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693857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小学各个学段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阅读教学的开展的前提条件。绘声绘色地朗读,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给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发挥情绪感染在教学中的作用。因此,要深化与提高阅读教学必须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是不言而喻的。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
  一、做好示范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低年级的小学生,因为他们的识字量有限,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对于他们来说都有难度,所以这就需要老师恰当有效的范读。以便帮助他们正确深刻地理解文本。我执教《风铃草》一课时,有的学生在读“林边长着风铃草,尖尖的嫩叶细细的腰,紫色小铃挂满身,对着鸟儿点头笑——”虽然突出了“尖尖、细细”表现风铃草的美丽,但幸福快乐表现的不够。于是,我就抓住这一点进行引导:“对着鸟儿点头笑(我把手放在体侧打开,满脸笑容的左右点了点头,露出了快乐的表情。)你的读让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铃草,谁再来读一读?”于是下一个同学读时,也学起我的样子,小胳膊打开,点着头脸上露出了快乐的笑容。这样评价式的范读,一方面通过评价肯定了学生,帮他们树立起了朗读的信心;另一方面,通过评价,让学生知晓了朗读的要领,学会了如何去读。
  二、恰当地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朗读氛围和情境
  孩子天生对图像、音乐有兴趣。运用现代手段把它们与文字结合起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就很容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唤醒他们的情感。
  我在教学《水墨徽州》时,由于徽州对学生很陌生,我采用水墨画配上音乐制成多媒体课件渲染的方法创设情境。如当早晨的阳光洒向波光闪烁的练江,乌篷船、水鸟、拱桥人影、街市……轻柔古筝的乐曲流泻出陶醉惬意;而当漫步徽州的街巷高大的马头墙、潺潺流淌的小溪,伴着缥缥缈缈,悠悠然然的音乐,让大家都成了画中人;冬天漫漫的雪花飞舞,高大的牌坊、古老的祠堂兀自静立在银白的世界里,轻柔的音乐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随着古筝曲伴奏下的巨大水墨画卷徐徐展开,同学们仿佛身临其境,文章内容散发出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同学们沉醉地欣赏,就如同走进了水墨徽州。许多同学情不自禁地随着课件的播放,饱含深情地朗读起来。现代化的手段,足以创造一切我们语言所无法达到的境界。
  三、合理运用多种朗读样式,提高朗读的有效性
  朗读有多种形式。根据课文内容不同,来选择适合的朗读形式。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灵活运用朗读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悟性”。如:优美的诗歌散文,要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古诗文可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文中的情景,摇头晃脑的吟诵,品悟作者用词的精巧和表达的意境。有的课文人物之间对话较多如《小马过河》《美丽的公鸡》等,分角色朗读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验,走进人物,内化文本,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需要激昂的情绪,渲染宏大的氛围场景,集体朗读更能制造声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安塞腰鼓》第二自然段的全班齐读,让人感受到安塞腰鼓那磅礴的气势,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诗的材料》一课配乐朗读,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荷花池,变成了美丽的荷花仙子,随风起舞,获得了美好的情感体验。
  四、创新与发展使朗读教学更有效
  新的时代需要不断的突破与超越。在朗读教学中我们要勇于创新,促其长足地发展,使之更为有效。如我执教《匆匆》一课时,我改用了诗歌的形式呈现。下面是描写时间匆匆文本的诗歌形式。
  于是——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
  伸出手遮挽时,
  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我躺在床上,
  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
  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
  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再如:将古诗变童谣,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入到学习中来,帮助低年级的小学生理解,如教学《小儿垂钓》时,把它编成了这样的童谣
  头发凌乱小孩童,
  真是幼稚又聪明。
  侧身藏在草丛里,
  学习大人来钓鱼。
  有人走来要问路,
  远远摆手心中急。
  这样,根据小小的童谣,学生通过短时间的诵读,很快地就会理解背诵《小儿垂钓》了。
  五、创设朗读展示的机会,培养朗读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做任何事,兴趣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多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和舞台,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产生朗读的兴趣,从而提高朗读的积极性、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排演课本剧就是一个好的方法。当然万事开头难,我采取的方法是:先重点培养,再全班展示,接着以点带面,最后全班总动员。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地指导培养。
  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课文时,课下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编排课本剧,课上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傲慢的铁罐和谦虚的陶罐的语气、神态和动作的模仿,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一旦有了朗读技能技巧,自信心就会增强,他们跃跃欲试地想展示出来。此时,创造性地朗读被激发,提高了朗读的有效性。
  课堂上,我长期坚持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如课前2分钟的诵读展示、经典诵读课、讲评书等。这样,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展示自我的舞台,不但提高了朗读水平,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琅琅的读书声永远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落实阅读教学“以读文本”的要求。语文教师作为教育一线的实践者,应不断探索高效的朗读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己能读书。面对小学生在阅读上比较被动、缺乏阅读兴趣和方法的现状,笔者首先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提倡要选择好的阅读材料,通过全面浏览、设置问题、深入阅读、回忆复述和复习巩固五个方面分析了进行好阅读指导的方法,并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了全面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兴趣;材料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1990年以来诊治的39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中20例被误诊,误诊时间1~15个月,误诊
【摘要】语文教学具有强烈的情感性,这是由语文教材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古人讲究“文以载道”“文以明道”。《荀子·儒教》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在阅读的时候强调“披文以入情”。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气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掘这些情感,以丰富
在石化行业中,涉及到种类繁多的原材料以及石化产品,常需要使用不同的流量表进行测量,仪表选用的合理性对提高测量准确性意义重大.
【摘要】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所有语文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本文对如何构建有效语文课堂进行了如下探讨。  【关键词】有效;语文课堂;多环节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学生语言的积累丰富、语感的形成、思维的发展、各种基本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具备的
本文简要分析定向井的钻井速度与钻井轨迹这二方面的影响因素,以此为参考探究定向井优快钻技术的对策,以期为提高优快定向井钻井速度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摘要】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很大程度体现在小学语文作文的写作水平上,学生对语言的运用程度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很大程度上体现一个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以笔者实际教学经验出发,阐述了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些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写作;仿写;修改;练笔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以往的作文教学方法陈旧,程
【摘要】阅读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让孩子积极阅读的关键在于兴趣,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从老师的“要我读”转化成自主进行的“我要读”,从而尝到读书的乐趣,读书的幸福。  【关键词】阅读;兴趣;氛围;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着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作为一个低年级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