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i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用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进行治疗,然后观察效果。方法:将40例神经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常规治疗组和针灸治疗组,每组各20例,然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经过两组的比对发现,针灸治疗组的效果要比常规组好,经过针灸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结论:用针灸治疗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的效果好,而且复发几率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面神经炎;效果
  面神经炎在中医又称为面瘫,这是一种以口眼同时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也称之为“口眼喎斜"。面神经炎发病没有明显季节性,不分年龄、不分性别,所以这在临床上也是多发病、常见病。对此病的治疗方法除了常规治疗,针灸治疗也是一个好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在2008年6月~2010年3月所收治的40例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然后对其进行针灸治疗,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40例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中,常规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在15~71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3岁,其中单侧发病者18例,双侧发病者2例;针灸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42岁其中单侧发病者16例,双侧发病者4例。同时在本次的面神经炎例患者中,眼睛不能完全闭合的有27例,伴有膝状神经节综合症的有4例,味觉减退的有11例,面部水肿或出现疱疹的有3例,两组从性别、年龄、病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治疗组:口服地塞米松3mg/d,连续7到10天、维生素B150到100mg,维生素B12100μg,辅酶Q105到10mg,胞二磷胆碱250mg,每天肌内注射一次。地巴唑10到20mg,口服,每天三次。肌内注射可以加上兰他敏2.5到5mg,每天一次,这样能促进神经机能的恢复。
  针灸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1],在发病后的第二周用针灸来进行治疗,一天针灸一次,每次的时间是30分钟,每周进行五天的针灸治疗,一个疗程为半个月。在针灸治疗中的主要穴位有:人中,合谷,牵正,太阳,颊车,太冲,风池,迎香,四白,外关,地仓,三阳交,足三里。对于鼻唇沟变浅者加迎香;抬眉困难者加攒竹;颌唇沟歪斜者加承浆;人中沟歪斜者加水沟。同时在患者急性发病的第二周[2],也可考虑用电针来进行治疗:取太阳(或时丝竹空)、阳白、地仓、颊车,以断续波来刺激10到20分钟左右,然后再加以红外线照射局部活血通络。
  1.3疗效判断
  无效:患者在面部静止时不相对称,眼睛不能完全的闭合,口部只能微微的运动,上额部分没有运动;有效:治疗以后患者的明显功能减弱,面部静止时的张力接近正常,眼睛用力可以全部闭合,口部不对称;显效:面部在静止时张力恢复正常,而且对称,有轻微的连带运动,口部轻度的不对称。痊愈:患者经过治疗后,面部的全部区域都恢复的正常。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发现,针灸治疗组的痊愈率要高过常规治疗组,详情见下表。
  3 讨论
  在脑神经疾患里最常见的就是面神经炎,通常此病都是和面神经的局部组织缺血、缺乏营养、微血管出现痉挛等相关,而且面神经炎的发病机制和面神经管是狭长骨性管道的结构解剖相关,如果岩骨的发育出现异常,那么面神经管就会越来越狭窄,有的学者也认为此病是和病毒感染有关。从目前治疗面神经炎的病例来看,多数的患者经过治疗都能恢复正常,但是有一些可能因为失治、误治的原因,造成更为严重的面肌痉挛或是给患者留下后遗症,这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方法有很多,通常都是早期用西药治疗,改善面部的血液循环,后期则是以加快神经机能恢复为主进行治疗。而从本次的治疗结果看,采用针灸得到治疗方法,要比单一的西药治疗效果要好,所以针灸治疗在这一病种中还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中医学的理论认为,面神经炎是因为风寒风热、络脉空虚,而导致了气血阻塞,肌肉迟缓。在中医的临床上多是采用药物和针灸相结合的方法来治疗面神经炎,而且这会使治疗时间缩短,提高了治疗的效果。中医针灸的治则是活血通络、疏调经筋,那么在采用针灸治疗时,要注意周身的气血,对于体弱的患者一般都用足三里和合谷,对于体壮的患者则用合谷,只有保证了人体的气血充足,才能保证针灸的治疗效果[3]。在治疗面部的时候,刺法不宜过重,要以面部阴阳疏通为主。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所用的手法也不一样:风寒证多见于发病的初期,有舌淡、苔薄白,脉浮紧等症状,对此可以加风池来祛风散寒;风热证也是多见在发病初期,通常都有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这样的症状,对此则加曲池来疏风散热;气血不足多见在恢复期或病程较长者,其症状有面色淡白,舌淡,脉细无力等,对此症状可以加足三里来补益气血、濡养经脉。需要注意的是,面神經炎要早发现早治疗,最好是最病情急性期就用针灸的方法治疗,这样就就阻止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总体来说,用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能让患者面部的神经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虽然说在进行针灸治疗时会有一点疼痛感,但比起常规治疗,针灸的方法能彻底的根除病症,而且复发的几率也相当低。所以在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针灸治疗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很值得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袁绘,李思斌.针灸配合药物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09(10).
  [2] 朱志红,唐基忠.面神经炎急性期针灸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5(S1).
  [3] 王安国,李晓.针灸治疗面神经炎261例疗效观察[J].山东生物医学工程.2001(04).
其他文献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手术治疗  结石性胆囊炎,胆囊息肉样变是腹部外科常见疾病之一。目前胆囊切除术在具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展,有的甚至已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我院自2005年1月—2011年12月择期开展胆囊切除术61例,效果良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1例患者,男 24例,女37 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93岁,平均54.70岁。其中
期刊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患者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等症状,易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并伴有胃出血、胃穿孔、幽门狭窄和胃溃疡癌变等并发症。[1]  1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  溃疡病病因呈多元化已成共识。除传统的致病因素外,现代医学对自体活性物质和生物因素的致病性高度重视。通常把溃疡病发病原因归纳为幽门
期刊
【摘要】目的 对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剖宫产手术孕妇77名,分成A、B两组,A组44名孕妇为治疗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方法;B组33名孕妇为对照组,给予单纯硬膜外麻醉方法。结果 A组孕妇麻醉药物起效时间少于B组,麻药用量少于B组,麻醉成功率及孕妇满意率均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 腰硬聯合麻醉应用于剖宫产术,效果
期刊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1]尿蛋白是加速肾小球硬化、促进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我院从2005年开始采用黄葵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2010年期间收治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采用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7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70min, 平均35min,术中出血10-50mL,住院天数4-15天,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3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型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哮喘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為研究组,选择同期收治同症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鱼腥草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肺功能及血浆TXB2、6-K-PGF1a情况。结果:两组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93%,明显高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急诊溶栓抗凝对于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共收治的2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10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即可,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运用急性溶栓抗凝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大承气汤辅助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3年~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加味大承气汤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观察组无手术治疗及死亡病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手术治疗2例,死亡1例,总有效率为85.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强骨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4月~2012年6月收治的9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补肾强骨汤联合耳穴贴压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阿仑膦酸钠治疗组)47例,治疗1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40/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40/4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CT检查对肠梗阻诊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2年间收治的72例肠梗阻患者的腹部CT与X线平片检查资料,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检查对肠梗阻、梗阻部位以及梗阻病因的诊断正确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的诊断结果,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cm为小肠梗阻;结肠肠管可见扩张,内有气液平面,肠管内径>6cm则为结肠梗阻;  CT诊断肠梗阻标准:小肠积液扩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