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z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建省人多地少,人均只有五分耕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主要农产品供需缺口日益扩大、农村劳动力紧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及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要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解决务农劳动力紧缺问题、保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就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的方式,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加快设施农业建设。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作为推进“四化同步”和“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措施,把设施农业发展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考虑,连续制定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
  五大特点显成效
  据福建省农业厅厅长张立先介绍,福建省把农民收益作为重要因素考虑,实行“农民受益、园区优先”、“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原则,推出了设施大棚补贴项目。2013年以来,全省已累计下达预拨省级补贴资金3.8亿元,累计预拨补贴面积37404亩,到目前已累计完成建设面积30986亩,占申请面积的82.8%,并向“一区两园”及示范基地优先倾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福建省设施大棚在实施成效过程中凸显五大特点。
  一是园区集聚初具规模。自2013年以来,全省新建成温室大棚已超过3万亩,带动全省各类大棚发展20万亩以上,各地积极促进设施蔬果产业向园区集聚,目前全省千亩以上规模设施农业大棚基地超过75个,比2013年初新增30个。
  二是产业水平逐步提升。各地十分注重设施农业科技集成应用与示范,融合温室建造、专用品种、栽培技术、基质栽培、水肥一体、智能操控、调温系统等技术,更加注重配套设施设备完善,如漳平、永安、宁化建设的锯齿形温控大棚集成应用了无土基质栽培、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等现代农业技术,泉港大象集团温室大棚全部采用高质量热浸镀锌管进行建造。云霄佳洲岛设施蔬菜大棚全部更新换代升级温室建设标准。
  三是鼓励无土栽培方式。福建省大力推行无土基质栽培、水培等方式,提倡利用本土的食用菌菌筒料、泥碳土、畜禽排泄物等,经发酵混入有机肥料,应用为温室大棚种植蔬果、花卉等高效作物。鼓励在“四荒”地、低丘缓坡等非耕地土地资源上,建设温室大棚,推行无土栽培模式,成为“建设一亩大棚,新增一亩耕地”,这对缓和福建省耕地紧张,增加土地产出能力,利用废弃物,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着重大意义。
  四是设施用途不断拓展。各地呈现出设施农业与新农村建设、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定制配送等相结合,集生产、加工、物流、科研、展销、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武夷山、宁化、霞浦、福鼎、蕉城、南安、南靖、松溪等把设施生产与休闲观光相结合,开展观赏、采摘、体验等相关活动,增加创收。
  五是机制创新不断突破。各地积极探索与农民紧密的利益联结方式,如宁化县宁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结合扶贫开发工作,开展贫困户土地集中流转入股,参与设施农业项目入股分红,土地收益按正常租金保底,再按照股权参与盈利分红,5户土地入股的贫困户预计每亩分红1500元。泉州、漳州、三明等地陆续开展了设施农业贷款等金融服务创新探索。
  五大模式促生产
  在福建省级层面的大力推动下,设施农业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各地结合本区域的实际,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手,不断创新设施农业发展模式。
  据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副处长翁定河介绍,目前,福建省设施蔬果产业发展模式大致分为几种模式。
  一是资本驱动型。主要是以资本雄厚的企业为主,全产业链或半产业链全部由企业内部运行,资本、技术、管理由企业,仅向农户雇工,如利农、超大公司。企业会更加注重设施农业科技集成应用与示范,该模式是“公司+雇工”做法,农民不再自己耕种,而是将土地流转给企业后,受雇于农业企业工作。
  二是园区集聚型。去年以来,各地积极借助省级财政补贴设施蔬果政策机遇,促进设施蔬果产业向园区集聚,设施蔬果产业初步聚集,目前全省千亩以上规模的设施蔬果基地近50个,如宁德市蕉城区赤溪镇的3000亩设施蔬果园区、福清市的六大千亩设施蔬菜基地、仙游县的四大千亩设施蔬菜基地、云霄县的佳洲岛千亩设施蔬菜等、尤溪县洋中的设施食用菌、漳浦县的设施花卉等。该模式是政府搭建园区平台,或划定一个区域,用于发展某一產业,通过招商或其他优惠政策,聚集要素,培育产业。
  三是龙头带动型。顾名思义就是由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开发和经营主体,本着“自愿、有偿、规范、有序”的原则,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围绕一个产业或产品,实行生产资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并通过向农民租赁土地使用权,将大量分散在千家万户农民的土地纳入到企业的经营开发活动中,形成龙头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商品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格局。如政和和之源公司、云霄佳洲公司等,采用统一建造大棚、统一供应生产资料、统一品牌销售、分户承包种植、保底统一收购的方式,公司主要管产前的品种技术及相关设施和产后的产品营销两大头,产中交由农户管理,优势互补,承包后每亩大棚农户年收益达1万多元。该模式做法是由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在基地进行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和产业化开发,将企业与农户和市场整合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模式,称为龙头企业带动型的现代农业模式。简称龙头带动型。
  四是区域产业型。产业在一定的区域内逐渐形成,由企业、合作社、大户及农户等各类主体混合而成,在区域内突出某一产业,形成优势产业,如福安市、寿宁县的设施葡萄基地及龙海、漳浦、诏安、云霄等地中小棚设施蔬菜基地。该模式首先必须定位当地可利用的特色资源,通过突出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依托区域优势,实现农产品强势布局,致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形成“突出区域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同时通过新的龙头企业和辅助性产业发展,逐步奠定特色农产品开发链延伸模式。
  五是多功能型。集生产、加工、物流、科研、展销、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便是多功能模式。这一模式呈现出设施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定制配送等相结合,如将乐万安设施蔬菜基地与万安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如三元源丰观光园、宁化石壁设施葡萄、福清绿溢浓设施蔬果等与观光休闲相相结合,大大提升了设施农业的功能、效益和影响力。   十大措施提效益
  今年以来,福建省温室大棚整体建设进度好于上年,其中,今年第一季度全省新增建设面积0.72万亩,新增验收面积0.876万亩,新增兑现拨付资金7198万元,全部明显快于去年同期进度,也明显超过序时进度要求。
  为了扩大受益,福建省农业厅采取十项措施加快设施农业温室大棚项目的实施进度。
  一是加强宣传,扩大知晓面。在福建农业信息网上进行在线访谈、及时上网公开所有补贴政策信息、典型经验,组织编印5万份《设施农业温室大棚补贴政策明白纸》和5000册《设施农业温室大棚补贴政策解读宣传手册》,组织技术人员编印《设施农业技术手册》,寄发给所有县乡农业部门、村委员及参与设施农业的农业干部。加大政策的宣传,所有项目申请表格及政策均可从福建农业信息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或农业项目公开专栏中查看、下载,让更多主体了解简化申报程序、补贴对象、实施主体、起补面积、建设标准、补贴类型、项目验收、资金拨付等政策,扩大政策知晓面。
  二是简化程序,加快流程进度。福建省农业厅组织进一步简化了设施农业大棚项目补贴建设验收办法,改进项目申报程序,下发《福建省农业厅关于设施农业补贴项目验收的补充通知》,福建省农业厅、财政厅印发《关于设施农业温室大棚补贴项目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项目依然采取先建后补,验后再拨的方式,但是进一步简化项目申报程序,采用项目报备、预拨资金方法,县级农业、财政部门随时受理上报。
  三是修订标准,扩大受益面。为了让实用、先进、农民乐于接受的棚型也列入补贴范围,福建省农业厅组织进一步修订简化了设施农业大棚项目补贴建设标准。同时,允许温室大棚多样化,把建阳等地旧葡萄园大棚改造升级、闽南拱型棚改造升级等列入补贴范围,既达到省定标准要求,也让更多实用、适应当地气候、农民容易接受的棚型享受补贴,进一步扩大政策的效益面、普及面。
  四是省级评审,减少验收消极面。成立由18人组成的省级评审专家组。县(市、区)农业部门在设施农业大棚项目验收中遇到的建造棚型与省定建造标准不同,以及其他在验收中不容易判定的重大问题,由县(市、区)农业部门提出书面请示。今年以来,已组织五批次项目评审,及时解决项目补贴中遇到的重大难题,更好推动项目实施进度。
  五是强化督导,推动落实。采取点对点、面对面指导的方式,对设施农业实施主体、农业部门工作人员等指导、协调,督促基层对政策调整后调查摸底,积极发动申报。对9个进度滞后的县,以厅函通报进度,督促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六是及时结算,加快资金使用。福建省农业厅、财政厅联合通知,对2014年下达预拨的省级温室大棚补贴项目资金使用情況进行核实、结算,统一调剂使用,更好、更快地让更多农民享受到省级补贴资金。
  七是加大县级自主权,缩短实施环节。对于省里预拨补贴资金,项目验收拨付后有结余的,可由县级农业部门自行调剂给其他申报项目使用,不需报省里批复,仅需抄送省厅,大大缩短申报下达的流程,明显提高项目实施效率。
  八是设定时限,提高项目落实时效性。把原本定期申报项目落实各个环节的时限改为随时申报,随时受理,并直接上报福建省农业厅、财政厅备案,不需经过设区市转报,明确不得拖而不报。
  九是突破重点,带动全省发展。突出培育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重点设施农业项目,今年重点跟踪服务重点设施农业项目30个。对宁德、漳州、莆田、福安、寿宁、蕉城、政和、漳浦、诏安、云霄等重点地区,多次组织人员深入一线督导促动。对建阳等地旧葡萄园改造设施栽培,对闽南中小拱棚改造升级设施温室大棚,进行技术指导、棚型改造升级指导、评审,扩大农民收益。
  十是交流互动,提高实施效率。去年6月福建省农业厅在沙县举办项目验收人员培训班,开展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建设成效系列宣传,营造好氛围;推动各地开展设施农业创建好经验、好做法的学习交流观摩,以达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效果。
其他文献
位于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与毕节市赫章县交界处的韭菜坪,近日万亩野生韭菜花盛开,艳丽芬芳,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賞景。
期刊
地处怀柔区西北部的橋梓镇山场面积广大,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大枣生长,被誉为京郊第一“枣镇”。  近年来,桥梓镇大力发展大枣产业。目前,镇内已建设优质大枣基地3万亩,其中可采摘面积2万亩,包括尜尜枣、梨枣、金丝枣、冬枣等100多个品种,年产量达到150万公斤。  由于今年雨水丰沛,气候适宜,加之管理得当,大枣长势良好,预计产量将突破200万公斤。近日,大枣已进入成熟期,将一直持续到11月初。
期刊
吕游,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妈咪爱奶粉专卖店总经理。从最初的娃哈哈业务员到今天的奶粉专卖总经理,入行八九年的时间里品尝了创业辛酸的同时也收获了成功。“认准品牌,用事实说话”是这位有着独到眼光的经销商的做事准则。  记者:据了解,你工作之初是做矿泉水业务的,收入比较稳定,是什么促使你放弃工作选择创业,而且是从事陌生的婴幼儿奶粉经营业务?  吕游:2006年的时候我在娃哈哈做业务员,每天在市场上奔波忙碌
期刊
陆家逸,广西生态有机联合会会长、广西有机农业研究所所长。15年前,记者与他相识时,他正忙着在桂平县承包大片的山林和水面,也正是从那时起,他开始涉足生态有机农业,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八桂大地撒播“有机”的种子,一举成为名副其实的广西有机农业“擎旗人”和广西有机产业第一人。  曾经的“农药大王”变身“有机达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学植保专业的陆家逸从农校毕业时,正值国家倡导使用农药
期刊
6月,对天津保险市场来说,具有不平凡的意义。历经一年的调研、论證,天津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于6月中旬开始试点。  然而,从2014年出现的猪粮比持续下滑的态势,在2015年5月之后戛然而止。到了6月份,猪粮比强势回升,已经突破6∶1的临界点。根据乐观预计,年内猪粮比都会高于6∶1。  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托猪粮比开展业务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是否有市场?养殖户是否还愿意掏钱购买这种也许“用不上”的险种?经过
期刊
在甘肃省临洮县红旗乡的何家湾村,老百姓为什么都把畜牧专项扶贫贷款“存进”高山上的“奶牛银行”?日前,笔者来到这里一探究竟。  车行山间,黄土飞扬,一番颠簸之后终于来到海拔近2000米的何家湾村小墁坪。当地农民告诉笔者:“我们这里条件苦得很,年轻人跑出去打工了,地都荒了。”  与青壮年“向外逃”不同,一家乳制品企业却坚定地选择“走进来”——甘肃安培源乳业公司投资近6亿元的“万头奶牛产业园”项目就建在
期刊
“‘姚溪茶,名传世,尖尖朝上见皇帝’,在黔、渝交界地區,这句茶谚语已经流传了好多辈人。”在马连道第三区商业街梵净山茶城内的贵州新景生态茶业公司门店里,该公司北方区负责人卢进正热情地为客户介绍姚溪帝王茶的悠久历史。  姚溪帝王茶产自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新景乡姚溪村。姚溪村毗邻风景秀美的乌江山峡,江对岸就是重庆市酉阳县龚滩古镇。姚溪村海拔高度适中,土质富含锌硒,生态环境优良,物产丰富,尤以茶叶为佳,
期刊
山水优美、文化灿烂、生态良好、物产丰厚、区位优越是黄山市靓丽的名片,也是发展黄山现代农业的优势所在,更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系。近年来,黄山市面对新常态下改革创新、跨越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紧紧围绕生态、品牌、开放、创新的主题,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抓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让徽州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201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42元
期刊
4月的辽沈大地,桃红柳绿,正是种下一年希望的时节。  在辽宁省海城市三星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现代化育苗大棚里,姊妹们正忙着将一株株西瓜苗、黄瓜苗,从育苗盘移植到营养杯中,准备发货。  “这些都是农户的订单。工厂育的苗抗病性、成活率都比菜农自种的好很多,很受欢迎。”公司总经理张青自豪地说,“这个200亩的棚一年出苗1800万株,产值近2000万元,平均亩产值10万元。”  “做现代农业,我找回了尊严。”
期刊
近年来,江苏省靖江市新桥镇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出优惠政策鼓励种植大户创业,使“大户效应”和科技成为农民增收的“催化剂”。在当地农业、供电、金融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花卉种植大户刘同权承包下250亩的土地,培育种植蝴蝶兰、凤梨花等观赏花卉,年销售额达到1700万元,带动当地200多名农民致富,人均年增收近6万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