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北省襄阳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王雪锋撰文说,监督是人大的重要职能。实践中,湖北省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创新为着力点,切实解决人大监督不力的问题,使人大监督更好地服务中心、服务发展、服务民生。首先,着力推动市委重大决策的落实。科学制定“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发展战略规划是市委推进襄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重大部署。襄阳市人大常委会结合审议《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情况的报告,提出建议11条,对修编城市总体发展规划所体现的接轨世界、全域规划、组群发展、统筹城乡的先进理念积极响应,对构建“四位一体”的大都市体系全力支持,对“新城东进、旧城更新、一心四城、组群发展”的中心城市新格局高度认同。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对县市新区规划建设进行专题视察,提出了加快新区规划编制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制定“路线图”,列出“时间表”,签订责任状,助推新区建设顺利推进等建议。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干部积极参加规划专题培训,强化规划引领城市发展的理念,提高监督规划实施的能力,加快了战略规划的科学制定和有序实施。加快东津新区建设是市委加快“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重要支撑。襄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引导、凝心聚力,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将“加快东津新区建设”确定为大会议案,把全市人民的广泛共识汇聚到市委重大决策上来。襄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会全体人员赴洛阳现场观摩,学习洛阳规划建设新区的经验,通过考察,对编制东津新区规划提出了11条建议,为新区建设聚人气、汇智谋、鼓实劲。东津新区征迁工作展开后,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先后两次实地视察,查实情、找差距、献良策,促进了征迁工作提早完成。其次,着力开展专题询问。2012年以来,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把深化专题询问作为加强和改进人大监督工作的重要途径,先后抓住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汉江水环境保护、法治城市建设、贯彻执行《湖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条例》等开展5次专题询问,对137个问题提出跟踪督办意见。襄阳市人大常委会科学设置询问程序和方式,询问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扎实调研、掌握实情;询问中,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抓住关键要害,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询问后,将意见建议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交办,跟进督办,常委会适时听取整改情况报告。为增强专题询问效果,市新闻媒体对专题询问工作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对部门承诺全程跟踪,增强了人大监督工作的透明度和影响力。襄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对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开展专题询问,“五城同创”步伐明显加快;通过对贯彻《义务教育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农村中小学食堂卫生安全问题得到改善、师资力量得到加强;通过对建设法治城市开展专题询问,有效地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工作的能力,提高了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整体水平。专题询问不仅拓展了人大监督形式,也使监督实效明显增强。第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襄阳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民生监督作为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发挥人大代表联系面广、贴近群众的优势,引导代表秉持民生情怀,为构建和谐、维护稳定发挥重要作用。饮食卫生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襄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视察调研等形式,切实加强对民生问题的监督,力求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荆楚行”活动中,加强对蔬菜农药残留、畜产品“瘦肉精”等6个问题的监督,针对发现的问题,督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依法查处了一批非法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的案件,有效净化了农产品生产流通环境,使襄阳农产品安检合格率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