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有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中,大部分学生是初中毕业后未能进入普通高中,被迫到中职学校求学的。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时间、空间、人际关系再加上年龄的原因,使得他们要面对原来不一样的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等环境。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无所适从,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将来的就业形势尚可;他们认为只要考试及格就有毕业证,有毕业证就可以找得到工作;没有了进取心,学习缺乏主观能动性。上述种种原因,导致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心理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农村中职校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一)学习心理方面。农村中职生渴望成功,但他们中大多数人看问题过于片面,只是看到成功人士风光的一面,忽视了别人艰辛的一面。他们由于好胜心强,总要与人比个高低,得失心重,因此往往压力很大。虚荣心、自私和占有欲是造成嫉妒的原因,而同学问成绩的优劣,家庭物质条件的好坏,个体能力的差异都会导致部分同学由羡慕发展到嫉妒,从而造成心理失衡,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
另一方面,他们又存在着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等问题。
(二)全新的城市生活带来的心理变化。农村地区相对落后,在没有读中职之前,他们大部分就读于乡镇初中,信息、娱乐、文化生活相对于大城市来说比较落后,进入城市就读中职之后,强大的社会信息无孔不入,城市的全新生活方式强烈地冲击着他们的头脑,有些学生禁不起诱惑,他们向往城市生活,却没有经济能力去融入城市生活,因此荒废了学业,沉溺于所谓的现代生活而不能自拔。
(三)情感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忍耐力弱,情绪体验消极。
(四)个性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社会适应能力较弱,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这里面有家庭贫困带来的心理负担。农村贫困家庭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贫困家庭学生,衣食住行存在窘境,这造成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一种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学生总担心家庭承受力,怕学不好。另一种是采取不当手段,如借或偷,盲目攀比,借以掩饰自己的经济窘境,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五)自我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自卑自贱心理严重,自我中心意识过强,自私自利心理普遍。人际关系缺乏带来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社会性交往萎缩,异性交往上的行为偏差,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代际交往的隔阂明显,网络交往失度失范。农村生活人际关系比较单纯,因此他们普遍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与别人交往的能力和胆量,使得不少学生常常因在人际交往中受挫而引发人际冲突,陷入孤僻、逃避和自我心理设防。
(六)青春期到来的性心理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性征体相的烦恼,性心理反应过敏。中职生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到来使心理上也带来一系列变化,如自我意识的发展、成人感的产生、较强的闭锁性与逆反性等。
二、面对农村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的对策
马斯洛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1)生理的需要,是最根本的需要,如衣,食,住,行。(2)安全的需要,一方面要求自己现在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均能有所保证,另一方面,就是希望未来的生活能有所保证。(3)社交的需要,人总希望在一种被接受的情况下生活。融入某一群体,而不希望在社会中成为离群的孤岛。(4)尊重的需要,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外部尊重因素包括地位、认可和受人关注。(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一种追求个人能力的内驱力。了解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论对解决农村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针对农村中职业学生的现实问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与成功。只有学习的目标明确,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认知能力,乐观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才有可能成功和出人头地。只有正确地认识学习与成功的关系,用学习和努力来获取成功,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地自我实现,才有可能在将来改变个人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要。
面对全新的城市生活,学生应当调整自己在农村的生活学习方式,正确合理融入城市生活,合理地利用城市学习生活与人际资源,不断地推进学习能力与生活能力的改善,处理好个人与环境的关系。
要努力把握自己的情绪,积极乐观地融入校园的学习和生活,广交朋友,获得友谊,不断磨炼意志,增强应对困难和抵抗挫折的能力。
农村学生应当针对自己的家庭积极状况,实事求是,健康生活,要经得起都市生活的诱惑,认识到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关于两性的问题应该正确处理,农村中职学生应当把旺盛的精力转移到对学习生活有帮助的事情上来,努力学习,加强锻炼,培养自尊、自强、自信、乐观的人格。努力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大方地与老师、同学进行交往,不断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一、农村中职校学生心理问题现状
(一)学习心理方面。农村中职生渴望成功,但他们中大多数人看问题过于片面,只是看到成功人士风光的一面,忽视了别人艰辛的一面。他们由于好胜心强,总要与人比个高低,得失心重,因此往往压力很大。虚荣心、自私和占有欲是造成嫉妒的原因,而同学问成绩的优劣,家庭物质条件的好坏,个体能力的差异都会导致部分同学由羡慕发展到嫉妒,从而造成心理失衡,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
另一方面,他们又存在着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动机层次不高,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的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学习焦虑现象比较普遍等问题。
(二)全新的城市生活带来的心理变化。农村地区相对落后,在没有读中职之前,他们大部分就读于乡镇初中,信息、娱乐、文化生活相对于大城市来说比较落后,进入城市就读中职之后,强大的社会信息无孔不入,城市的全新生活方式强烈地冲击着他们的头脑,有些学生禁不起诱惑,他们向往城市生活,却没有经济能力去融入城市生活,因此荒废了学业,沉溺于所谓的现代生活而不能自拔。
(三)情感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情绪自控能力较弱,社会性情感表现冷漠,感情容易遭受挫折,挫折忍耐力弱,情绪体验消极。
(四)个性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缺乏应有的积极理想和追求,社会适应能力较弱,人格尊严受到严重损害,不良性格特征普遍存在。这里面有家庭贫困带来的心理负担。农村贫困家庭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贫困家庭学生,衣食住行存在窘境,这造成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一种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学生总担心家庭承受力,怕学不好。另一种是采取不当手段,如借或偷,盲目攀比,借以掩饰自己的经济窘境,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五)自我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自卑自贱心理严重,自我中心意识过强,自私自利心理普遍。人际关系缺乏带来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社会性交往萎缩,异性交往上的行为偏差,师生间交往缺乏信任感,代际交往的隔阂明显,网络交往失度失范。农村生活人际关系比较单纯,因此他们普遍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缺乏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与别人交往的能力和胆量,使得不少学生常常因在人际交往中受挫而引发人际冲突,陷入孤僻、逃避和自我心理设防。
(六)青春期到来的性心理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性征体相的烦恼,性心理反应过敏。中职生正处在青春期,青春期的到来使心理上也带来一系列变化,如自我意识的发展、成人感的产生、较强的闭锁性与逆反性等。
二、面对农村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的对策
马斯洛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五个层次的需要:(1)生理的需要,是最根本的需要,如衣,食,住,行。(2)安全的需要,一方面要求自己现在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均能有所保证,另一方面,就是希望未来的生活能有所保证。(3)社交的需要,人总希望在一种被接受的情况下生活。融入某一群体,而不希望在社会中成为离群的孤岛。(4)尊重的需要,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外部尊重因素包括地位、认可和受人关注。(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一种追求个人能力的内驱力。了解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论对解决农村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针对农村中职业学生的现实问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学习与成功。只有学习的目标明确,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认知能力,乐观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才有可能成功和出人头地。只有正确地认识学习与成功的关系,用学习和努力来获取成功,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地自我实现,才有可能在将来改变个人的衣、食、住、行等生理需要。
面对全新的城市生活,学生应当调整自己在农村的生活学习方式,正确合理融入城市生活,合理地利用城市学习生活与人际资源,不断地推进学习能力与生活能力的改善,处理好个人与环境的关系。
要努力把握自己的情绪,积极乐观地融入校园的学习和生活,广交朋友,获得友谊,不断磨炼意志,增强应对困难和抵抗挫折的能力。
农村学生应当针对自己的家庭积极状况,实事求是,健康生活,要经得起都市生活的诱惑,认识到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关于两性的问题应该正确处理,农村中职学生应当把旺盛的精力转移到对学习生活有帮助的事情上来,努力学习,加强锻炼,培养自尊、自强、自信、乐观的人格。努力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大方地与老师、同学进行交往,不断增强人际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