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管理模式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分析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a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全球化竞争,建立一个能够在全球与世界级企业竞争的运营系统,培育世界一流的企业运营能力越来越重要。引用卓越管理方法和技术,改善企业运营质量以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是当前企业界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卓越管理模式及其特征
  
   卓越管理模式是适应外部环境发展变化、适时调整企业内部各项经营活动及其组织模式的结果。它往往是某一时期被广泛关注、引起大量投资并能促进企业绩效改善的一些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包括精益生产、敏捷制造、JIT、TQM、BPR、ERP、6σ管理方法等等。通过应用这些卓越管理模式,企业就会加入到‘世界级’行列中来。JIT被喻为“改变世界的机器”(沃麦克,1990);6σ管理法被称为是企业“追求卓越的阶梯”(彼得S.潘得等,2000)。当前,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卓越管理模式作为改善绩效、提升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引起了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卓越管理模式往往表现出如下特征:
  
  (一)卓越管理模式的集成性
  集成性是卓越管理模式的一个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①多个职能领域的集成。每一项卓越管理模式往往涉及多个领域,甚至是企业整个运营系统。如6σ管理法,将电子商务、企业资源计划(ERP)、精益生产、客户关系管理、战略性业务同盟、知识管理、作业管理、以流程为中心的组织结构、全球化、适时库存/生产/采购等卓越的理念、工具和方法集成在一起,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运作绩效。②管理与技术的集成。每一项卓越管理模式都是技术与组织管理模式的集合体,但更倾向于管理性。ERP就集成了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③思想与方法的集成。每一项管理模式首先代表了企业运营管理的某种理念或思想,然后表现为一些具体的管理技巧与方法,将管理思想与技巧、手段集成,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二)卓越管理模式的系统性
   某一项卓越管理模式往往由若干因素组成,每一因素作用于企业运行中的某一领域。如JIT包括10项管理实践——集中工厂、削减生产准备时间、成组技术、全面生产维修、“多面手”的雇员、工作负荷标准化、看板管理、全面质量控制、质量圈和准时采购等。这10项管理实践作用于企业运行的不同环节,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与制约,构成企业运行系统。如果在应用过程中忽略了系统观,只能得到局部最优而不是企业整体最优。所以,要以系统性、整体性的原则指导卓越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实施。
  
  (三)卓越管理模式的匹配性
  匹配性是指一种卓越管理模式与潜在应用企业的现有价值观、经验、现行战略的一致性程度,也可以理解为一项卓越管理模式与企业现行运行系统的兼容性。这一特点是影响卓越管理模式能否在该企业成功实施的关键要素。这里,匹配性是一种动态匹配性,不仅要考虑与目前的企业架构、关系、技术、人员的匹配性,还要考虑到在未来的环境中是否仍然能保持这种匹配性,或能否很容易地被改造,使之与未来的需要相匹配。正是这一特征决定卓越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所遇到阻力的强与弱、所需条件是否具备等。一项卓越管理模式能够在企业运行系统中很快被接受,必须与系统成员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一致,必须与系统的资源状况、员工的素质技能相匹配。这种匹配性可以降低卓越管理模式实施的风险与阻力。
  
  (四)卓越管理模式的哲理性
  卓越管理模式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经营哲理,它提供了企业改善绩效的路径和动力。如JIT——不断消除浪费,进行永无止境的改进;TQM——全员参与、全社会、全产品、全过程进行质量改进,实现PDCA循环式上升;6σ管理法——永远朝着6σ标准(99.9997%完美)努力,进行不断的改进。这些理念为企业不断消除运营过程中的障碍提供了永续动力——更少的库存、更短的准备时间和交货期、更低的成本、更短的运输路线、更精简的人员、更少的供应商等,从而使生产过程和运营系统不断得到合理改造。同时,这些理念一旦被员工认识并接受,上升为企业的价值观,就会成为企业和员工行为的指导原则,这些内化的行为准则会时刻鞭策全体员工,形成一种内在的激励与约束力,这会比外在制度约束的效力大得多,而成本却更低。通用公司、丰田公司是这方面的榜样。因此,表面上实施卓越管理模式是一些管理技巧与手段的应用,实质上是对企业经营理念的重塑与再造。
  
  二、实施卓越管理模式的影响因素及相互关系分析
  
  卓越管理模式的特征赋予其自身极大的优越性,并促进其在企业间扩散。卓越管理模式的概念和内涵是动态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卓越管理模式的卓越性是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界不断创新出卓越管理模式,企业经常面临着创新与实施卓越管理模式的决策。实施卓越管理模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卓越的企业绩效是企业追求的基本目标
  企业绩效改善是企业各项经营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卓越管理模式的卓越性决定了它可以成为企业改善绩效的有效工具。
  
  (二)卓越管理模式的实施动力来自于参与竞争的压力、绩效改善和企业的经营战略,并通过企业决策者(层)的决策偏好表现出来
  
  (三)激烈的竞争已经成为企业最典型的外部环境特征
  若在竞争中取胜,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质量与效率必须优于竞争对手。这要求企业广泛应用卓越管理模式,改善企业运作系统的组织与管理水平,以提高企业运作绩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赢得竞争是企业引进卓越管理模式的根本动力。
  
  (四)卓越管理模式的实施动力
  决策者的决策偏好、卓越管理模式与企业原有战略间的匹配性、企业绩效改善的压力、其它企业的应用状况及竞争的压力等要素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关系。其它企业的应用状况及外部竞争的压力对企业实施卓越管理模式具有间接影响,通过影响其它诸要素改变实施卓越管理模式的动力。
  
  (五)某一时期决策层对实施卓越管理模式的决策偏好由企业的绩效改善目标、卓越管理模式与战略的匹配性、其它企业实施卓越管理模式的示范作用、竞争环境的压力共同决定
  企业的绩效改善目标是由上一期的绩效表现和当前竞争压力共同决定;卓越管理模式与战略的匹配性是由决策层的决策偏好、前期选择的战略及当前竞争压力共同决定;其它企业实施卓越管理模式的状况由前期社会上的其它企业实施状况及企业外部竞争压力决定。
  
  (六)系统存在稳定的平衡点
  表明现有条件下企业系统中实施了卓越管理模式,但没有发展动力,不能够随着环境变化而得到进一步改善;或现有条件下,企业中没有动力实施卓越管理模式,即在现有条件下,绩效改善的要求、其它企业卓越管理模式的应用现状、决策者的偏好和企业经营战略都不会促进企业实施卓越管理模式。
  
  (七)该企业系统不存在平衡点
  表明卓越管理模式与战略的匹配性同决策者偏好之间形成了相互促进关系。卓越管理模式的理念同企业的现行战略有较高的一致性,决策层的价值理念与卓越管理模式的理念比较一致,且决策层具有较强的创新与风险意识,于是推动企业实施卓越管理模式并不断升级改善。
  
  (八)卓越管理模式处于稳定与不稳定的临界状态,此时应用卓越管理模式的动力系统的任何构成要素的变化都会影响该动力系统的稳定性
  
  三、卓越管理模式带给我们的启示
  
  无论卓越管理模式多么卓越,如果没有实施的动力,企业也不会选择应用。但现实中随时间、环境的变化,各要素之间的交互影响作用是可以改变的。因此,可以通过影响系统各要素的变化进而改变各要素之间的交互影响作用,以强化企业实施卓越管理模式的动力。
  
  (一)从全球化竞争中汲取动力
   外部竞争,尤其是当前愈演愈烈的全球化竞争,不是企业实施卓越管理模式的直接动力,但它却是实施卓越管理模式的动力来源。若想真正在全球化竞争中汲取到实施动力,关键是决策层的理念与视野。本地化的经营理念与视野决定企业只以本地化的优秀企业作为对手和标杆;而全球化的理念与视野决定企业以世界级的跨国公司为竞争对手和学习标杆。所以,企业界定的竞争范围不同,决定企业选择的竞争对手和学习标杆也不同,进一步决定了企业绩效改善动力的强弱程度,最终强化了企业实施卓越管理模式的动力。
  
  (二)关注实施卓越管理模式过程中的“二次创新”
  某项卓越管理模式的理念和所解决的问题与企业经营战略、资源与能力之间的一致性,决定了企业是否实施该项卓越管理模式,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所遇到阻力的大小。
  企业实施某项已存在的卓越管理模式,实质是应用其它企业创新出来的被证明对绩效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在引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卓越管理模式与企业现行战略、资源与能力的不匹配。为了二者的匹配性,就必须对卓越管理模式进行“二次创新”。所谓“二次创新”不是单方面地卓越管理模式适应企业环境的创新,也不是单方面的企业环境适应管理模式的创新,而是管理模式与企业环境要素之间的互相适应过程,是对双方进行的改造与调整。
  
  (三)提高企业的自适应、自组织能力
  实施卓越管理模式实质是企业的一次学习过程,一次能力提升过程。随着时间的变化,一方面,企业界创新出许多更优的管理方法;另一方面,随着当前问题的解决,企业又会出现新的问题,要求用新的方法来解决,所以,卓越管理模式实施过程实质是企业不断学习、不断改善的过程。某一时期,为了解决企业经营中某一突出问题,企业会选择某一种卓越管理模式(a),以改善企业绩效;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又出现的新的问题,企业绩效下降,企业要选择一种新的管理模式(b),企业绩效得到改善,等等如此循环。所以,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企业实施卓越管理模式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式上升的连续流。
  然而,这个连续流能否形成,取决于企业的自适应、自组织能力,即企业的学习能力。需要企业注重以下几个要素:①决策层对竞争环境的敏感性。②决策层是否具有不断改善的理念与偏好。③组织的学习氛围。通过对这三个要素的改进,可以强化企业决策的动力。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其他文献
一、新农村建设要充分考虑我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是建立起“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长效发展机制,解决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来源和物质基础,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前提和基本保障。  我国提出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基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根据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经验,有关专家提出的的标准是: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必
社火,亦名社火。有的则称谓射虎、芯子、花杆、抬阁、摆故事等,是华夏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丰厚遗产,社火,生发于劳动实践,扎根于人民群众,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屡经民间艺术家们的雕琢、锤炼与再创造,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群众性的且具有特殊风采的广场艺术。从形式到内容,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既能印证出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和习俗信仰,又能体现当地人民的文化、艺术与审美水平,更可表现出他们的思想感情
今年是“改革攻坚年”和“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关键一年”,发改委一份权威报告指出.五方面改革不到位将导致投资过度膨胀,而深化改革是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消除经济运行
在当前超强竞争时代,企业界和理论界都意识到,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标志着新竞争规则的开始,企业营造和保持高绩效、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正在发生质的转变。在动态环境下,企业必须致力于营造有持续获取竞争优势能力的绩效,也就是优势绩效。较之一般绩效而言,优势绩效更具有动态性和生命力。对于企业文化在应对动态环境、获取竞争优势中的作用,海能(Hanon)认为“企业文化基本上是企业保持适当战略应变性的惟一最有希
土地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资源,目前正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地区之间为争外资项目引进,竞相压低地价,由此引发许多问题与矛盾。我国土地资产产生低价出让和
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位于内蒙古锡依郭勒盟东乌珠穆心旗,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一类季节性开放陆路口岸。1995年起为华北石油出境钻井业务提供长年开放服务,2004年5月开
陈竺,男,汉族,1953年8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苏镇江,研究员,研究生学历,科学博士学位。1970年4月参加工作,2012年9月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现任农工党中央副主席、卫生部部长、上海交通大
一、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现状    继大卫·李嘉图之后,赫克歇尔和俄林从投入生产的各种资源要素的比例出发,拓展和完善了比较优势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资源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不同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比例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在生产那些能够比较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时,必然有比较利益,即比较优势是一国参与对外贸易的基础和前提。  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入世前后,许
当代农业正朝着信息农业的方向发展,信息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积极利用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成果,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
2007年11月,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在湖北省隆重举行。本届艺术节的申办、承办得到了湖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为“八艺节”确定了“建设先进文化,推进文化创新,弘扬民族精神,构