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座,反骂人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1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放 最近,在武汉的一辆公交车上,一名年轻人因为坐“老弱病残孕”的座位,没给旁边的老人让座,被一老人趁机打了几拳。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5名六七十岁的老人,聚会后乘公交回家,老人们就站在男青年身边。可能是没有站稳,碰到了座位上的男青年,男青年竟然骂了几句。老人们表示,不让座也就算了,何必骂人。争吵拉扯中,一名老人趁机打了男青年几拳。在警察介入后,双方接受调解,并达成谅解。男青年经医院检查并没受伤。
  微言
  @不是你不懂:“老弱病残孕”是特座,适应特殊人群。你年纪轻轻坐得心安理得?
  @天空那朵云:讓座是个老话题,讨论腻了。为什么不来一个硬性规定:即使空座,也不许不符合条件的人去坐。
  @小马不过河:关于让座问题,还得换一个角度看,有很多时候,老人乘车就一两站路,坐不坐无所谓。
  @何日彩云归:让一让,品格高;忍一忍,见精神。
其他文献
散文往往给人以散漫、闲散、松散之感,而一个好的结尾会为散文类文章增色不少。散文结尾可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呼应法。在收束全文时,用简短的文字呼应开头,能产生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从而唤起读者心中的美感。  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的开头是“……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结尾时作者则这样写到: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期刊
改 编  下面是不同论点下对原材料的不同“改编”(运用)。  论点一:守住我们的道德底线。  今年2月,来京打工的18岁姑娘石芳丽骑电动车不慎将一位76岁的老人撞倒,石芳丽当即送老人到医院就医。在扶不扶的问题上,石芳丽选择了扶;在上不上医院的问题上,石芳丽选择了上——石芳丽把工作辞了,为的是更好地照顾这个被自己撞伤的韩大爷。  自己不慎将老人撞倒,“没想过撂下老人偷偷跑了”,送老人上医院,这无疑是
期刊
威震八方 许多学生受娱乐明星影响,刻意在外形上模仿他们,这确实是一个需要重视的校园问题。他们只看到明星风光的一面,却不清楚明星的发型、服装都是专业形象设计师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设计的,而且舞台表演所需要的形象设计绝大部分都不适合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学生有自己的权利,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权利的行使是有限制的。  叶子 在发型上,学校的唯一要求就是短,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能给人一种健康向上的形
期刊
意见领袖  作为学校的主体,学生有没有自主选择发型的权利?对学校出台的与学生相关的规定,学生有没有参与和发言权?学校有没有权利规定学生的个人行为?学校的行为边界在哪里?  学校有没有权利规定学生的头发长度?从法理上来说压根没有。有律师表示,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发型由个人自主决定,学校没有权利进行强制干预。当然,学校可以在校规中提倡或明确禁止某种发型,使学生符合其身份,但如果强制学生剪某种发型
期刊
一、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1.形如[ax2+bx+c>0(或0].  分析不等式左边可以因式分解,根据“符号法则——正正(负负)得正、正负得负”,将其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原不等式可以化为:[(x+3)(x-2)>0],  于是:[x+30]  [x2x2.]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是[x2].  点评当把一元二次不等式化为[ax2+bx+c>0(或0(或0]来判断).  那么(图1):
期刊
必修一第一单元的写作是persuasive writing: letter of advice,也就是建议信的写作。根据本单元reading and leariting中的题目“XiaoDong向Miss Wang写信求助,问她怎样更好地与人交往,请以Miss Wang的身份写一封回信,给出你的建议”,我们来看看以下两位同学的习作。    A 石长城  Dear Xiao Dong,  I am
期刊
没有任何统计数据表明学生的发型与他们的品行或学习成绩相关。学生的个人形象只跟他们的性格和偏好有关。穿自己喜欢的衣服,理一个合适的发型,是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公民的权利。  当然,学生的形象除了关乎学生的个人权利,也是学校的文化认定。国外很多学校都有悠久的历史,校园文化已经成型,学生来了就要适应,没有商量余地,不然就融入不到同学当中。而中国的很多学校建校时间短,没有形成既定的校园文化。所以对学生的
期刊
资料 齐白石(1864~1957),生于湖南湘潭。一生作画不辍,留下大量诗、书、画、印等艺术作品。传世画作有《墨虾》《牧牛图》《蛙声十里出山泉》等。1955年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頒发的国际和平奖,1963年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
期刊
回放  重庆一大学毕业生小蔡,到新城区某装饰公司应聘办公室文员,已经进入复试阶段。当天复试的主要内容就是和经理面谈。小蔡的回答比较得体,也赢得了经理的好感。交谈后,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拿出一张简历让她填写,最后有一部分是关于自我介绍的内容,要求400字,小蔡按要求填写后,回家等消息。  上周六,小蔡接到该公司电话,说她没有被录取。经询问后得知,原来是她400字的自我介绍里竟然写了24个错别字,而且
期刊
1934年,张大千画了一幅《绿柳鸣蝉图》。画上是一只大蝉俯趴在柳枝上,蝉头朝下,作欲飞状。齐白石见了这幅画便说:“大千此画谬矣!蝉趴在柳枝上,其头当永远朝上,绝对不能朝下。”张大千得知后,虽然没说什么,心中却不服气。  1939年,张大千到四川青城山写生。正值盛夏,住处附近的蝉声此起彼伏。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说法,就跑到屋外仔细观察。只见大树上密密麻麻爬满了蝉,都是头朝上的。张大千想起齐白石的话,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