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改革与人的全面发展

来源 :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lul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入手,深入分析了考试对学生社会化过程产生的影响。考试改革的出发点是创造出使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文章阐明了考试必备的原则、特点及如何处理具体考试与教育系统大目标的关系等问题。
其他文献
<正> 21世纪对全球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挑战,未来人类的发展将比今日更加文明、更加进步。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随着21世纪人类社会的继续发展,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基地方面的作用将更加突出。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于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数量、质量也将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 展望未来,有必要简单追溯一下我国高等
<正> 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异常迅猛,强烈冲击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教育作为专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部门,面临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应当怎样改革现行的教育模式以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就
<正> 一、社会技能研究兴起的背景 社会技能的培养是7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及教育学兴起的针对学生的社会适应不良而展开的新兴研究。虽然心理社会发展和社会化等问题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所关注的对象,但有关社会技能培训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忽略,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者的一种研究偏见造成的。
<正> 1995年全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会暨全国社区教育委员会年会于5月28—31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近90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教育同社会、社区协调发展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原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同志出席了会议,国家教委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郝克明主任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 一、理论视角的转换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教育同社会协调发展是社会稳定而持续地进步、人民生活不断得以提高和改善的基本要求和保障机制,是教育健康发展、有效运作的具体表现,因而也是教育社会学自诞生以来一
本文是作者对近10年来见诸于报刊的有关“教育与市场经济”问题讨论的各种观点所做的汇集、整理和评论。本刊发表此文,意在引起关心此问题的作者、读者的注意,并供今后继续开展讨论参考。
<正> 国家教委颁布的新课程计划把活动课正式列为计划内课程类别之一,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我们在总结课程改革的经验,加强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急需解决。例如,为什么要设活动课?活动课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根据什么理论来设计活动课的体系?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能把握活动课的本质规律,因而也就不能科学而有效地落实活动
<正> 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处的我国吉林省珲春市于1995年5月25~26日召开了首次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全市约有120位教育界人士参加了研讨。省、地、市有关领导及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考察小组认为,“从全球贸易的观点来看,图们江三角洲地区的战略地位有着巨大的潜力,东北亚地区的资源和区内各国间的互补性,更增强了图们江三角洲成为未来的香港、新加坡或鹿特丹的信念。”地处东北亚六国金三角中心地带的珲春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开发和发展前景。自1992年3月9日国务院批准珲春市为边境开放城
<正> 邓小平同志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娴熟地运用了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他虽然没有写下关于系统科学的专门论著,但在自己的著作和讲话中,准确地使用了“系统”、“大局”、“总体”等概念,阐述了“全国一盘棋”、“战略部署”、“统一规划”等深刻的系统思想,作出了用系统方法分析事物的范例。 邓小平同志的系统观是他运用唯物辩证法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创造性成果。他研究系统总是着眼于有机整体,既注意总揽全局,
本文是作者在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过程中,结合近几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撰写的关于教育热点问题的文章。文章着重探讨了教育热点的特点、成因与走势,并提出了解决教育热点问题的基本思路,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希望引起广大读者对教育热点问题的重视和研究。
<正> 希腊哲人德谟克立特主张,教育力图达到的目标并不是完备的知识,而是充分的理解。物理学家劳厄则进一步指出,“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把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的东西。”时至今日,这种强调能力培养的思想不仅没有过时,还成了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主流。强化能力培养的教学理论和方法现已成为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高分低能”现象的广泛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