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路风云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mu229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62年,英国皇宫举行了一场规模盛大的婚礼: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了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婚礼的宴会上,宾客们惊奇地得知高脚杯中盛的不是葡萄酒,而是来自古老中国的红茶。在随后的几百年间,凯瑟琳的画像经常出现在英国各类红茶的包装盒上,自此凯瑟琳有了“红茶皇后”的美称。不过,英国人并不知道,红茶在中国的诞生却有一段不同寻常的传奇经历。
  
  武夷山的桐木村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明朝末年,武夷山已经生产半发酵的乌龙茶,由于桐木村海拔比较高,夜晚气温低,发酵非常困难。一天,一支军队路过桐木村,驻扎在茶厂里,晚上就在满地的茶青上就宿。茶青经过几天的反复压踏,错过了半发酵的制茶时机,反而得以完全发酵。
  军队离开后,心急如焚的茶农立刻把这些茶叶收集起来,为了减少损失,尽快把茶卖出去。他们用未干的松枝烘茶,松烟满屋,没想到松烟被茶叶吸收后,产生了独特的味道、香气。
  这批茶被当作次等茶,运到远处的茶市低价卖掉。想不到第二年,许多人出三倍的价钱专门订购这种茶。于是,他们将错就错,按照全发酵的方法制作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茶,起名叫“正山小种”。这种茶有点桂圆香味和淡淡的烟味,茶的颜色很好看,类似于玛瑙色。(图1)
  红茶生逢其时,欧洲国家正开展航海大发现。葡萄牙、荷兰的船队到达远东,东西方海外贸易兴起。丝绸、瓷器和各种茶叶成为令西方航海者痴迷的物品。史料记载,康熙五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把少量的“正山小种”红茶带回了欧洲。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茶叶专家邹新球说:荷兰人把茶叶传到法国、德国和英国,但是红茶在德国和法国的传播缓慢,因为德国的啤酒文化根深蒂固,红茶又比较昂贵,很难在百姓中普及。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这些地中海葡萄酒文化地域,红茶也传播不顺利。唯独传到英国后,广受欢迎,迅速普及民间。
  与欧洲大陆的水质不同,英国的水质较软,适合冲泡饮料。英国人冲泡红茶后,桂圆的香味四溢。加之凯瑟琳皇后的示范作用,红茶作为一种奢华和尊贵的象征,很快在英国上流社会风靡起来。
  由于红茶生意主要由荷兰人垄断,在英国,红茶的卖价极其昂贵。当时有种说法是“掷银三块,饮茶一盅”。随着英国国力的逐步增强,英荷两国的海外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17世纪中后期,这两个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终于兵戎相见。在近20年的时间里,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英国彻底打败了荷兰,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
  英国取代荷兰后,欧洲的茶叶市场发生了变化,茶叶价格大幅下降,中国茶源源不断输往欧洲,茶叶在欧洲普及开来。(图2)
  茶叶慢慢改变了欧洲人的口味,同时欧洲人的需求也在悄悄地影响着着中国的茶叶生产。在武夷山的星村,有一座闽北最大的妈祖庙,叫作天上宫。妈祖是海上的保护神,而星村处于内陆的深山之中,与大海相距甚远。为什么会在这里出现一座规模如此宏伟的妈祖庙呢?
  每年的4月,来自太平洋的温湿季风,为福建武夷山区带来了第一场雨。武夷春茶迎来了一年最重要的采摘季。清晨,桐木村的茶农将顶着露水的三片鲜嫩茶叶摘下。整个早上,一人只能采摘不到两斤的茶叶。到了中午时分,这些新鲜的茶叶就会沿着蜿蜒崎岖的山道,被送到附近的星村镇。
  200多年前,星村是武夷山仅次于下梅村的第二大茶叶集市,每年第一场春雨后,茶叶开埠,就热闹起来,南来北往的茶商纷纷聚集。在这里,那些新鲜的茶叶被制作,包装成武夷红茶。随后,一部分被运到下梅村,经过晋商的调配,踏上了远赴俄罗斯的万里茶路。
  另外一部分红茶由闽南或闽西的商人通过九曲溪,沿着闽江运到福州,然后再运至厦门出售给欧洲的商船。
  由于长期出海,为了行船安全,经营茶叶的闽西汀州人信奉妈祖,集资修建汀州会馆时,特意把会馆建成了妈祖庙的样子。
  1706年,武夷山僧人释超全在他的一篇《安溪茶歌》中提到:红茶大都由漳州人制作,紫毫和白毫是其中最主要的品种。这些茶在厦门以非常高的价格卖给欧洲人。从中不难看出,当时,武夷山生产的红茶已经满足不了海外急剧扩张的需求,厦门附近的很多地方开始效法武夷山制作红茶。
  18世纪中叶,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林奈将茶树分为两种:一种是绿茶,另一种就叫武夷茶。这个分类法植物学界沿用至今。
  邹新球说,到了安妮女王的时候,以茶代酒逐步传播开来,整个英国社会普遍饮用红茶。红茶给英国人带来了健康和欢乐,对于英国国民性格的改变也起了很大作用。
  在英国,当主人用武夷茶招待客人时,客人要起立致敬,以表达感谢。饮茶不仅为高雅的生活方式,也成为大英帝国的新式教育,并迅速升华为关于教养的隆重仪式,优化着从王公贵族到普通百姓的日常举止。一种独特而又丰富的英式红茶文化逐渐形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在全世界,如果按人口平均的饮茶量来讲,英国是在前几位的。每天规定有tea time,规定上下午各一个喝茶时间。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顾问童启庆:有一年英国人讨论什么是英国的象征,有人曾提出把英国的下午茶作为英国象征。
  武夷学院澳籍教师安妮莎卡说,我们喝茶是英式传统习惯,先放奶后放茶。用大茶杯冲茶,可以大口地喝茶。
  安妮莎卡是来自澳大利亚的教师,任教于武夷山一所大学。由于经常和不同国家的朋友交流,对于她来说,英式红茶和中国茶都是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
  英国人对于红茶的酷爱,激发了欧洲许多国家贩运红茶的热情。1745年,瑞典著名的大型远洋商船“哥德堡号”抵达中国进行贸易。在“哥德堡号”的运货单上,武夷茶占了相当大的数量。然而,这艘见证了中瑞两国友好交往的商船,返航途中在距瑞典海岸不远的地方触礁沉没。
  武夷茶曾是中国茶的总称,因为18世纪,红茶的贸易急剧扩大,需要的茶叶的数量巨大,武夷山地区已不能满足需要了。
  于是,红茶的生产遍及福建全省,甚至扩展到江西、安徽、广东等地。武夷茶的行情日益见好,越来越多的茶农们加入到红茶的生产中。
  为了购买越来越多的中国茶,英国人提出用各种商品进行贸易,但都不被中国人接受,所以只得将白银运往中国购买茶叶。18世纪由欧洲开往中国的商船装载的几乎都是白银,仅有10%是其它物品。据有关资料统计,整个18世纪欧洲运往中国的白银达到1.7亿两。
  18世纪,美洲作为英国的殖民地,是全球最大的白银产地,每年那里产出的白银,有一半最终留在了中国。到了18世纪70年代,美洲的白银持续减产,英国人依靠白银购买茶叶越来越困难,因茶叶而出现的白银危机在北美洲引发了一件大事情:
  为了获取更多的白银,英国东印度公司通过法令,要垄断北美的茶叶贸易,这引起了北美人民的强烈反抗。他们组织了许多以冲破垄断为宗旨的秘密社团,其中以波士顿茶叶党最为著名。1773年12月16日,波士顿茶叶党成员秘密登上了东印度公司的茶叶货船,将成箱的茶叶倒入海中,这就是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这件事最终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索。
  11年之后,获得独立的美国,建造了一艘叫作“中国皇后号”的货轮,来到中国进口了大量武夷茶。这是中美关系史上最早的记载。从此以后,武夷茶源源不断地进入北美市场。
  19世纪初,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生产能力激增的英国,急迫需要扩大世界市场。中国的邻邦印度已经成为英国掠夺原材料,倾销工业品的殖民地。为了扭转因茶叶而产生的巨大贸易逆差,英国殖民者悄悄地在印度为中国人生产了一种特殊的商品——鸦片。
  英国东印度公司1773年取得了鸦片的专卖权,在鸦片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到1804年前后时,它从欧洲运往中国的白银就很少了。1806年至1809年,鸦片贸易大发展,已经造成中国金银的倒流。
  新兴的资本主义体制与古老守旧的封建体制产生了无法避免的矛盾,而这种矛盾在英国和清王朝之间表现为鸦片和茶叶的激烈冲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清政府被迫与英国议和。作为胜利者,英国人要求开放广州、宁波、厦门、上海、福州五处作为通商口岸。
  当时,卸任的两江总督梁章矩在一封写给福建巡抚刘鸿翔的信中,极力反对开放福州作为通商口岸。他写道:该夷所需者,中国之茶叶。而崇安所产,尤该夷所醉心。梁章矩所指的崇安就是今天的武夷山。
  鸦片战争之后,英国的洋行逐步控制了武夷茶的外贸生意。从1856年开始,绝大多数武夷茶从福州运往欧洲各国,每年输出量占全国茶叶输出总量的70%以上。福州成为世界“茶港”。
  同一时期,外国列强开始对中国进行经济渗透,不仅获得了在华开设茶厂的权利,而且还以极低的税率出口茶叶。向俄罗斯出口茶叶的晋商逐渐失去优势,曾经繁忙了上百年的“万里茶路”走向衰落。
  然而,英国人垄断中国红茶的野心远没结束。英国达尔豪西侯爵发给他派往中国的间谍一道命令:“你必须从中国盛产茶叶的地区挑选出最好的茶树种子,你还必须尽一切努力招聘一些有经验的种茶人和茶叶加工者。” 这道命令的接受者是一个36岁的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为了永远打破中国对茶叶制作技术的垄断,英国开始实施蓄谋已久的移植茶树计划。
  1843年的夏天,中英鸦片战争的硝烟还未完全散尽,一个蓝眼睛黄头发名叫福琼的英国人来到武夷山,他在这里找到了最优质茶叶的种植区。
  5年之后,福琼装扮成中国人,又一次悄悄来到武夷山,他不仅详细记录了武夷茶的制作工艺,还购买了大量的茶树种子,并且高价招募了8个当地的制茶工人。这些茶工并不知道,这位长相奇特的雇主将要把他们带到遥远的异国他乡。回到英国后,福琼出版了一本游记《茶国之行》。然而,在这本书中他回避了窃取茶叶技术的细节,那8个武夷山茶工也下落不明。
  2009年,武夷山的桐木村迎来了一位来自印度大吉岭地区的茶叶专家罗禅。大吉岭位于印度北部喜马拉雅山麓,是印度最负盛名的优质茶产区。罗禅来中国的第一站就是福建的武夷山,对于他来说,这里是一个梦想了许多年的地方。而罗禅的到来,也为我们揭示了160多年前,那8个被福琼带走的武夷山茶工的去向。
  印度茶叶专家罗禅证实,1842年,一位叫罗伯特.福琼的绅士从印度出发前往中国,寻找红茶。但他发现将中国的茶完全带走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沿途收集茶种、采茶工具、制茶工具和制茶的手艺人。他将这些人和器物都带回到了印度。这就是大吉岭茶的来源。这就是大吉岭王朝的开始。
  罗禅告诉我们,在大吉岭,运送上等的茶叶时不能让茶筐着地,必须用一种特殊的方法背在身上,这是为了防止茶叶沾染泥土和灰尘。而这种方法的发明者,据说就是160多年前来到印度的那些武夷山的茶工。
  由于福琼的缘故,武夷茶在印度移植成功之后,印度的茶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急剧跃升。50年之后,印度和斯里兰卡的茶叶足以供应欧洲,英国不再从中国进口茶叶。
  事隔100多年,罗禅把最好的大吉岭红茶从印度带到了武夷山,并且邀请桐木村世代制作正山小种红茶的江家后人品尝。
  印度红茶和它的祖先中国的正山小种红茶就这样不期而遇了。
其他文献
五月,立夏的季节,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凌晨4点天已亮了。  来自新西兰的著名环境学家安准和丹东湿地管理局的同行要去海滩迎接一批特殊的客人。它们是近百万没有身份证明的跨国游客——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  在此之前连续14年,安准和他的同事每年都跨越大洋,定期来这里接送这批客人。  客人的身世至今仍有许多谜团。  凌晨的海滩一片死寂,现在它是纵深超过5公里的泥潭,几乎看不到生命的迹象。  望远镜中,它的对
期刊
2008年11月2日,由于连降暴雨,云南省楚雄州发生一起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40人死亡、43人失踪、127.6万人受灾。其中受灾最为严重的是西舍路乡新华村,这个村庄在顷刻间被泥石流吞没。然而就在这里,348个生命奇迹般地幸存了下来——    灾难:突如其来的山崩    2008年10月底,云南省楚雄市西部的哀牢山区遭遇百年不遇的连绵暴雨。11月2日,雨势不但丝毫没有减弱,反而愈加凶猛。楚雄市西舍路
期刊
千百年来,豆浆一直是中国老百姓钟爱的饮品。然而,近年来随着对牛奶的推崇,人们对传统食品豆浆产生了疑问,豆浆的营养价值与牛奶相比较,它的优势还在吗?    豆浆起源于中国,相传1900多年前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80%的人认为牛奶比豆浆更有营养价值。难道我们的传统食品豆浆真的就输给牛奶了吗?  豆浆和牛奶在营养上有没有差别?首先拿豆浆和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做一个比较。   中国农
期刊
是他,  把机器人足球引进中国,  设计出中国第一个仿人形足球机器人。  如今他又要举办机器人奥林匹克运动会。    2009年7月11日,长春工程学院体育馆,正在举行一场竞争激烈的特殊比赛,第九届全国机器人大赛。  来自全国近40所大学的代表队参加了比赛。为了夺得大赛的冠军,各个代表队摩拳擦掌,连夜调试,而且都有各自的秘密武器。  尽管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们还是不约而同对一个代表队格外提防。  
期刊
1786年到1865年间,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海拔3000-4000米以上的山头都被登山者所征服。后来的登山界称这段时期为阿尔卑斯的黄金时期,“阿尔比斯式登山”一词也应运而生。  阿尔卑斯式登山,通常是指在高山的环境之下,不依赖他人,不靠外界的补给,完全或主要靠登山者自身力量从事攀登各种山峰的登山活动。通常以个人或两三人的小队来爬山,以轻便的装备,快速的行进速度前进。  为了避免过重的食物或装备压垮自
期刊
神秘的北纬30度,318国道逶迤在横断山区与西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这条中国最美最惊险的景观公路,集冰川、雪山、高山、急流、原始森林……为一身,旖旎而峻险。   如果说成为一名驴友是一生中的一个偶然,那么,这次春节租车从成都到拉萨,穿越川藏线应该说是宿命中的必然。一路上,青藏线就像雪域哈达,牵引着我渐入佳境。特别是西藏林芝地区,流连忘返。芒康和通麦天险这两个路段,更是旅游探险爱好者和摄影师的极乐天
期刊
中国传说中夏王朝存在的真实性,始终是国际学术界激烈争议的问题。因为它的存在与否,关乎到早期华夏文明纪年表的构建。而要揭开这一谜底,只有找到后世文献记载中的夏王朝所在地,并通过考古予以证实。    1975年在郑州以西的登封县王城岗找到了一处夏代城址,经过碳14测定距今4000年左右,这一年代的确认,恰好落在了夏代纪年的早期。也就是说,这有可能是传说中大禹所使用过的都城。  史书记载大禹时期的都城在
期刊
说到猎豹,人们会想到它身上美丽的花纹、优美流线的体形、奔跑时闪电般的速度、还有捕食的凶猛,它给人一个强者的形象。但是猎豹的另一面却是脆弱、无助,甚至很可怜。猎豹三兄弟为了生存,结成了联盟,即便这样,它们依然面对死亡的威胁。    在博茨瓦纳的利尼扬蒂草原上,生活着一个由猎豹三兄弟组成的联盟。  它们自幼生活在一起,虽然性格迥异,却丝毫不影响这个铁三角联盟。  兄长阿基利斯是个天生的领导者,从小就有
期刊
昂贵的手表永远设计简单,表盘上一圈罗马数字,秒针,分针,时针,皮表带,走时精确,几十年如一日……  从另一个角度说,腕表表盘上的陀飞轮则更像是一种奢华的装饰。200多年来,这带有生命迹象的尤物,摄人魂魄。它复杂的机械构造,对它的拥有者构成神秘吸引力。或许,这就是陀飞轮成为大热门的原因。    什么是“陀飞轮”  陀飞轮是瑞士钟表大师路易·宝玑在1795年发明的一种钟表调速装置。有“漩涡”之意,是指
期刊
在政界,孔子不得志。  但是孔子却成了教育界和文化界的巨星。  自孔子以后的两千多年,  孔子作为“天地君亲师 ”中“师”的象征,  成了中国人顶礼膜拜的对象。  从为政到育人,孔子的角色是如何转换的呢?    孔子对于从政想得通,不能从政,就为政。  从政,就是实际做官,进入政治的实际操作层面。为政,就是影响政治,参与政治,参政议政。很早以前,可能在孔子还没有做过官的时候,就有人问孔子,“子奚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