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在胸腔积液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wei78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科自2008年10月~2012年03月,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胸腔积液的引流,此方法更安全、可靠,明显优于普通穿刺针。
  胸腔积液是临床多种疾病常见的并发症,胸腔积液的发生率4%-7%(1),常规应用胸腔穿刺针因反复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增加感染的机率,尤其是少量胸腔积液可导致气胸的发生。我科自2008年10月~2012年03月,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用胸腔积液的穿刺、引流,此方法安全、可靠,明显优于普通穿刺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5例,男26例,女9例。年龄在16~72岁之间,均为胸腔积液。
  1.2.材料 (1)中心静脉穿刺包、一次性延长管、一次性引流袋。
  1.3 方法 术前患者均在B超下定位,确定胸水最大厚径、距皮距离,查血常规、凝血四项,征得患者签字同意后行中心静脉置管胸腔积液引流术。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双臂置于椅背上,暴露肩胛下角线第7~9肋间隙,B超定位点为穿刺部位。打开中心静脉导管,戴无菌手套。常规消毒穿刺部位,面积直径>15cm。局麻下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Y型穿刺针头,沿下一肋骨上缘垂直进针,至落空感,见积液后,把导丝插入穿刺针的侧孔,把导丝推入胸腔。可借助长度标记控制导丝插入的深度;当导丝进到适当的位置后,保持导丝位置,拔出穿刺针;从导丝体外端置入扩皮针,轻轻转动,进针約3-4cm,扩张穿刺针道,保持导丝位置,退出扩皮针,拿住导丝的末端,轻轻转动导管将其放置适当的位置;从导管上的长度标记了解胸腔内导管的长度;一次性贴膜固定导管;连接一次性延长管,然后再连接一次性引流袋。对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少量胸腔积液时,可胸腔注入尿激酶5万u,夹管12-24小时,然后打开调节器引流,防止胸膜粘连,提高了治疗效果。对于恶性胸腔积液,可注入胸膜粘连剂,行胸膜粘连,可减缓胸水的产生,有效减轻患者压迫的症状(2)。
  2.护理
  (1)为提高穿刺成功率,术前应B超定位,胸腔积液的最大前后径及距皮的距离,确定留置针的进针深度;(2)胸腔积液不畅时,可协助病人变换体位,以便于积液的排出;(3)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嘱病人适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留置针滑脱;(4)穿刺部位周围的皮肤应保持干燥;进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防止空气进入胸腔内。
  3.讨论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胸腔积液的优点:(1)避免反复穿刺,减少感染的发生率,(2).无创、痛苦少、尤其是老年患者,可在床边完成,(3).治疗效果确切,(4).固定可靠,携带方便,可变换体位,便于下床活动,(5)可控制速度,减少了胸膜反应的发生。
  本文就35例胸腔积液患者应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穿刺引流排液及注药,得出的结论是单腔中心静脉导管与普通穿刺针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引流充分,疗效高,可随时胸腔注入药物等优点(3)。且病人痛苦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严碧涯,端木宏谨,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77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 7-117-05903-6/R.5904,2004,110.
  (3)王永亮,卫辉:医学新知[J].胸腔置管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观察,2011,3:54
其他文献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1]尿蛋白是加速肾小球硬化、促进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我院从2005年开始采用黄葵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2010年期间收治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采用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7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70min, 平均35min,术中出血10-50mL,住院天数4-15天,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3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哮喘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同症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鱼腥草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及血浆TXB2、6-K-PGF1a情况。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93%,明显高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急诊溶栓抗凝对于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共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即可,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运用急性溶栓抗凝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大承气汤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3年~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加味大承气汤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无手术治疗及死亡病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手术治疗2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强骨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4月~2012年6月收治的9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补肾强骨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阿仑膦酸钠治疗组)47例,治疗1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40/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40/4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CT检查对肠梗阻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2年间收治的72例肠梗阻患者的腹部CT与X线平片检查资料,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检查对肠梗阻、梗阻部位以及梗阻病因的诊断正确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的诊断结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cm为小肠梗阻;结肠肠管可见扩张,内有气液平面,肠管内径>6cm则为结肠梗阻;  CT诊断肠梗阻标准:小肠积液扩张
期刊
【摘要】用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进行治疗,然后观察效果。方法:将40例神经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常规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每组各20例,然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经过两组的比对发现,针灸治疗组的效果要比常规组好,经过针灸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结论:用针灸治疗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的效果好,而且复发几率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面神经炎;效果  面神经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泸州本地质粒介导的耐多药大肠埃希菌的TEM,SHV,CTX-M,CTX-M-3,CTX M-22、CTX M 24基因分布情况。方法 用K-B法进行耐药菌株的筛选。PCR扩增耐药基因。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大小。基因测序仪检测碱基序列。结果 71株大肠埃希菌中,有一株死亡。全敏6株,占8.57%,单耐16株,占22.86%,双耐18株,占26.71%,耐多药30株,占42.86%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临床血液学的检验在市场经济的催促下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对仪器检验结果的精密度改进上,血液学检验的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也有相应的提升。但是,临床血液学检验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论文根据目前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实际情况,指出了检验中存在的项目归属问题、结果一致性问题、质量控制与校准体系问题、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等常见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临床;血液学;检验;问题  近年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