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生态治理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国工业企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和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对河流水环境的破坏加剧,河道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较多,因此必须得把河道的管理和生态治理提到日程上。文章浅析阐述了当前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根据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来进行讨论研究。
  关键词 河道管理;生态治理
  中图分类号 TV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2-0091-01
  河道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艰巨复杂、规模宏大、意义深远的系统工程,要从思想上、行动上高度重视,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由粗放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由单纯的工程管理向工程设施、水域岸线资源等全方位管理转变,充分认识到保护河流实质上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提高尊重河流、善待河流、保护河流的自觉性,严格遵守河流发展演变的客观规律,规范和约束人类行为,实行统一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大力加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建设,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完善法规,严格执法,加强监管,明确不同河流、不同河段的功能定位,制订实施相应的开发、保护方案,科学、规范、有序的开发利用河流资源,充分发挥河道的综合功能,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保持河流充满生机活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1 河道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河道是水资源的载体,是行洪的通道,是生态的屏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对河道的侵害日益严重,一些地方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GDP增长,人与河争水,人与河争地现象时有发生,水域、滩涂、岸线开发无序。
  1.1 河道管理工作不到位
  国家相关法规的设立和管理体制的设置,使大小河流长期处于几个部门的共同管理,形成职能交叉、配合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管理格局,体现在城区主河道、偏远地区的小支流上超标排污,偷倒垃圾,污染河道水体、生态,人为损坏堤岸、河道景观设施,点燃河道荒草圈地种菜,攀折河边绿化带花木等等,有禁无止。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城市公用设施管理条例》等法规都有明文规定,但类似事件还是接连发生,难以根除。究其原因,都是管理不统一,管理责任没有落到实处,管理措施衔接不上,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制约依法管理河道。
  1.2 乱占河道建房的现象比较突出
  近几年市民在河道边建房、建下煤槽的较多,直接危及到行洪畅通。究其原因:一是河道管理监管不力,对违章建筑没有实施有效处罚;二是在老百姓宅基地审批上,有的将河道管理范围(护堤地)批给老百姓建房,老百姓认为有了土地部门的许可,不管河道不河道,只要能建就建,在河道边打桩建房,甚至拆河堤建房的现象时有发生。
  1.3 河道污染严重
  由于人类的活动, 河道污染日益严重,从污染源上看,河道污染主要包括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从污染物上看,主要包括有机污染和N、P等营养盐污染。河道水质恶化既是一个水污染问题,也是一个水生态失衡的问题。目前河道渠化改变了天然河道的地形地貌,使河道植被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也不利于微生物附着和微型动物栖息繁殖、高等动物生存;河道形态、结构均质性使河道水流多样性消失;河道裁弯取直使河道水流加速,不利于各种生物栖息;而河底和岸坡硬化切断了水土营养交换,使河水成为孤立于土壤之外的系统,无法独立支撑复杂的水生生物群落。以上因素导致河道生境的恶化,生态链断裂、生态网格结构破碎、生物多样性消失,河道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模降低,当有机污染和N、P等营养盐进入河道,超出河道自净能力时,就会导致河道生态链断裂,系统失衡甚至崩溃。
  1.4 围河造田削弱河道管理职责履行
  近几年,一些地区不考虑损毁土地地理条件,也不进行复垦可行性论证,借用国家土地复垦政策和资金,违法自然规律围河造田,实施移民搬迁,占用护岸地、护堤地并向河道内延伸,使河道滩涂湿地萎缩,河流沼泽化进程加快,地表径流调蓄困难,水生动植物资源衰退、种类减少,汛期人伤房毁等恶果,严重削弱了河道管理职责履行。
  2 生态治理相应对策
  2.1 转变管理模式,实现生态型管理
  管理者转变理念,转变管理模式,要从传统的单一资源管理转向系统资源管理,实现生态资源开发、生物保护、环境规划统一协调的生态型管理模式,以达到区域资源、生态系统以及景观格局的更有效、综合的管理。建立河道管理地方政府首长负总责,河道流经区域党政主要领导负主责,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河道管理机制。河道管理必须依靠各乡镇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力量齐抓共管。建设部门在进行城乡建设规划时,应积极配合河道主管机关抓好城乡防洪规划,并不得审批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一切建设项目。土地部门在审批涉及河道的建设用地时,必须首先征得河道主管机关的同意后,方可按土地使用审批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2.2 规范河道采砂管理
  强化管理力度,严厉打击无证采砂、违法采砂,针对目前存在的弃渣滥堆放现象要加大清理力度,同时,对违章采砂的违法行为应予以严厉打击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开采河段内划定的禁采区、限采区要严格执行,对接近生活区的采砂船只要实行夜间禁采;采砂许可证要统一验审、换证;全面开展采砂管理费的收取工作;签订采砂公司管理责任书,理顺主管部门与采砂公司、采砂户之间的关系;分筛式采挖船只改为统采式,对采砂船只建立档案编号;利用群众和乡镇力量对违规采砂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帮助调查取证。
  2.3 结合生态城市建设,切实抓好水环境综合整治
  1)解决水污染,为了对我国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解决水污染。水污染是长期的不重视以及相关措施不到位导致的结果。我国相关部门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要尽可能的加大相关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并对污染水源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处罚。
  2)完善排水系统,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在城市内部则表现为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首先,要根据城市的地形地势对地下水道的铺设进行一个全面合理的安排;其次,要通过对地面道路的翻新以及绿化面积的扩大来遏制下雨时水流的猛涨趋势;最后,要将城市的排水系统与大江大河的清污工作结合起来,实现排水效果的最佳化。这是我们当前十分重要的目标也是实现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必要环节。
  2.4 保护河道,建设生态河流
  要从维护河流健康、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的高度出发,加强河道保护,规范人类行为,严格遵守自然规律,坚持预防为主,超前监管,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河流的各种资源,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建设生态河流。一是合理确定河流、湖泊、湿地的生态用水量,统筹生活、生态、生产用水,建立生态用水保障机制,保证维护河流自然功能的基本生态用水。二是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河道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之中,实现工程生态化。
  3 结束语
  河道在排水和防洪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强水资源管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整个流域、乃至整个社会在发展中适应气候变化,进而走上社会、经济和河流生态系统与气候系统协调发展之路,保证防洪安全、水资源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河道安全,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王小红,王苏杰.对加强河道管理的思考[J].陕西水利,2011,04.
  [2]乐茂华,刘军,胡和平.深圳市河道生态修复理念及其治理技术[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02.
  [3]王春燕,王静.试论加强山区河道管理的必要性[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06.
其他文献
本文提出了一种相干源波达方向估计算法.该方法利用C-SPRIT思想,通过构造数据矩阵,使得无论是否存在相干信号,均能很好估计信号波达方向(DOA).传统的空间平滑技术通过子阵平滑
隧道围岩变形量测是新奥法现场量测的首要内容,是确认或修改支护设计参数和判别围岩稳定的依据,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为了保证隧道的设计净空断面,监理人员应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规定进行拱顶下沉和净空量测,量测数据及分析结果应及时与设计进行比较,掌握地表沉陷、围岩和支护的工作状态,对围岩稳定性作出评价,确定或调整支护结构、支护参数和支护时间;评价支护结构的合理性及其安全性,并对设计和施工的合理性
摘?要 本文主要从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影响因素、现状对我国建筑安全度做一简要叙述,最后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规范;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 TU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62-0134-01  建筑安全关系着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解决建筑安全问题刻不容缓。目前我国在用或在建工程屡屡出现坍
作为国家经济实力和文化兴衰的标志,桥梁被赋予了多种属性。现实中,利用最多的还是其建筑结构属性。桥梁在交通工程领域中扮演着咽喉的角色,是交通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保障线路通畅不可或缺的环节。对桥梁而言,质量是决定其功能发挥的关键所在,而后者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施工技术。可以说,施工技术制约着桥梁对经济发展的助力作用和对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的发挥。本文以拱桥为例,对建造中所涉及的多种施工技术的原
在本文提出的新的分组密码系统中,通过迭代一个混沌分段线性映射得到的十进制序列的数字位按照算法1构造了一个双射函数g(·);通过比较两个混沌分段线性映射产生的十进制序列
概述了离子注入的特点、诱变机理、引起的生物学效应、与传统辐射诱变效应异同以及近几年来离子注入技术在微生物改良、选育优良工业微生物菌株的应用研究情况,分析了今后离子
提出了易以加工的大直径波纹内导体相对论返波振荡器慢波结构,推导了这种慢波结构的冷色散方程和耦合阻抗计算公式,数值计算并详细分析了相关结构参数对TM0n。模式色散曲线分离
基于方向可调感知模型,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虚拟势场的路径覆盖增强算法(PFPCE).将待解决问题转化为质心点-运动轨迹点,质心点-质心点间虚拟力作用情况.仿真结果说明:PFPCE算法以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