产业链的共同推进下,智慧城市将给人类创造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未来。
  参考文献
  [1] Big data: 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competition, and productivity [R].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2011.
  [2]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肯尼思·库克耶.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 浙江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3] 大数据时代的5个转变 [R].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 2012.
  [4] 工信部. 2014年1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 [EB/OL]. (2014-05-10). http://www.miit.gov.cn.2014-03-03.
  [5] C114中国通信网. [EB/OL]. (2014-05-10). http://www.c114.net/news/118/a775886.html.
  [6] 徐静, 陈秀万.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J]. 科技管理研究, 2014,20(7):12-15.
  [7] 彭英, 施小飞, 徐可. 物联网助欧洲打造智慧城市 [J]. 通信企业管理, 2014,15(3):21-26.
  [8] 郝斌, 俞珊, 吴昀桥.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关联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38(6):5-8.
  [9] 仇保兴. 智慧城市的管理之道 [J]. 清华管理评论, 2014,8(3):1-4.
  [10] 邓庆林. 电信运营商无线城市平台体系研究 [J]. 电信技术, 2013,50(1):33-36.
  [11] 陈文钦, 林晓嵘.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原则 [J]. 管理观察, 2013,25(36):38-41.
  [12] 骆飞. 光网络撑起无线城市未来 [J]. 管理观察.2013,25(1):28-32.
  [13] 易成岐, 鲍媛媛, 薛一波. 社会网络大数据分析框架及其关键技术 [J]. 中兴通讯技术, 2014,20(1):05-10.
  [14] 边延风, 陈林, 袁黎轶. 智慧城市统一门户平台建设与发展模式探讨 [J]. 电信技术, 2013,50(11):13-16.
  [15] 许立. 北京移动:助建数字大都市 [J]. 通信企业管理, 2013,15(5):33-36.
其他文献
采用格栅编码量化(TCQ)这一信源编码方法结合格栅编码调制(TCM)技术,解决了双向中继信道中软信息的传输问题。仿真表明,在衰落信道下,该方法性能上优于传统的译码转发和放大转发的网络编码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双向中继信道并在有限带宽的情况下可获得接近理想信道的链路性能。该方法为软信息网络编码走向实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路。
探讨了一种压缩感知技术在未来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导频设计中的应用方案,结果表明,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导频设计方案可有效降低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导频开销,提升性能。进一步还可以考虑将压缩感知技术与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可能使用的认知无线电技术结合起来用于发现空闲频谱比较多的频段内的空闲资源,有效降低系统硬件实现成本,或者是将压缩感知技术与其他天线降维技术结合起来,提升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体验。
认为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迁移已成为以数据为中心的挖掘分析操作的基础环节。通过对大数据存储系统中的数据迁移进行需求分析,首先提出了数据迁移模型,并分析了影响迁移性能的因素;然后基于上述模型,从作业层面提出一种负载均衡的数据迁移算法。该算法能够规避数据访问热点,提高数据迁移效率。
摘要:提出了针对在不同场景下在移动终端上显示移动转售企业标识的解决方案:在开机界面显示需要转售企业提出需求,由终端厂商配合完成;在开机问候语中显示需要用户识别(SIM)卡和终端的支持,并在SIM卡中进行设置;在终端状态栏显示需要SIM卡配置,并建议出台相关标准;在终端软件中显示需要有准确的数据来源,能够实时更新和正确显示。  关键词:提出了针对在不同场景下在移动终端上显示移动转售企业标识的解决方案
提出一种基于代理的信息传播与控制模型,在对信息分类的基础上,以含有经济刺激的广告信息为例研究信息的传播与控制,构建在线与离线相融合的社会网络结构,并对代理的属性、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定义,同时设定信息传播机制,采用模糊逻辑处理方式对认知、说服、决策、传播4个决策步骤进行建模。NetLogo和C++仿真结果表明,影响力大的节点作为初始节点能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且经济刺激和政策系数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传播
2014年9月11日消息,目前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第3次浪潮,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的重要领域。"近些年,中国物联网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毛伟明在参加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部际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第3次会议期
2014年7月3日消息,Gartner发布最新预测,2014年全球IT支出总额预计将稳步增长至3.7万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2.1%,然而这一增长率较先前预测的3.2%略有下调。预测下调的主要原因可归诸于终端设备、数据中心系统与某些扩展类IT服务的增长不如预期。中国区整体IT支出预期将逾2.1万亿人民币,较2013年增长5.8%。  Gartner副总裁Richard Gordon表示:“竞争加
战略咨询公司贝恩近日发布《物联网的新兴战场》报告称,物联网正在快速发展。该报告介绍了物联网的5个新兴“战场”,旨在帮助企业正确界定物联网。  (1)消费者物联网:众多公司将业务延伸到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引领消费者物联网的发展。  (2)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规模将比消费者市场更大。由于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加需求和扩大影响,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国际大企业都开始采用工业互联网技术。  (3)网
采用无状态翻译技术和双重翻译/封装技术IVI/MAP-T/MAP-E定义IPv4/IPv6地址的映射算法和协议翻译/封装算法,在保持互联网地址端对端的特性的基础上,使IPv4和IPv6互联互通,支持由IPv4和IPv6双向发起的访问。无状态翻译技术和双重翻译/封装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综合优势,是IPv4/IPv6过渡的必经之路。
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发布报告称:全球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2016年有望达到2 040亿美元,较2015年的1 750亿美元增长16.5%。  据预计,公共云服务市场将继续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并一直持续至2017年。Gartner公司指出:虽然公共云服务呈现出稳定发展的态势,但是2016年发展速度最快的却是IaaS。2016年,IaaS有望增长38.4%;到2016年年底,IaaS市场规模有望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