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开展小学语文活动课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qsd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语文活动课的内涵及目标
  小学语文活动课即小学语文的课外活动,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各种听、说、读、写的具体实践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以往只是强调注重课堂质量,忽视了语文教学活动课的辅导与实施。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应体现在努力创设和营造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学习环境和应用环境,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整合学科教学内容,采用议、演、画、唱等形式,以活动为核心,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表达与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语文素养,进行交流与探究。
  二.活动课与课外活动的区别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是把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旧知识,发现并学习新知识的一个平台. 活动课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是传统的课外活动的课程化。课外活动虽然在某些学校开展很好,但它毕竟不属于课程范畴。课处活动是指学校课程以外,学生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它可有可无,不是所有学校都能保证的。而活动课是属于课程范畴,它必须是有目的、有内容、有程度和时间规定的计划活动,以活动的形式体现教育经验体系,是课程计划中必须完成的。这就是活动课与课外活动的区别。将课外活动课程化,主要使学科教学以外的活动更加有保证。
  三.语文活动课的特点
  活动课的特点之一,就是在活动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小学语文活动课主要靠学生自己主动地、独立地去完成课业。因为大部分儿童具有显著的主动的倾向,而活动课开设的是活动作业,这些作业倾向于实际应用方面,因而能引起儿童要做的愿望。为了解决问题,就要靠个人的理智、情感、意志参与活动。尤其是儿童理智活动的积极展开,能促进其独立地获取知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活动课中,从选择和确定活动内容,到活动过程的组织、实施,都应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亲自去完成。教师在活动课中要起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应放在提供活动项目及内容的选择机会,帮助解决活动过程中的困难、问题等。要使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活动课的又一特点,就是在活动中让学生去实践、去做,从“做”中学习。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在300多年前就曾讲过:“在学校里面,应该让学生从写字去学写字,从谈话去学谈话,从唱歌去学唱歌,从推理去学推理。这样以来,学校就可以变成一个忙于工作的工场,凡是努力获得了成就的学生就可以体验到一句成语的真理,就是:我们同时形成了我们自己,也形成了我们的材料。”这段话的意义是深刻的。尤其是学习语言,要掌握语言工具,就更需要亲自参与实践,从读中学读,在写中学写。如果说学科课堂教学实践机会少些,那么活动课就要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听、说、读、写、书、演的语言实践中,学好语言。
  四.语文活动课能使学生更具主动性
  语文活动课是一种主张通过活动方式,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以活动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形式,强调学生在自主选择中获得成功,因而学生的主体活动是身心统一的活动。并能激起学生浓烈的探索兴趣,由于这兴趣是与系统语文知识的掌握相联系的,就使学生由兴趣而来的学习动机成为稳定、持久的探索动机、学习志趣。
  五.语文活动课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充分发展学生个性”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重要区别之一。“面向全体”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个体。语文活动课具备了从差异入手,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种种条件。它能从不同的身心成长条件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通过因材施教,完善学生个体素质基础之长,弥补和限制素质基础之短;还能与课堂教学进行的社会化教育联系起来,从差异和趋同两方面同时让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朝着社会化和个性化共同进步的方向发展。
  六.语文活动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实践园地
  语文活动课以引导学生获取他们认识现实世界所必需的直接经验为主要任务,通过将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为学生创设广阔的实践园地,使学生在其中学以致用,获得亲身经历、体验、感受和领悟,达到对知识融会贯通的掌握。这便弥补了课堂教学所不及,加速了能力的形成。
  开展一句话新闻活动,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收看电视新闻联播等为内容,浓缩成一句简练而又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话,在早操后向全班或全校同学介绍。开展此项活动,在内容上要新鲜,这样才能有吸引力;在组织形式上要灵活,一般情况下,一天安排一两人,但必须要有安排表,以保证活动正常开展;同时应允许和鼓励每次有1人随机发言,以积极参与为活动增添活力。长期坚持开展此项活动,不仅可以使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水平逐步提高,还可以促进课堂片段教学,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辅相成的效果
  以故事会形式在学生自由或有组织地阅读、收看、收听他们喜爱的故事的基础上,先鼓励学生把故事讲给亲人、同学、好朋友听,再安排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在一周一次的班级或学校故事会上去讲述。
  七.以朗读形式,开展语文活动课
  朗读教学的现状并不能让人乐观,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个不断提高的层次要求。开展朗读比赛活动,先要根据学生朗读的水平与特点,帮助学生选取不同体裁的朗读内容,如性格沉稳的男生可选古诗词,富有激情的女生可选抒情散文,然后先给一定的时间去自我练习,教师可以指导。最后再参加班级、年级或学校组织的比赛。但最好开展校级等大规模活动的次数不宜太多,班级组织的小型比赛可适当增加次数并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把课堂教学当成课外比赛活动的“练兵”,把课外活动视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阅”
  七.写广播稿形式开展语文活动课
  小学生常以自己的成就被别人知晓为自豪,故可开展为校园广播站投稿活动。它既可以满足学生的自豪感,又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为校园文明建设作贡献。广播稿的内容可以是身边的好人好事、读者文摘,也可以是自己满意的习作。至于形式,应不拘一格,消息、启事、表扬稿、记叙文、采集来的打油诗等都可以。在量上,应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对活动组成员应规定每人不少于一两篇,多者适当表扬鼓励以争取人人参与,达到以量促质,最终提高书面表达水平的目
  八.语文活动课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沃土
  语文活动课不局限于一般的目标教学范畴,不仅可以及时引进最新的信息,充实课堂教学内涵,还可以带领学生走向宽广的认知天地,深入生活,使他们不仅形成和增长了现实知识,也实现了认识和经验的不断深化和个性的不断完善。
  结束语:语文活动课能促进学生整体发展,语文活动课能辅助语文学科发挥整体性教育功能。因为它强调多种认识活动的协同作用,实现对世界的整体性认识。学生对各种知识的认识整体化,也使认识对情感的影响直接化,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倾向整体化发展,形成健康个性。
其他文献
本次研究分析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化妆品中检测中的价值作用,分别分析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皮质激素、环境技术以及性激素内容,总结现代检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希望能
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和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新世纪传承历史文明、弘扬民族文化、筑就和谐强国的宏伟目标,对国人的礼仪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品行优秀的接班人,幼儿园的教育是关键。  一、幼儿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衣食无忧的优越环境里,更多的家长和幼儿园,
期刊
根据风水喷雾雾化技术的特性,对影响风水喷雾技术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喷雾降尘装置系统,并在实际中进行应用,对某掘进工作面中的粉尘降尘效果进行测定,根据实验结果,可以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状况,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效能感、学业情绪之间的相互关系,着重关注提升自我效能感和改善学业情绪对于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
摘要: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不仅带来了教育观念的更新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而且也给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主要探讨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的问题引导和活动引导来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问题引导;活动引导  新课程强调以教促学,“教”于“学”之相得益彰方能奏出课堂中的“和谐”音符。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
基本功是从事某种工作所必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基本功具有强烈的职业特  点,是行业从业人员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作为一个学前教育行业的幼儿教师,它也有这个专业所必需的教育基本功,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幼儿园保教工作中,对幼儿教师基本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我们的教研和培训部门,应该结合实际工作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以促进幼儿教师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一、幼儿园教师教育基本功要求的变迁 
期刊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对机械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本文作些简要的分析探讨。  一、中职机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要提高机械教学水平,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但是,部分机械专业的课堂教学,仍停留在书本内容的讲授上,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这种“空中花园式”的教学,学生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难以学到真才实干。个别学校因为硬件条件跟不上,教具不够充分,不能很好地应用CAD等与机械专业相
期刊
摘要 本文阐述“三五五”教学模式,用教师的“懒”唤起了学生的“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三五五” 教师 懒 学生 主动学习  俗话说:勤快的教师培养懒惰的学生!我们一方面抱怨学生不会游泳,另一方面却又不放心让他入水自己游,怕他淹着、呛着,于是“背着”他游……岂不知,这样不仅没有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适应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挫伤了学生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知识的获得,相当一部分都是通过朗读获得的。在朗读中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更是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朗读时要感情充沛,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融为一体。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在读中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感悟。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朗读的重要地位,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学生。  一、范读引路 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