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启发思维的认识与实践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u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推行素质教育的核心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要培养创造力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去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才能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由于许多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或运用不纯熟,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可能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应迟缓。二是可能教师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所提的问题太抽象,太庞大,或者跳跃太大,缺乏循序渐进,致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为此,我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1. 关键性原则。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教师分清主次,学会抓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教师在抓住一堂课的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主要矛盾,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形式相结合,列举法、设问法、类比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思维方法相配合,这样才会使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挥应有的作用。
  2. 及时性原则。进行启发式教学,要像知时节的春雨,当需要时即发生,也就是说启发要及时。而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注意创设“愤”、“悱“的情境。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及一系列的启发、诱导,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这时候,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活跃。这时,教师如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的效果就会很明显。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3. 实效性原则。设计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利用正迁移规律。即作为启发的知识材料应选用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感知过的,同时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一定会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二是鉴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不同,对不同学生,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问题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
  (贵州省绥阳县溪源中学)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学校;德育;留守儿童;规范化;优势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7—0024—01  德育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由于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心理问题不断增加。特别是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应试教育影响下,作为新世纪的主人和未来的建设者,许多学生不能分清是非,甚至有的学生产生价值观的偏差,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校
教育部网站公布的秋季开学“监管令”共有30条:治理“小学化”倾向;针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通知要求不得采取任何形式的考试、考核、测试选拔学生,禁止举办与入学挂钩的培训班。严禁地方政府、有关单位和学校以任何名义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据新华社)  开学时节发“监管令”,已是多年来的规定动作,无非是再次以文件的形式,强调不准乱收费,不准学校再干那些存在已久的违法违规行为。其实,文件发与不发,办学
对一卷某企业长期使用的进口高强捆带进行了全面的理化性能检测,初步探讨了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分析结果对国内相关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国是一个人多耕地少的国家,土壤污染较为严重,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对于合理利用土地、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阐述了土壤污染的种
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选聘制度历史发展的梳理和现状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选聘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萌芽阶段、恢复阶段,到规范化和专业化四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