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宝运名声在外,最响是一个“稳”字。徐建辉名声在外,最讲究的是“扎扎实实地活”。
2005年,在客运线路审批紧缩、报废车辆只下不上、油料价格大幅上涨的不利形势下,宝运客运净收达1604万元,比上增长8%,全年赢利10万元;净增客车221辆,其中中高级以上115辆,营运客车总数达870多辆,净增出租车53辆;基建投入约1000万元……
2005年在运管部门基本冻结线路审批的情况下,宝运新开通线路13条,其中跨省1条、区内10条、县内2条。特别是近郊线路目前已发展到41辆客车,形成了新的竞争力。同时,还争取申办了15辆客车延续经营手续,保证了营运车辆总数的稳定。2005年还更新客车11辆,其中70%为中高级以上客车,增强了经营竞争力。
徐建辉这样描述公司的2005年:分别兼并陇县运输公司和风翔县运输公司,标志着宝运集团客运经营已经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继2004年宝运首创风翔—宝鸡文明客运示范班线之后,2005年又成功创建了陇县—宝鸡、岐山—宝鸡两条文明客运班线。三条文明客运班线的运行受到了经营者、旅客、分公司和行业管理部门的一致好评,得到交通运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档次提升竞争力
徐建辉介绍:“原来宝鸡县市间客运线路的车辆和服务档次普遍较低,现在的文明班线总体要求是高于社会车辆的。以前的车7~8万元一台,而我们选用的都是中级以上的车辆。大多20多万元一台。虽然成本大大提高,但实载率比一般的车要高40%~50%,一般能达到80%。服务上,人员都经过严格培训。运行方式模仿公交车的做法。对于文明班线,我们制定了文明班线质量标准,这个标准在陕西可以说是第一家。”
徐建辉谈起,在计划经济年代,宝鸡市运输公司的运力解决不了出行难问题。行业放开之后,经过15年发展,基本解决了出行难,却带来运力大于运量,企业“小、散、弱”的困局。特别是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市运输公司和县运输公司的车经常打架。
实质在于,大家都在同一个低档位上竞争,拉不开差距,谁也争不过谁。恶性竞争的后果就是单车效益下降,实载率不能保证。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我们的竞争策略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所以搞了文明班线,全面提升服务的硬件、软件,核心问题就是解决运力大干运量之后出现的客运安全隐患多、运行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甩客宰客等各种问题。
2000年,宝运在全市率先运营了县市快客班线——全程42公里的风翔——宝鸡线,日发班次79班,间隔10分钟,运行时间由原来的90分钟缩短到60分钟,极大地提高了旅客的出行效率、受到旅客好评。但是,随着旅客流量的增加和车辆密度的增大,恶性竞争愈演愈烈:一是营运班车之间你追我赶,严重威胁运行安全;二是服务质量差,旅客投诉明显增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过集团公司研究,2003年初,决定以文明示范班线为载体,以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安全管理为宗旨,开辟文明示范班线,制定《文明示范班线运行质量标准》。该标准涉及车辆、司乘人员、运行、安全、服务等五方面。

2004年,宝运在快客班线的基础上首创了风翔—宝鸡文明客运示范班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2005年陇县—宝鸡、岐山—宝鸡两条文明客运班线相继成功创建。
徐建辉回顾说,原来的车拉不上人走走停停,40多公里的路能走两个小时,我们现在规定60分钟。我们的车上冬天有暖气,夏天吹冷风,还有电视,旅客很高兴。我们正点、准时、服务好,所以博得了大家认可。我们的票价是8元,普通客车5元,但是很多人还是选择我们,因为现在都讲究出行效率,讲究安全性、舒适性。
文明班线收拾散弱运力
“我们的文明班线成了气候,有些县运输公司也想搞,但是他们跟在后面干,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我们索性把凤翔县运输公司兼并过来。后来,又兼并了陇县公司。”徐建辉说,这是他们原本没有想到的“好处”。实际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小、散、弱”的问题。
徐建辉评价,文明示范班线的运行把行车安全、文明服务、单车效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经营者、旅客、社会、企业共同受益,使安全工作从简单的依靠行政管理转变为依靠机制,自动产生制约和激励,为做好安全工作闯出了新路子。他表示将不断总结、完善、提高,计划用3年时间把宝运7条县市快客班线全部创建为文明示范线,为打造宝运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文明班线策略,给徐建辉最深刻印象是,提高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力,对小企业形成了较大压力。县运输公司之所以愿意被兼并,是因为自己做没有什么希望了。
2005年,宝运兼并了两家公司之后,今年已经有4、5家企业在跟宝运商谈并购。
单车效益才是真正内功
徐建辉认为,总体上运力仍旧大于运量,新线路审批已处于严格限制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已经从以前单纯依靠开辟线路的外延式发展转向通过提高服务质量达到内涵式发展,对同行业形成一定的压力,同时兼并一些小企业,这种做法效果非常好。
徐建辉说:“我们的努力还解决了主管部门想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他们扶强扶优,给我们带来很多机会。以前审批一条线路,也不过是增加四五十、七八十辆车,增加些班次。现在通过提高素质,一方面单车效益提高,另一方面给同行形成压力,加快了整合进程。这种发展方式比其他方式更快。”
2005年1月,宝运成功接收陇县运输公司90辆客车,57名在册职工。2005年11月,又成功接收了原风翔县运输公司,其中在册职工122人,营运客车152辆,站场面积约14亩,净资产约200万元。两家公司车辆合计242辆。陇县是宝鸡市最大的山区县,陇县运输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汉用10年时间。风翔县是宝鸡市最大的平原县,流动人口比例较大,客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风翔分公司有近300辆客车,成为宝运最大的分公司。两个县运输公司接收以来,运转十分平稳、安全及单车经营效益上升。
徐建辉认为,对运输企业来说,单车经营体制比较灵活。多少工商企业都倒闭了,可是国有运输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能得以留存,就是因为单车经营的积极性是由生产者自己调动的。
2006年,徐建辉谋划将各县城到宝鸡的线路都建成文明班线,再整合4~5家运输企业。如果这两个目标实现,那么宝运在宝鸡客运市场上就会站稳他的霸主地位。而现在整合步子不敢太快,是因为他还顾忌有些公司的负担太重,一下子恐怕难以消化。
2005年,在客运线路审批紧缩、报废车辆只下不上、油料价格大幅上涨的不利形势下,宝运客运净收达1604万元,比上增长8%,全年赢利10万元;净增客车221辆,其中中高级以上115辆,营运客车总数达870多辆,净增出租车53辆;基建投入约1000万元……
2005年在运管部门基本冻结线路审批的情况下,宝运新开通线路13条,其中跨省1条、区内10条、县内2条。特别是近郊线路目前已发展到41辆客车,形成了新的竞争力。同时,还争取申办了15辆客车延续经营手续,保证了营运车辆总数的稳定。2005年还更新客车11辆,其中70%为中高级以上客车,增强了经营竞争力。
徐建辉这样描述公司的2005年:分别兼并陇县运输公司和风翔县运输公司,标志着宝运集团客运经营已经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继2004年宝运首创风翔—宝鸡文明客运示范班线之后,2005年又成功创建了陇县—宝鸡、岐山—宝鸡两条文明客运班线。三条文明客运班线的运行受到了经营者、旅客、分公司和行业管理部门的一致好评,得到交通运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肯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档次提升竞争力
徐建辉介绍:“原来宝鸡县市间客运线路的车辆和服务档次普遍较低,现在的文明班线总体要求是高于社会车辆的。以前的车7~8万元一台,而我们选用的都是中级以上的车辆。大多20多万元一台。虽然成本大大提高,但实载率比一般的车要高40%~50%,一般能达到80%。服务上,人员都经过严格培训。运行方式模仿公交车的做法。对于文明班线,我们制定了文明班线质量标准,这个标准在陕西可以说是第一家。”
徐建辉谈起,在计划经济年代,宝鸡市运输公司的运力解决不了出行难问题。行业放开之后,经过15年发展,基本解决了出行难,却带来运力大于运量,企业“小、散、弱”的困局。特别是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市运输公司和县运输公司的车经常打架。
实质在于,大家都在同一个低档位上竞争,拉不开差距,谁也争不过谁。恶性竞争的后果就是单车效益下降,实载率不能保证。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
我们的竞争策略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所以搞了文明班线,全面提升服务的硬件、软件,核心问题就是解决运力大干运量之后出现的客运安全隐患多、运行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甩客宰客等各种问题。
2000年,宝运在全市率先运营了县市快客班线——全程42公里的风翔——宝鸡线,日发班次79班,间隔10分钟,运行时间由原来的90分钟缩短到60分钟,极大地提高了旅客的出行效率、受到旅客好评。但是,随着旅客流量的增加和车辆密度的增大,恶性竞争愈演愈烈:一是营运班车之间你追我赶,严重威胁运行安全;二是服务质量差,旅客投诉明显增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过集团公司研究,2003年初,决定以文明示范班线为载体,以提高服务质量、强化安全管理为宗旨,开辟文明示范班线,制定《文明示范班线运行质量标准》。该标准涉及车辆、司乘人员、运行、安全、服务等五方面。

2004年,宝运在快客班线的基础上首创了风翔—宝鸡文明客运示范班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2005年陇县—宝鸡、岐山—宝鸡两条文明客运班线相继成功创建。
徐建辉回顾说,原来的车拉不上人走走停停,40多公里的路能走两个小时,我们现在规定60分钟。我们的车上冬天有暖气,夏天吹冷风,还有电视,旅客很高兴。我们正点、准时、服务好,所以博得了大家认可。我们的票价是8元,普通客车5元,但是很多人还是选择我们,因为现在都讲究出行效率,讲究安全性、舒适性。
文明班线收拾散弱运力
“我们的文明班线成了气候,有些县运输公司也想搞,但是他们跟在后面干,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我们索性把凤翔县运输公司兼并过来。后来,又兼并了陇县公司。”徐建辉说,这是他们原本没有想到的“好处”。实际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小、散、弱”的问题。
徐建辉评价,文明示范班线的运行把行车安全、文明服务、单车效益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经营者、旅客、社会、企业共同受益,使安全工作从简单的依靠行政管理转变为依靠机制,自动产生制约和激励,为做好安全工作闯出了新路子。他表示将不断总结、完善、提高,计划用3年时间把宝运7条县市快客班线全部创建为文明示范线,为打造宝运品牌奠定坚实基础。
文明班线策略,给徐建辉最深刻印象是,提高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力,对小企业形成了较大压力。县运输公司之所以愿意被兼并,是因为自己做没有什么希望了。
2005年,宝运兼并了两家公司之后,今年已经有4、5家企业在跟宝运商谈并购。
单车效益才是真正内功
徐建辉认为,总体上运力仍旧大于运量,新线路审批已处于严格限制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已经从以前单纯依靠开辟线路的外延式发展转向通过提高服务质量达到内涵式发展,对同行业形成一定的压力,同时兼并一些小企业,这种做法效果非常好。
徐建辉说:“我们的努力还解决了主管部门想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他们扶强扶优,给我们带来很多机会。以前审批一条线路,也不过是增加四五十、七八十辆车,增加些班次。现在通过提高素质,一方面单车效益提高,另一方面给同行形成压力,加快了整合进程。这种发展方式比其他方式更快。”
2005年1月,宝运成功接收陇县运输公司90辆客车,57名在册职工。2005年11月,又成功接收了原风翔县运输公司,其中在册职工122人,营运客车152辆,站场面积约14亩,净资产约200万元。两家公司车辆合计242辆。陇县是宝鸡市最大的山区县,陇县运输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汉用10年时间。风翔县是宝鸡市最大的平原县,流动人口比例较大,客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目前风翔分公司有近300辆客车,成为宝运最大的分公司。两个县运输公司接收以来,运转十分平稳、安全及单车经营效益上升。
徐建辉认为,对运输企业来说,单车经营体制比较灵活。多少工商企业都倒闭了,可是国有运输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能得以留存,就是因为单车经营的积极性是由生产者自己调动的。
2006年,徐建辉谋划将各县城到宝鸡的线路都建成文明班线,再整合4~5家运输企业。如果这两个目标实现,那么宝运在宝鸡客运市场上就会站稳他的霸主地位。而现在整合步子不敢太快,是因为他还顾忌有些公司的负担太重,一下子恐怕难以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