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生态关系全体党员的健康成长,关乎政党的兴衰存亡,保持良好政治生态,必须有严明纪律作保障。1928年,毛泽东同志在湖南桂东县沙田镇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第一军规”自此诞生。作为“第一军规”诞生地,桂东县纪检部门领会“第一军规”精髓,聚焦政治生态“护林员”职责定位,忠实履职、担当尽责,坚决维护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
锻造过硬“护林”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建设过硬的“护林”队伍,必须弘扬“第一军规”精神,用铁的纪律规范纪检监察干部履职。忠诚“护林”事业。政治生态“护林员”要经受各种各样的考验,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始终不忘初心,把对党绝对忠诚的信念浸入骨髓,落实在“护林”事业上。勇于“披荆斩棘”。纪检监察干部在“护林”中,必然要得罪很多人,在遇到说情、威胁恐吓甚至打击报复时,要敢于担当,顶住外部各种压力,越过干扰和“藩篱”,坚决向违纪分子“亮剑”,扫除危害“树木”生长的障碍。净化肌体“细胞”。做好“护林”工作,必须管好“护林”队伍,严管厚爱,坚持刀刃向内,对以案谋私、串通包庇、跑风漏气等违纪行为,严肃查处,严防“灯下黑”。“护林员”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严格按党章党纪、程序规矩办事,守得住寂寞,管住“朋友圈”,树立起严格自律的标杆。
坚决扛起“护林”责任。“第一军规”以问題为导向,用朴素的话语为革命队伍立下铁的纪律,推动革命赢得民心和胜利。纪检工作同样要紧盯问题,“歪树”是什么倾向、“病树”是什么苗头、“烂树”是什么表现都要心中有数,找准“病灶”,对症下药,管护好每一棵“树木”。预防在前育“正树”。坚持预防在先,经常给每棵“树木”喷洒上警示教育、党纪国法的“防腐剂”,打好预防针,提高“正树”免疫力;要剪断滋生贪欲的“枝叶”和恶化树木生长环境的“杂草”,营造适宜生长的环境。靶向精准治“病树”。对“责任山”内的“树木”和“森林”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在日常“巡逻”中,要瞪大眼睛,拉长耳朵,坚持以党章党规党纪为尺子,精准运用各类监督手段,全面排查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通过红脸出汗、提醒谈话等措施及时纠正苗头性问题。敢于亮剑拔“烂树”。对十八大以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不知耻不知止,依然顶风违纪,以至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烂树”,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严查严办,绝不手软,发现一棵,拔掉一棵,防止“烂树”将违法乱纪的“病毒”肆意传播,守护“森林”健康。
营造优良“护林”环境。净化政治生态同样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传承“第一军规”精神,久久为功,持久发力,不断完善“护林”机制,优化“护林”环境。管好“责任山”。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中央纪委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的要求。纪委书记要做纪检监察干部专注“护林”事业的坚强后盾,把握好职能定位,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好错位、越位、不到位的问题,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管到位。厚植“营养土”。历史和现实表明,要从根源上净化政治生态,需要培育健康向上的廉洁风尚。通过开展“廉洁齐家”座谈会、中国好家风进校园、纪律文化展等系列活动,在家庭、学校、社会厚植廉政文化。督促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谈心谈话等,推动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为政治生态林“浇水培土”,厚植茁壮成长所需的“营养土”,让“树木”根深杆直叶茂。清除“污染源”。通过发现一棵“病树”的问题,解决一类“病树”的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推动多个问题的解决;治理一个层面,推动多个层面的治理;规范一个领域,推动多个领域的规范。从“治病树”中归纳问题、从问题中查找根源、从根源中确定对策,构建一套从发现问题到综合施策,最终源头治理的完整监督“护林”工作体系,清除破坏政治生态的“污染源”,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实现“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锻造过硬“护林”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建设过硬的“护林”队伍,必须弘扬“第一军规”精神,用铁的纪律规范纪检监察干部履职。忠诚“护林”事业。政治生态“护林员”要经受各种各样的考验,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态度坚决,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始终不忘初心,把对党绝对忠诚的信念浸入骨髓,落实在“护林”事业上。勇于“披荆斩棘”。纪检监察干部在“护林”中,必然要得罪很多人,在遇到说情、威胁恐吓甚至打击报复时,要敢于担当,顶住外部各种压力,越过干扰和“藩篱”,坚决向违纪分子“亮剑”,扫除危害“树木”生长的障碍。净化肌体“细胞”。做好“护林”工作,必须管好“护林”队伍,严管厚爱,坚持刀刃向内,对以案谋私、串通包庇、跑风漏气等违纪行为,严肃查处,严防“灯下黑”。“护林员”必须旗帜鲜明坚持党的领导,严格按党章党纪、程序规矩办事,守得住寂寞,管住“朋友圈”,树立起严格自律的标杆。
坚决扛起“护林”责任。“第一军规”以问題为导向,用朴素的话语为革命队伍立下铁的纪律,推动革命赢得民心和胜利。纪检工作同样要紧盯问题,“歪树”是什么倾向、“病树”是什么苗头、“烂树”是什么表现都要心中有数,找准“病灶”,对症下药,管护好每一棵“树木”。预防在前育“正树”。坚持预防在先,经常给每棵“树木”喷洒上警示教育、党纪国法的“防腐剂”,打好预防针,提高“正树”免疫力;要剪断滋生贪欲的“枝叶”和恶化树木生长环境的“杂草”,营造适宜生长的环境。靶向精准治“病树”。对“责任山”内的“树木”和“森林”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字准。在日常“巡逻”中,要瞪大眼睛,拉长耳朵,坚持以党章党规党纪为尺子,精准运用各类监督手段,全面排查党员干部存在的问题,通过红脸出汗、提醒谈话等措施及时纠正苗头性问题。敢于亮剑拔“烂树”。对十八大以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不知耻不知止,依然顶风违纪,以至病入膏肓、不可救药的“烂树”,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严查严办,绝不手软,发现一棵,拔掉一棵,防止“烂树”将违法乱纪的“病毒”肆意传播,守护“森林”健康。
营造优良“护林”环境。净化政治生态同样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传承“第一军规”精神,久久为功,持久发力,不断完善“护林”机制,优化“护林”环境。管好“责任山”。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中央纪委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的要求。纪委书记要做纪检监察干部专注“护林”事业的坚强后盾,把握好职能定位,理清工作思路,解决好错位、越位、不到位的问题,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好、管到位。厚植“营养土”。历史和现实表明,要从根源上净化政治生态,需要培育健康向上的廉洁风尚。通过开展“廉洁齐家”座谈会、中国好家风进校园、纪律文化展等系列活动,在家庭、学校、社会厚植廉政文化。督促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谈心谈话等,推动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为政治生态林“浇水培土”,厚植茁壮成长所需的“营养土”,让“树木”根深杆直叶茂。清除“污染源”。通过发现一棵“病树”的问题,解决一类“病树”的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推动多个问题的解决;治理一个层面,推动多个层面的治理;规范一个领域,推动多个领域的规范。从“治病树”中归纳问题、从问题中查找根源、从根源中确定对策,构建一套从发现问题到综合施策,最终源头治理的完整监督“护林”工作体系,清除破坏政治生态的“污染源”,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实现“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