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zx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实践论》《矛盾论》发表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党员干部学习研究经典著作、发扬我们党学哲学用哲学的光荣传统作出重要指示,9月29日下午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本期我们节选刊登毛泽东的《实践论》,并刊发罗蔚的赏析文章,旨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新时代的伟大斗争,使之真正成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今年是《实践论》《矛盾论》发表80周年。“两论”作为毛泽东最重要的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和中国传统哲学优秀成果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毛泽东撰写“两论”的缘起,《毛泽东选集》曾这样介绍:“在中国共产党内,曾经有一部分教条主义的同志长期拒绝中国革命的经验,否认‘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这个真理,而只生吞活剥马克思主义书籍中的只言片语,去吓唬人们。还有另一部分经验主义的同志长期拘守于自身的片断经验,不了解理论对于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看不见革命的全局,虽然也是辛苦地——但却是盲目地在工作。这两类同志的错误思想,特别是教条主义思想,曾经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使得中国革命受了极大的损失,而教条主义者却是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迷惑了广大的同志。毛泽东的《实践论》,是为着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去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这些主观主义的错误而写的。因为重点是揭露看轻实践的教条主义这种主观主义,故题为《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同一的目的,即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
  在写作“两论”之前,毛泽东挤出不少时间,废寝忘食,发奋攻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书籍。现在保存下来的他在这个时期读过并作过批注的哲学书籍就有:西洛可夫、爱森堡等所著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米丁主编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上册)等。在做了大量理论准备工作之后,1937年7、8月,毛澤东应邀向红军大学(后来改为抗日军政大学)的学员讲授唯物论和辩证法。讲稿中的两节,经过他的整理,成为《实践论》和《矛盾论》。这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经验所作的一次更深刻、更系统的哲学总结,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并对中国革命应该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和处理问题作了一系列创新性论述,起到了一通百通的作用,一下子就牵住了党员干部提高认识水平、促进思想转变的“牛鼻子”,对统一全党思想发挥了巨大作用。
  《实践论》以认识与实践的正确关系为核心,全面而系统地阐述和发挥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基本原则。毛泽东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出发,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社会实践是推动人们的认识由低级向高级、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的动力,也是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和认识的目的。所以,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毛泽东深入分析了人们认识的发展过程,分析了认识究竟是怎样从实践发生,又服务于实践的。他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前者只解决现象问题,后者才解决本质问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毛泽东指出,由感性认识进到理性认识,并不意味着认识过程的完结。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这是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一个飞跃。理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并不能由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要应用理论于实践,看它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结果,在实践中检验其真理性,纠正其不完全性和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如果人们从社会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再由感性认识推移到理性认识,造成某种思想、理论、计划或方案,用来指导实践,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那么,对于这一具体过程的认识运动算是完成了。但是,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更好地指导实践。201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015年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推进各项工作,要靠实践出真知。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对经过反复实践和比较得出的正确理论,要坚定不移坚持。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放宽视野,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立足新的历史起点,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丽篇章。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本刊作者群的分布及需求,有的放矢的组织稿源,加强和发展、培育稳定的作者群。方法对2004—2006年本刊出版发行的14期杂志的作者单位、地域、职称和学历的分布情况进行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A、B两组,各38例。A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认知、心理和行为综合护理干预,B组采用常规护
政治生态关系全体党员的健康成长,关乎政党的兴衰存亡,保持良好政治生态,必须有严明纪律作保障。1928年,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桂东县沙田镇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第一军规”自此诞生。作为“第一军规”诞生地,桂东县纪检部门领会“第一军规”精髓,聚焦政治生态“护林员”职责定位,忠实履职、担当尽责,坚决维护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锻造过硬“护林”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
在体育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个时代性的问题.在学生体育训练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自然心态的培养,即培养学生的本真意识,能够提高体育训练的效果.本文结合学生的本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