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上“前”与“后”的认知语言学理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uli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时间具有顺序性或序列性,所以能够用“前”与“后”来指称。将时间系统中“前、后”概念的认知和表达与时间的序列性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描述和阐释汉语时间词汇的认知理据。
  关键词: 认知前后时间序列
  
  时间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因此,必须借助其他事物,采用隐喻的方法来表示。人类对时间的认知主要是空间结构的隐喻投射。所以在空间域中最典型的“前、后”概念就被投射到时间域。
  时间的基本特性是其变动性和秩序性:一方面,它有流动性和不可逆性,如“时光流逝、时光一去不复返”。另一方面,它有线性序列和顺序关系,即时间还表现为按先后排列的点、段序列,这是时间的另一种要特性[1](P253)。正是因为时间具有序列性,所以能够用“前、后”来指称。笔者主要通过研讨“前、后”概念的认识和表达来揭示汉语时间系统的序列性。
  
  一、汉语的“前”、“后”及相关研究
  
  在现代汉语中,空间意义上的“前”更多地用来表示一种静态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即人或事物面向的方向或整体中相对靠前的部分。例如:前方、前面、前三名,当然“前”也可以用来表示一种空间上向前的移动,如:勇往直前、前进。“后”主要表示以下两种空间含义:(1)人或事物背对的方向,如:后面、背后;(2)次序靠近末尾,如:后三排,后三名。可见,“前、后”的空间意义更多地表示一种相对位置或次序。既然时间概念是以空间概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那么“前、后”所表达的基本空间概念在向时间概念领域的隐喻投射过程中应该被保留。这是“恒定原则”(Invariance Principle)的要求,根据这一原则隐喻映射以一种与目标域的内在结构相吻合的方式保留了始源域的意象图示结构[2](P116)。但是,有关汉语时间“前、后”的研究,有时是对带有“前、后”这两个词素的时间表达(如前天、从前),进行意义阐释时完全以Lakoff[3]提出的英语时空隐喻理论为依托,忽视汉语时间系统的特性,没有充分考察汉语“前、后”所表达的基本空间概念,因此,在论及汉语时间词汇观念的来源及认知理据时还有些不足之处。例如,戴浩一[4](P27)认为汉语中“前天”、“前辈、后天、后辈”等说法是基于时间在动的隐喻,Yu(於宁)[5](P106)也以时间在动的隐喻来解释“前天、后天”等时间概念。他认为“时间为移动物体,其运动方向与其内在的前部方向一致”。然后,他建议可以将相关的时间段想象为一列有五节车厢的火车,从左边向右边驶去,如果假定第三节车厢为现在,则第一节车厢为前天,第五节车厢为后天。可见,戴浩一和於宁对时间“前、后”的阐释都是基于时间为运动的物体这一隐喻,看到的是时间的流动性,我们认为,戴浩一的阐释方法脱离了“前、后”的基本空间概念,即一种相对的位置关系;而於宁的解释虽强调以时间的运动为前提,但他对时间段的划分本身则体现了一种时间事件的前后次序或相对位置,即时间的序列。有鉴于此,我们可以考虑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考察汉语时间的“前、后”,即把对“前、后”概念的认识和时间的序列性相结合。这样一来,不但打破了将“前、后”概念与时间流动性相结合的研究传统,而且汉语时间词汇观念产生的认知基础及由来也将会得到更加令人信服的阐释。
  
  二、“前、后”表达与时间的序列性
  
  时间是通过运动事件才被人们感知的。运动事件既是在空间中伸展,又是在时间中延伸的。由此地到彼地,所经所历,其时间先后正好有空间上相接相随的位置显示出来。所以时间可看作是一个在空间上排开的序列,换句话说,时间历程就是不同时段的有序排列。这样一来,空—时的语义映射关系可以表示为:“前”→“(较)早”、“(较)先”;“后”→“(较)晚”、“(较)迟”。例如:
  (1)前/后生、前/后世、前/后期、前/后人、前/后年、前/后天
  (2)解放前/后、饭前/后、战前/后、事前/后、生前
  (3)惩前毖后、思前想后、前因后果、前倨后恭
  (4)前/后半生、前/后半夜,前/后半年,唐朝前/后期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时间词语“前”与“后”最通行的使用方法,是利用一个事件或时间点(段)作为参照点。(1)中“前、后”即“早”、“晚”确定的参照点是说话人当时所处的时间,即早于说话时间的是“前”,晚于说话时间的是“后。确切地说,应该是:时在今天(与昨天)之前的为“前天”,时在前人(或今人)之后的为“后人”。(2)中时间词语的“前、后”参照点与说话人所处的时间没有关系,而是以另外一个时间事件作为参照标准。“饭前、饭后”就是以吃饭的时间为“前、后”的分界线。但有时候时间表达词本身并不能直接表明其参照点,所以对于时间上先后次第的分析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2)中的“生前”,它通常不是指“出生以前”,而是指“某个死去的人还活着的时候”,即“生前”中“前”的参照点是他死的时候,“生”只是所指的这段时间的特征。当然也有“死前”的说法,这时“死”才是“前”确定的基点。(3)中“前”与“后”的表达纯粹是一种时间事件的前后排列或时间上的前后相继。通过这些四字成语,可以看出,在概念上“前”为“早”,“后”为“晚”的定义在汉语中根深蒂固,人们很早就认识了时间的这种线性序列特征。(4)中的时间表达均是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再分出前/后或早/晚顺序,这种表达方式往往在“前、后”之后还要加个“半”字。当然也有不是一半对一半这样的对分的,如唐朝前期与唐朝后期之间还有唐朝中期。
  
  三、时间序列性的认知基础
  
  “前、后”作为最基本的时间顺序词语,主要是就不同事件或时间的“位置”比较而言。而这种事件的先后“位置”次序恰恰体现了时间的序列性,那么对于时间序列的认知能否从人类的经验基础上找到根据并加以解释呢?我们认为可以做到。比如,两个物体沿着同一条路线向同一个方向运动,其中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前面。这样,不论它们去向哪里,位置在前的那个物体都先于位置在后的那个物体到达目的地。这种位置的“前、后”与时间上的“早、晚”或“先、后”之间的互转即产生一种常识:前为早,早为前;前于某物即早于某物,早于某物即前于某物。
  
  四、结语
  
  汉语时间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我们静处一旁去观察事件序列的先后顺序。对时间序列性的认知以“前、后”作为语言实现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语言表达表面上的证据,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人类的概念系统,揭示汉民族在时间认知上的特性,从而可以更加充分地描述和阐释时间表达及时间观念产生的深层认知理据。
  
  参考文献:
  [1]吴国盛.时间的观念[J].北京: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2]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Lakoff,G.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A].In A.Ortony (Ed.),Metaphor andThought[C](2nd ed.)(pp.202-251).Cambridge,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4]戴浩一.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J].国外语言学,1990,(4):21-27.
  [5]Yu,N.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A Perspective from Chinese[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8.
其他文献
摘要: 新世纪的英语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以配合学生的素质教育,并能与国际化和全球化接轨。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教师的素质建设:1.新世纪的英语教师应当更加开放并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2.充分运用人文主义教学法,营造充满移情的课堂气氛;3.加强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4.提倡反思性教学。  关键词: 英语教师素质教育建设    一、引言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
抱着为教育事业奉献终生的信念,我迈上了教育的讲台。在教育教学中我不断加强师德修养,认真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要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就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尽职尽责,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传统师德就强调教师的楷模作用和道德
离心螺旋连选机是我国选矿业中新诞生的机种之一,它既有别于离心选矿机,又不同于跳汰、摇床及各类溜槽等选矿设备只凭借离心力或重力进行分选.离心螺旋连选机是将离心力和重
2013年12月广告市场整体投放金额超过840亿元,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8%。同比方面,办公用品及设备、食品和化妆品/个人卫生用品三大行业增长最快,分别为49%、25%和22%。同比降
银华公司恪守“诚信经营赢得客户、优质服务贴近客户、一流业绩回报客户”的质量管理方针,以为投资者创造财富和满足投资人的不同需求为目标,不断推出创新性投资产品。 Yinh
摘要: 当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应该重点研究在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问题,使信息技术课跟上课改的脚步。  关键词: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教学方法授课模式    当今社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现代教育技术只有不断发展,才能适应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改变旧的授课模式,以期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结合多年的中学信息
英国明诺韦什公司研制出一种安装在采煤机切割滚筒周边的Epytensic装置。它可提供压力达1570巴的“定相”高压水射流,进行安全有效的水射流辅助切割。试验结果Epytensic装置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现行的生物教材与老教材相比,得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无论是教材的内容编排、知识结构,还是新旧知识的衔接,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提高和创新。新编教材的每一章均以插图引出,课文中穿插了“想一想”、“课外读”、“小资料”等栏目。这些内容一般不作为教学要求,只供学生课外参考,相对于教材的正文,笔者暂且将这部分内容称为“无关性内容”。然而仔细审视这些“无关性内容”,我们可从中发现它们有如
中作429大豆是由中科院牵头,天津农科院组织, 全国18个省区科研所组成专家攻关小组,对目前国内外46个大豆品种进行试验对比,组系合并,又经南繁加代繁育多次杂交,进行高新技
摘要: 本文从中国典籍翻译的历史、文化全球化现象和关于中国典籍翻译的问题三方面详细探讨了中国典籍翻译,最后得出了在中国典籍翻译的翻译实践中应该加强“文化平等对话”的自觉意识的结论。  关键词: 中国典籍翻译文化全球化问题    一、中国典籍翻译的历史    汉语典籍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第280页)说:“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也泛指古代图书。”1999年版《辞海》(上卷第831页)有详细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