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终端显示移动转售企业标识的解决方案

来源 :中兴通讯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lisha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出了针对在不同场景下在移动终端上显示移动转售企业标识的解决方案:在开机界面显示需要转售企业提出需求,由终端厂商配合完成;在开机问候语中显示需要用户识别(SIM)卡和终端的支持,并在SIM卡中进行设置;在终端状态栏显示需要SIM卡配置,并建议出台相关标准;在终端软件中显示需要有准确的数据来源,能够实时更新和正确显示。
  关键词:提出了针对在不同场景下在移动终端上显示移动转售企业标识的解决方案:在开机界面显示需要转售企业提出需求,由终端厂商配合完成;在开机问候语中显示需要用户识别(SIM)卡和终端的支持,并在SIM卡中进行设置;在终端状态栏显示需要SIM卡配置,并建议出台相关标准;在终端软件中显示需要有准确的数据来源,能够实时更新和正确显示。
  Abstract: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cenarios, we propose the solutions for displaying mobile resale business logos on mobile terminals. If it is displayed in the startup interface, the resale business needs to cooperate with terminal manufactures. If it is displayed in the welcome greeting interface, the SIM card and terminal should be supported, and the SIM card needs to be set up. If it is displayed in the status bar of the terminal, the SIM card needs to be configured, and the relevant standards are recommended. If it is displayed in the software of the terminal, accurate data source is needed and should be updated on time.
  Key words: mobile terminals; mobile resale; LOGO; SIM card
  中国移动转售业务发展迅速,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已有42家企业从工信部获得了移动转售业务的牌照并开展转售业务。这些转售企业有的虽然只是刚刚起步,但也有一些企业已向用户提供服务。
  根据中国《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方案》中的要求,转售企业从基础电信企业购买移动通信服务,重新包装成自有品牌并销售给最终用户。当用户购买了转售企业销售的号卡装进终端后,终端上仍然显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3家基础电信企业标识,而没有标识出提供业务的转售企业。且工信部目前对转售业务号码的分配原则是:监管部门为移动转售业务规划独立的号段,在这个号段下分配给基础运营企业子号码段,转售企业从基础运营商处获取号码。当前工信部已规划170、171号段用于转售业务,并将1700—1702分配给中国电信,1703、1705—1706分配给中国移动,1707—1709分配给中国联通,这3家基础电信企业再将所获得的号码资源以1万号的颗粒度为协议分配给转售企业,因此终端用户无法像以往一样通过移动用户号码的网号来区分出当前提供业务的转售企业。现在中国已规划并使用了35个移动通信网网号,用于基础电信企业为终端用户提供移动通信服务,如果再通过移动通信网网号来分辨服务提供商,那么用户将需要记忆更多的网号与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对应关系,显然该方法不可取。所以当前通过移动终端来解决转售企业的标识问题是最好的途径,转售企业也希望通过该方法来解决[1-2]。
  本文针对移动终端当前显示基础电信企业标识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在移动终端上显示转售企业标识的解决方案,为转售企业、移动终端厂家、制卡商和相关软件厂商等提供参考。
  1 显示服务提供商的位置
  及现状
  为了了解终端上都有哪些位置显示服务提供商标识,我们分别对苹果、三星、华为、小米等主流品牌手机进行调查,包括非定制机和定制机,最终我们发现,有如下4处位置可显示服务提供商。
  1.1 开机界面
  对于非定制机的开机界面显示的是各手机品牌LOGO,而不显示服务提供商。对于定制机,则显示服务提供商所提供业务的品牌LOGO或相应的动画,如中国电信3G业务定制机的开机界面为天翼品牌的LOGO动画,中国移动4G业务定制机的开机界面为4G业务品牌LOGO,中国联通3G业务定制机的开机界面为沃品牌的LOGO动画。该位置所显示的内容,是终端厂商根据服务提供商提出的需求在终端系统上设置完成。如果想要修改开机界面内容,需要专业人士修改终端系统内设置。
  开机界面处显示服务提供商标识只能标志终端是由哪个服务提供商定制的,而不能根据用户所使用的用户识(SIM)卡的服务提供商来更换标识。例如目前大多数手机都提供多网络制式,即手机不但支持中国移动的TD-LTE,还支持中国联通的WCDMA,如果手机是由中国移动定制的,且中国移动要求手机厂商在手机的开机界面显示中国移动4G业务品牌LOGO,而使用此部手机的用户在手机中插入的是中国联通提供的SIM卡,这样用户是可以正常通信,且能够正常使用手机中的全部功能,只是在开机界面处显示的是中国移动4G业务品牌LOGO,而在其余地方显示中国联通等相关标识。
  1.2 开机问候语
  在终端开机后,部分手机会弹出服务提供商的问候语,如中国移动动感地带品牌的SIM卡插入手机后,在手机开机时,就会自动弹出“没错我就是mzone人”的开机问候语。该处所显示的内容,是通过服务提供商在SIM卡中写入数据时设置了相关应用,使得用户在开机时,自动向终端推送应用中所设置的带有服务提供商标识的文本信息。
其他文献
认为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AS)与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的结合是未来网络演进的方向,是实现未来弹性网络的关键。提出了作为电信网络边缘核心的BRAS设备在SDN&
提出了一种基于GRT平台的全双工Wi Fi通信系统设计和实现,它可以支持20 MHz的带宽,能够提供不同的调制/解调方式,包括802.11a/g模式中的标准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
中国自主创新的近场通信(NFC)非对称实体鉴别(NEAU-A)、NFC对称实体鉴别(NEAU-S)两项近场通信安全技术正式成为ISO/IEC国际标准,填补了国际上NFC身份认证安全领域的空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物联网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据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全球NFC市场预计会在2020年达到218.4亿美元,2015年至2020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接近17.1%,然而其技术安全性却备受诟病
针对正交频分复用(OFDM)光网络,提出两项OFDM传输性能优化技术,分别可以抑制OFDM信号的旁瓣分量和降低峰均功率比(PAPR)。通过在每个OFDM符号前插入一段软件定义的旁瓣抑制码(SSC),OFDM信号旁瓣可以得到显著抑制,从而有效降低密集波分复用-正交频分复用(DWDM-OFDM)系统中的相邻载波干扰。此外,利用软件定义的方式更改保护频带(FGB),以降低OFDM信号的PAPR,改善信号
硅基光电子技术在其自身优势、市场需求、国家战略的带动下迅速发展,面临大规模市场化的历史机遇。指出了硅基光电子在硅基多材料体系、大容量信息技术、新型耦合和封装技术等层面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包括有源器件和异质集成问题、超高集成度硅基信息系统实现、高效耦合及封装等。认为建立科研成果和市场产品之间有效的联通桥梁,促进前沿科研和产业应用的协同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手段。
基于机器类通信(MTC)业务的速率需求和计算需求,研究了对移动通信网络计算资源分配方法,给出了计算资源分配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组合优化的计算资源分配算法来解决计算资源受限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次优化算法与传统的轮询方式相比可以获得约10%的增益。
2014年4月24日消息,据The NextWeb网站报道,网络服务提供商Akamai今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第4季度,全球平均网速同比增长27%,达3.8 Mbit/s,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则跃增70%。Akamai在报告中指出,2013年第4季度,全球有133个国家平均网速都出现同比增长,增长幅度在0.7%~164%之间,仅有7个国家的网速同比下滑。
采用格栅编码量化(TCQ)这一信源编码方法结合格栅编码调制(TCM)技术,解决了双向中继信道中软信息的传输问题。仿真表明,在衰落信道下,该方法性能上优于传统的译码转发和放大转发的网络编码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双向中继信道并在有限带宽的情况下可获得接近理想信道的链路性能。该方法为软信息网络编码走向实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路。
探讨了一种压缩感知技术在未来大规模天线阵列系统导频设计中的应用方案,结果表明,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导频设计方案可有效降低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导频开销,提升性能。进一步还可以考虑将压缩感知技术与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可能使用的认知无线电技术结合起来用于发现空闲频谱比较多的频段内的空闲资源,有效降低系统硬件实现成本,或者是将压缩感知技术与其他天线降维技术结合起来,提升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体验。
认为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迁移已成为以数据为中心的挖掘分析操作的基础环节。通过对大数据存储系统中的数据迁移进行需求分析,首先提出了数据迁移模型,并分析了影响迁移性能的因素;然后基于上述模型,从作业层面提出一种负载均衡的数据迁移算法。该算法能够规避数据访问热点,提高数据迁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